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02 08:56:46

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旧的医院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医院管理的需要。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防范经营风险的手段,已成为提高医院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而评价一个医院财务机制是否完善,是否能有效地实现财务的自我平衡、自我扩张、自我约束的功能,是否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依赖于医院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医院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决定医院财务制度的严格程度。分析中国大部分医院在内部控制上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05-02

一、当前中国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部分医院的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有些医院往往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注意各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机制。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2.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医院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料不清、债务不实等。

3.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某些医院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医院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医院雪上加霜;有的医院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许多医院没有充分发挥内审制度的作用。内审人员应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检查执行的首要责任人,有些医院根本不设内审部门,即使为了上等级医院需要,设了这样的科室也是形同虚设。有的内审人员只是兼职或是挂靠,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建立部门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管理组织结构,包括分管经济的院领导,包含财务部门、质控办、信息部门、器械部门、药剂部门、采购中心及各业务职能部门室等组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应安排会计人员经常参加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与兄弟单位交流,使他们能够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找出薄弱环节,为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献计献策,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预算控制的基础和保证。医院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委员会或预算领导小组),由单位的负责人担任领导、主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建立集体决策制度。预算是约束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法则,一经确定,在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而且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管理,杜绝违规操作,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通过实施重点业务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作用的发生,树立风险意识,将非正常业务活动和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医院不必要的损失。

3.加强货币资金控制。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各项规定,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即“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经管部门设专人负责核对各收费员实际收费金额与票据金额,确保收费资金安全。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除出纳)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包括所有经管现金收付业务人员)。发现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4.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强化内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当制定出一整套的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日常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作用。

5.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有效评价体系。(1)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紧密衔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2)适应性,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3)一致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4)成本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

参考文献:

[1] 李云.关于医院内部控制的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上一篇:试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装备采购项目履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