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美的发现与欣赏

时间:2022-08-02 01:03:05

中职语文教学中美的发现与欣赏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育的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美育资源,通过品析语言、分析形象、驰骋想象、创设情境等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发现、欣赏教材中美的内容和形式,汲取“美”的营养,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美的发现 美的欣赏 美的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40-01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中凝练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美的追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美育资源,在基础知识传授、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语文的美学教育,让学生体验、感受教材中“美”的元素,汲取“美”的营养,积淀高尚的审美情愫,颐养性灵、健全人格。

1 咀嚼语言,品味美

作品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求我们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去发现、感悟和欣赏蕴涵其间的“美”的元素,特别是那些微言大义、精言妙语,更要细细咀嚼、品味。如此,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接受了美的教育。

欣赏精美的语句: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用白描手法三次对托尔斯泰墓地进行了描写,突出其极朴素、极平凡,就是这普通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欣赏这精美朴素的描写,理解正是这墓地的普通而平凡,才让人感到墓主人精神力量的伟大,并让人们赞美和永远怀念。

品析个性化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如《荷花淀》中当水生告诉水生嫂他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平和的语气中透出水生嫂的温顺、贤惠以及嗔怪中的理解与支持。在商量探夫那段情节中,几个女人委婉而含蓄的个性化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解放区妇女勤劳、朴实、善良、深明大义的品质,体会到了人性的纯美。教学时都要让学生细加品析。

感悟深邃的哲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幽径抵达哲人的灵魂深处,观赏瑰丽的人文风景,进而涵养性情,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学习《论语七则》,学生仿佛在聆听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意味深长的哲理,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和景仰。

2 分析形象,鉴赏美

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往往蕴藏在艺术形象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教师应当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开辟审美通道。这种联系和通道,就是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形象。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和鉴赏,才能揭示形象中包含的美,进而实现对作品更深一层的审美把握。

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鉴赏,感受优秀人物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并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美。在进行《邓稼先》一文的教学时,笔者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主人公邓稼先这位杰出科学家形象的整体概括,挖掘其人格魅力的精神源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个中国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3 驰骋想象,追寻美

审美想象为审美主体在美感世界里遨游插上了翅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通过语言文字而幻化出完整形象的审美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固然要运用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画面来调动学生的视觉,但更需要通过唤醒学生的“心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对作品的形象、意境进行审美再现,从而产生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感受。

季羡林先生《富春江上》这篇贮满诗意的美文,就像是一首回环往复的山水咏叹调,“江水平阔,浩渺如烟,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优美的主旋律几经扩展,不断润饰,营造出了清幽深远的意境。教学中,教者配乐诵读精美文段,学生闭目聆听,借助想象的翅膀,潜入“妩媚明丽,秀色天成”的富春江山水意境,在亦真亦幻中,物我两忘,陶醉在美好的神奇境界里。驰骋想象中,学生对作品的意象进行了发散和补充,而由江水、青螺、微痕勾勒出的令人陶醉的富春江美景和作者对富春江溢满心头的深情,也深深地印记在了心灵深处。

4 创设情境,体验美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引领学生置身其中,去真切地感受、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生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又可以转化成为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他们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探美访胜,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例如:教学《淡淡的深情》一文时,笔者通过古诗《游子吟》来启发学生忆想父母关爱的生活小事,伴着影碟《母亲》的视听来感受人间亲情。在营造出的浓浓亲情氛围中,感受那“平静的水面下深处的激流”,体味母爱那最无私、最深厚、甘愿奉献一切而不图回报的崇高感情。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师应该在诗人所描绘的“秋江月夜送客”的意境中,带着学生去体会那种由枫叶红醉,荻花飘飘,秋风瑟瑟,悲凉的气氛所衬托出的“沉郁之美”,接着再去领略琵琶女高超精湛、出神入化的弹奏技艺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音乐美”,最后去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性美”。

审美教育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代教育呼唤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9.

[2]张相轮 钱振勤 .教学美学[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2.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压力现状及原因分析报告 下一篇:全球化语境中武术文化的生产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