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流之清代《陈元龙书李频诗轴》

时间:2022-08-02 01:11:08

《陈元龙书李频诗轴》(图1) 纸本,纵98厘米,横52厘米。书法内容为唐代李频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后钤白文“陈元龙印”、朱文“乾斋”,启首钤“爱日堂”。除这幅陈元龙的书法外,另有两幅便笺和一封手札,均放在木匣内,上面的文字内容揭示了这幅书法作品曲折的流传经历。

提起陈元龙,要从海宁陈家说起。海宁陈氏,本姓高,明永乐初,有自临安出赘于海宁者,因姓陈氏,并入海宁籍。史传记载于陈氏大都作海宁籍,为嘉兴望族之一,可与查氏并观。海宁陈氏自从明季以来科第相继,世代簪缨,康雍乾年间更是朱紫盈门,是江南著名的官宦世家,鼎盛时“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出现过“伯侄榜眼”(陈之遴、陈元龙)与“祖孙宰相”(陈之遴、陈世倌)这样的佳话。陈氏不仅是官宦世家,亦是书香门第,陈元龙即是海宁陈氏的杰出代表。

陈元龙(1652~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高斋,自署广野居士、南阳居士,谥文简,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俗呼“陈阁老宅”。陈元龙为陈诜从弟,陈邦直父,陈邦彦从父。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擢广西巡抚。五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六十年,调礼部。

陈元龙书法学赵孟、董其昌,但以宦显而掩书名。入值南书房时,康熙对他说“朕素知尔工楷法,作大书一幅”,命令他就在御前书写,书成,皇帝嘉奖了他。

由于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家,因此民间有“乾隆生父是陈阁老”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乾隆皇帝是陈阁老之子,以“狸猫换太子”的方式换到了雍亲王府。后来乾隆登上帝位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于是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这些传说后来被写入文学作品,最早的是晚清天嘏所著《清代外史》中《弘历非满洲种》,后来还有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许啸天于1925年写的《清宫十三朝演义》,当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不过这终是野史,历史学家已经证明乾隆下江南是为了视察钱塘江海塘。

这幅陈元龙的书法作品曾经辗转流传于日本。它能最终回归故乡,由嘉兴博物馆保存,从此幅书法所附便笺等的记载可知其间经历了复杂的流传过程。

便笺一

李频与方干同里,师事干,姚合以女妻之。大历(766~779年)中,犹未知名。常从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幽胜盘礴。穆爱之,微吟曰:“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而下句不属,频曰:“予得之矣。”因云:“石上生灵草,泉中漾落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烟霞。”穆大加赏,名遂振。

右出《六研斋二笔》(卷三)。予家藏清人陈元龙书,此诗“漾落花”作“落异花”,“烟霞”作“餐霞”,皆似胜焉。

天保乙未六月廿八日

小竹散人抄

天保(1830~1844年)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天保乙未”即1835年。这封便笺为日本人小竹散人所写。小竹散人即筱崎弼(1781~1851),字承弼,号小竹,日本著名诗人。经过筱崎弼考证,陈元龙诗轴书法内容出自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二笔》(卷三),原诗为唐代李频所作。不过陈元龙将诗中“漾落花”写作“落异花”,“烟霞”写作“餐霞”,且“皆似胜焉”,意即比原诗意境更佳。从这封便笺可以得知,在陈元龙逝世100年之后,这幅书法已经流入日本,由筱崎弼家族收藏,并由筱崎弼做了记录。

便笺二

筱崎小竹

名弼字承弼,大阪人,与赖山阳齐名,为关西泰斗。请序跋题赞者,是日不足所得之润笔,料一年中不下一千两,是以人呼曰儒中之鸿池。嘉永四年五月八日没,年七十有一。义子讷堂(一号竹阴)安政五年八月廿八日没,无嗣。万延元年,父三胍岳此购蓄之书画数十百幅,尽附公卖云。广濑旭庄叹曰:为三世之将,兵家之所忌,儒者亦然乎。

