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融资:化解高校财务风险

时间:2022-08-03 07:45:41

多元化融资:化解高校财务风险

【摘要】 高校财务风险源于负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投入有限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对于高校而言,负债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解决高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要有效化解财务风险,在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贷款管理的前提下,走多元化融资之路才是高校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多元化融资 化解

高校财务风险源于负债融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投入有限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国家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政策的出台,催生了“银校合作”形式,银行贷款迅速成为各地各级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资金来源渠道有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普通高校而言,负债是一柄“双刃剑” :它既为高校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纪之初的短短几年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高校贷款的时代意义

1、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需要。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1998年全日制招生规模为108万,2006年达到540万,是1998年的5倍,1998年在校大学生仅600万人,2006年猛增到260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较低: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2005年为2.82%,远远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6%,也未达到《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规划的4%。《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05年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5375.94元,比上年下降3.18%;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237.57元,比上年下降2.65%。由于经费分配不均,相对于重点大学,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更少,资金缺口更大。高校负债实为发展所迫,是不得已而为之。

2、符合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全球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商业、金融等机构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市场,遵循市场模式参与高校建设。当前,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由美国经过欧洲、日本传播到世界各国,几成潮流。这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市场化和社会化将主导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如果中国本土高校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抢占发展先机,那么这个市场将面临被国外势力抢占和瓜分的局面。

3、有利于优化高校的融资结构。我国高校原有财政拨款体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结构也不合理:资金来源中政府投资比重高,社会投资比重低,过于依赖政府可能制约高校发展;而受教育者个人投资比重高,则意味着加重城乡居民负担,并可能使贫困学生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高校在吸引社会资金(如民间投资)方面存在体制障碍。尽管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法人对高教领域的投资,但因缺少对民办高校的经费控制制度以及相应的减免税与财政补贴措施,大大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4、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与金融市场“合作双赢”。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保护期的正式结束,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改制,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加大,金融资本亟需寻求新的投资领域。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高校取得贷款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大量信贷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去向。给高校贷款,既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又能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存在于双方之间的资金供求互补性,为高等教育与金融市场“合作双赢”、为金融资本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融资形式引发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高校陷入财务困境或财务危机。吉林大学发生财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自曝该校三年贷款54亿元,每年仅支付贷款利息就高达1.7亿元,公开征集建议解决财务困难,率先把高校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蕴涵其中的巨大财务风险展示给社会公众。

从风险产生的性质来看,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属于不可分散风险,又称外在财务风险,是指由于高校外部各项因素变化而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诸如银行存款利率上涨、银根紧缩、融资成本增加;人民币潜在的升值趋势所带来的风险(汇率变动);物价上涨;招生政策变化引起生源、收费减少(如教育部从2006年起已经开始控制高校招生规模)等。主观风险又称内在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资金筹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筹资决策失误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如贷款规模过大;或资金结构不合理;或财务管理不善;或因人为因素导致在建项目报废等。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不多,没有足够的资金还本付息,容易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主观风险是各级高校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

1、财务决策风险。部分高校领导出于政绩考虑,脱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刻意打造形象工程或片面追求奢华,仅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为标准,盲目贷款,贷款比重之大严重超出高校实际的承受能力。据国家审计署2003年对杭州、南京、珠海和廊坊四市高校园区的审计数据,到2003年底,四市高校园区实际筹资257.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到了近六成(59.4%)。而南京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已分别贷款7亿元和6.28亿元,竟占到了筹资总额的93%和94%,背上巨额债务。

2、财务管理风险。高校过去依赖于财政拨款,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资金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超前消费或盲目投资问题。如由于缺乏监督,天津大学原校长违规投资,结果造成学校巨大的资金损失。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还贷一般只有老校区土地转让、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三种渠道。多数高校以学费收入加国家财政拨款,除维持正常运转之外少有节余,偿债能力极其有限。高校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有时借款不还,影响财务关系处理,容易造成信用下降。加上资金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防范措施,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陷入财务困境。

三、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积极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和化解风险三种。

1、风险防范策略。防范策略是通过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和分析研究风险,进而有效控制风险并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所谓防患于未然,防范策略一般应用在风险发生之前,主要目标是防止风险发生作用。

2、风险规避策略。规避策略强调对风险采取回避措施,有两层含义:一是在项目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方案或不予实施方案以避免风险;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如果发现风险过大难以控制时,及时调整或中止项目实施,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这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理策略。

3、风险化解策略。化解策略主要运用于财务风险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后,通过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减低风险损失,部分或完全化解财务风险的一种风险处理策略。使用风险化解策略需要考虑采取措施的成本与所化解损失大小之比例,进而选择最经济的化解策略。

四、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多元化融资

2007年上半年,全国政协对3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公布的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元,建议对高校贷款实行贴息政策,以减轻高校债务负担。其实,全国高校贷款总额或许远远超出了已经公开的2500亿元。既然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难以避免,那就不再是防范或规避那么简单,必须面对现实,设法化解。尽管高校具有公益性,但作为法人主体,绝不能单纯依靠“高校贷款、政府买单” ,把还贷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身上。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惟有在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下,高校实行多元化融资,才是其财务风险的最终化解之道。

1、盘活存量资产。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框架下出让空置的土地、校舍,或以老校区土地置换方式获取新校区建设资金,减轻还贷压力。如浙江大学2007年就以24.6亿元高价卖掉了靠近西湖的湖滨校区地皮,使资金紧张问题及时得到缓解。

2、上市融资。将下属产业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它投资者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通过发行新股上市。1993年复旦大学控股的上海复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高校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全国高校上市控股公司已有34家,募集的资金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高校也可以“借壳上市”,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配股或增发新股等方式筹措资金,从而使科研、开发与生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校办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盈利能力。如北京大学目前就是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

3、BOT融资。BOT融资(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移交” ),引入社会资金。具体步骤:高校提供土地,与项目公司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同――由项目公司融资建设(如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合同期满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BOT直接融资方式为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的民间资本进入高教领域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充分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将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资金实力优势互补,如大学城建设,由政府出政策、出土地,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造,风险和利益共担。也可以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依托高校科研、人才密集的优势,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以“双赢”为基础的校企科研合作将会更加密切,并会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

5、组建基金。遵循“本金不动,仅用收益”原则,基金来源理事单位赞助、社会捐赠和校友捐助等。美国大学均设有各种类型的大学基金,许多大学甚至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专业人员来管理。如哈佛大学的基金1998年高达130亿美元,资产报酬率达20.5%。其中占基金规模1/2的国内股的投资报酬率为38%,地产投资及处置收益报酬则高达44%。

6、发行彩票、债券。我国已具备发行教育彩票的条件:一是我国彩票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二是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适合通过彩票融资。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债券既可由政府出面发行,也可以高校直接发行,在债券利率、税收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如哈佛大学弗德学院1996年发行了2400万美元债券,用于教学楼改造,由于资金到位快,工程很快竣工。

此外,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如生源地贷款)政策解决学生欠费难题,加强捐资助学制度建设,调动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等,都能增加高校收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小安:高校融资风险刍议[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9).

[2] 黄晓文:现代财务观下的财务风险管理[J].新理财,2007(8).

[3] 万青: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控制[J].浙江金融,2004(5).

[4] 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J].教育与经济,2003(4).

[5] 崔宏光:浅谈高校贷款的资金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3(6).

上一篇:论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下一篇:医疗机构收入内控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