民俗的火 紫溪彝村

时间:2022-08-04 06:55:33

从楚雄市沿滇缅大道往西12公里,就是楚雄人的避暑休闲胜地紫溪山森林公园,这里万壑松涛,晨雾缭绕,一年四季,清雅宜人,号称滇中大氧吧。

紫溪山是楚雄市彝族聚居地,也是楚雄市彝族民俗文化保留完整的地区,在紫溪山的入口,新建起来一个彝族村落,这就是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92%的村民都是彝族,1994年因支持国家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从西静河边整体搬迁。2012年,在“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扶持下,进行了整村改造。

2013年,全新的紫溪彝村在紫溪山麓建成,全新的美丽村庄,家家户户同时具备自住和接待游客能力,成为楚雄市向中外游客整体展示彝族民族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成为楚雄和昆明等城市居民周末的好去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紫溪彝村都要隆重地过火把节,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展示给游客。

2016年7月2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我们来到了紫溪彝村,体验火把节的民间习俗。

精心设计的新彝庄

我们已经是第二次来紫溪村了,一个第一次来的同行环顾村庄,感慨说,紫溪彝村的优点是村庄很新,缺点是村庄太新了,不能给游客一种历史赋予的厚重积累感。

新与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是矛盾,各地都在推本市本县最富代表性的乡村,其中很多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这些村庄里寄托着各地的民俗文化与乡村风情,但要想把村庄推向旅游目的地,至少都要经过一番大的整改,吃住环境不达到一定标准,城里人是不愿来的。

楚雄市做了一个大胆尝试,把水库移民安置与乡村游及民俗窗口展示等结合起来,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风景优美的紫溪山麓,修建起了紫溪彝村。紫溪彝村现有人口84户365人,居住着彝、汉、苗3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340人,彝族比例达92%,村庄也以彝文化为主。

由于经过了精心设计,紫溪彝村不仅交通便利,村庄还拥有丰富的可开发自然环境,村中有湖,村后就是紫溪山,村庄占地面积大,还有滑草场、斗牛场、村标广场和火把广场。每家每户的房屋都同时具备自住与农家乐接待功能,为了避免各家单打独斗导致接待能力不足或水准不足,紫溪彝村还开办了合作社,以合作社方式进行村庄经营。村庄整洁,道路宽广,公共设施完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开放的。

民俗是紫溪村的名片

来紫溪彝村吃饭度假的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村庄里的饭菜丰富实惠,而且每家有接待能力的农家乐老板都可以载歌载舞,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经过精心培训的,村子里对本地的特色菜进行过总结,并进行了一定菜式的规范和开发,以及价格的相对公平,比如村庄的代表菜“羊八碗”。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紫溪彝村的开发就已经成功了,一桌丰富原汁原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生态无添加的、没有味精味道的,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的,而且价格公道合理的饭菜,对于中国的吃货来说,已经弥足珍贵,足以值得下回再呼朋唤友前来。

此外,提供饭菜的老板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同时兼任迎宾、大厨、歌舞伴唱等多个重要角色。经打听后我们了解到,原来的彝族人民是擅长歌舞,可那些都是传统的对唱和翻歌。为了提高当地的歌舞水平,楚雄市的专家专门来紫溪彝村进行歌舞培训,闲暇里村民也自约进行学习,把当地流行的彝族歌曲学了个七七八八,以备用餐客人点歌。

正是有这些背后的功夫,紫溪村才体现出较高的接待服务水准。淳厚的村民,在维持着土地耕种与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在努力与现代商业的要求接轨,这是乡村民俗能够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虽然进行了这么多的现代化开发,紫溪彝村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民族”二字上,村民还保留着大山民族的淳朴,这里的饭菜住宿价格公道,菜式做得虽然不华丽,但胜在保留民间的原汁原味,瓜果蔬菜都是自产现摘的,保留着土地的清香。村民也淳朴好客,在家门口卖自家树上的梨的大妈,大方地说‘想吃就拿个尝尝’,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彝族文化的贯穿

紫溪彝村的房屋样式为吸收了彝族元素的现代建筑,整个村庄以彝族黄、红、黑三基色为主色调,取材于彝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的绘画和雕刻。这些设计合理而又崭新的房屋,给游客带来较好的就餐住宿环境。

设计者还在村庄中放置了多处展现彝族文化的雕塑,比如象征神奇、财富、吉祥的“虎腿羊头紫云耳”圆雕彝鼎;展现彝族火崇拜和火化为主题的火把广场,以及祭火塔、太阳女神圆雕、中心大火盆、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兽图腾柱、浮雕景墙等,将楚雄市彝族文化精髓浓缩到一个村庄里。

设计者们还在村庄里增加了体验彝族传统文化的许多环节,比如以拜福禄圣地、取福禄圣水、领圣羊赏赐、观祭龙祭树等习俗。但没有文化习惯作为支撑,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些东西只是暂时的猎奇,很难融入他们的心扉。

紫溪彝村建设得很漂亮,但如何运营也还在探索中,紫溪彝村确实还需要时光的沉淀,但它至少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在火把的照耀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成为紫溪彝村打开外地人文化心扉的最好机会。火把节是一个群欢的节日,火把带动人民的热情,简单而富有韵律的舞步在当地人的带动下迅速就能学会,许多平日里没有机会展示的彝族文化魅力也可以集中展示。

在火把节期间,紫溪彝村组建了大三弦队、月琴队、葫芦笙队、吹树叶、吹笛子、对歌等15支彝族歌舞表演队进行彝族歌舞展演,同时还组织了富有彝族特色的斗牛、斗羊、赛马等传统体育竞技。此外,村庄还有滑草以及划艇等体育休闲项目。文体结合,配合彝族传统火把游行、撒火把等传统民俗。

在火把节的晚上,本地人与留在村子里一起过节的外地人,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契机,通过手与手相牵,脚与脚同进,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是火把节的魅力所在。所有的人,不单是彝族人,都需要一个狂欢的节日,一个狂欢的理由,一个狂欢的契机,彝族本身就具有的狂欢传统,带动了外地人的情绪与心扉,在火把节的夜晚,这些外地人也不再是游客,而是欢乐的主人。

上一篇:针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进行的... 下一篇:新云南大剧院明年春节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