嘉永(1848~1853年)、安政(1854

~1859年)、万延(1860年)皆是日本的年号。“嘉永四年”“安政五年”和“万延元年”分别是1851、1858和1860年。筱崎小竹与赖山阳齐名。赖山阳,即赖襄,字子成,号山阳、山阳外史,通称久太郎,别号三十六峰外史,书斋名“山紫水明处”,著名汉学家。生于安永九年(1780年),天保三年(1832年)卒,性格豪迈,著述广布,父祖皆有名。著有《日本外史》等诸多书籍。此便笺中记载,请筱崎小竹写题跋的人众多,他每年的润笔不下1000两。

筱崎小竹去世7年后,他的义子讷堂也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从筱崎小竹父亲到其义子三代收藏的书画数十百幅于1860年被拍卖。所以广濑旭庄发出了“为三世之将,兵家之所忌,儒者亦然乎”的感叹。广濑旭庄(1807~1863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日田,是江户末期的汉诗大家,被清代大儒俞樾称为“东国诗人之冠”。他所说的“为三世之将,兵家之所忌”语出三国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意思是一个家族祖孙三代都连续带兵打仗,那么这个家族三代以后必然衰败。

木匣盒盖

陈文简公书唐诗五律,旧藏小竹翁家,翁手抄其传及钱文端画卷题句、六研斋二笔,共(放置)于匣内,梅隐尝于浪华购之以赠蓝田生,今兹丙寅遂归其藏,实似有夙因者。匣面之题即翁手笔也。

庆应二年二月十日

秋柴莘识于同藏馆中

庆应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在元治之后、明治之前,即1865年到1868年间,“庆应二年”“丙寅”指的都是1866年。这段文字是一个叫作秋柴莘的日本人写的,介绍了陈元龙书唐诗五律原由筱崎小竹家族收藏,筱崎小竹手抄陈元龙传记、钱文端(即钱陈群,谥文端)画卷题句及六研斋二笔(即)放置在木匣内,被梅隐购买送给了蓝田生。但现在已找不到筱崎小竹手抄陈元龙传记和钱陈群画卷题句。

手札、信封

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翻译成中文内容如下:

敬启

前些日子突然登门拜访,多有打扰,得到许多指点,非常感激,在此表达诚挚谢意。

我在家中翻阅了大百科,查到了关于陈元龙的传记,内容如下:

①陈元龙(1652~1736年)清代海宁人,字广陵,号乾取?滴醵十四年以进士身份进行编辑工作,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在广西任巡抚时实施仁政,得到了百姓拥护。乾隆元年卒,年八十五,谥文简。著有《爱日堂文集》等。康熙年敕奉编写《御定历代赋汇》。

②《格致镜原》,清陈元龙撰,一百卷。元龙字广陵,海宁(浙江省)人。圣祖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简。书册中涵盖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学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起居器物、嬉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昆虫等30多种,从天文地理到草木昆虫等诸多领域都涉及到,甚至比《四库全书》还要详尽。

①是东京帝国大学支那哲学研究室布施钦吾的叙述。

②是同校东洋史研究室铃木俊的叙述。

五月八日

小林先生

信封写:“小仓市中原宫下町 小林石云先生 ”。

这封手札是写信人用钢笔书写,将查阅到的陈元龙传记及他的著作信息告诉一个叫小林石云的日本人的,可见这位小林石云先生与此幅陈元龙书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或是其曾经的收藏者)。信中提到的叙述人之一东京帝国大学的铃木俊(1904~1975年),是东京文献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代日本研究中国唐代经济史的专家。著作有《中国史的时代划分》(与西攵ㄉ合著)、《东洋史要说》等。

综上所述,《陈元龙书李频诗轴》流入日本后,先由筱崎小竹家族收藏,并由筱崎小竹于1835年手书书法出处《六研斋二笔》。筱崎小竹去世后由其义子讷堂收藏。讷堂去世后,由于无子嗣而被拍卖。此幅陈元龙书法连同筱崎小竹手抄陈元龙传记、钱陈群画卷题句及六研斋二笔放置在木匣内被梅隐买来送给蓝田生。

这幅曾经辗转流入日本的陈元龙书法作品,历经曲折之后终于回归祖国,并最终回到了它的故乡,由嘉兴博物馆收藏。与之相伴的便笺和手札,不仅是《陈元龙书李频诗轴》的组成部分,也是确认陈元龙书法真迹的旁证之一。 责编 潇然

上一篇:充充电加加油歇歇脚 下一篇:空间知识溢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