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节俭意识

时间:2022-08-02 05:32:05

培养幼儿良好的节俭意识

摘 要:当今许多独生子女条件优越,父母祖辈的溺爱和过度关注,致使幼儿节俭意识淡薄,铺张浪费盛行。改变这一状况刻不容缓。

关键词:培养;幼儿;节俭意识

勤俭节约意识的淡薄,低碳环保行为的缺失,不仅仅对物质上造成损失,更多的是生态德育的失败和幼儿内心优良品性的丧失。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必须适时教育,创新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节俭意识及优良品性。

一、家庭熏陶,让幼儿懂得节俭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是毫无用处的,我们应更多地从家庭环境中去改变状况。

首先,父母在节俭问题上,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无形之中就给模仿依赖性强的幼儿以良好的熏陶,才能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家长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来强化他们的节俭意识。比如,幼儿由于生理发育不成熟,小动作准确性不高。在吃饭时,就会有掉饭粒的现象,特别对于托小班的幼儿来说,午餐后桌面、地面就像打了乱仗一样:饭粒撒了,汤碗打翻了,勺子掉了……因此,家长们除了给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以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来达到目标,如,“谁的碗面最干净”“谁的饭粒撒得少”“谁能得到小奖品”等等,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而成人的节俭行为和表率作用也会使幼儿渐渐地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其次,在教育时要避免一味地说教、讲道理。有些家长特别爱跟孩子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的。幼儿在这样那样的规定下只能是被动地执行,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要知道真正有效的教育不是被动接受,而应该是在被感染和渗透中实现的,所以,家长要用日常的节俭行为让幼儿懂得节俭的重要性。

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感悟节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在幼儿园的日常游戏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游戏,将节俭意识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如,利用废旧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分别敲击各种“乐器”,让幼儿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使幼儿在寻找中发现奶粉罐制作的小鼓、瓶盖做的小镲、旧钥匙串起来的串铃等,也能成为发出好听声音的打击乐器。

我们自制的很多健身器材大多是废旧材料制成的。为了严格执行《指南》精神,我园规定每天要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尽情地玩这些自制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这么好玩的玩具都是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这样会使幼儿不知不觉中产生节俭的意识,以后碰到类似的物品也不会随手乱扔,而是懂得要把它们捡起来再利用。

三、从小事做起,让幼儿学会节俭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小事,而应该从一些小事上着手去教导孩子学会节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浪费的行为,此时作为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吃中午饭时,想要将没吃完的米饭倒掉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不能倒,要明确地告诉他这就是浪费粮食的表现;还要让他知道,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吃不上饭,在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米饭送给饥饿的人的时候,还是先把它吃掉的好,这样才不浪费。跟幼儿讲清楚道理,大部分幼儿都是能够接受的。反之,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及时提醒,幼儿一旦养成习惯,浪费粮食的毛病就很难改正了。

为了让幼儿从小事做起,学会节俭。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废品回收箱,幼儿把一些不用了的旧玩具、图书、饮料瓶、纸盒子等都放到废品箱中,幼儿就用这些废旧物品来变废为宝。这样会使幼儿逐渐形成节俭意识、环保意识。因此,我认为,从小事上教育幼儿学会节俭,能使幼儿更容易养成节俭的习惯。

“以勤劳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这是“八荣八耻”中的一句话。我园就是以此为宗旨,努力创建节约型幼儿园与节约型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幼儿园节俭文化氛围。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家园联系栏、家园之窗等多种途径,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的现状,让大家认识到严峻的形势。对于如何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加以推广并应用,让家庭、幼儿园和全社会都一起行动起来,把勤劳节约、低碳环保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4.

[2]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

上一篇:导入语――语文课堂的必备良药 下一篇:对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