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时间:2022-08-01 11:56:23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如设置悬念、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品味语言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关键词: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 体验情感 主体地位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课教学要注重课程的人文性和教育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导人多样,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导入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鲁迅的《风筝》,教师可自制风筝,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笔下的《风筝》该是怎样的呢?文中我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设置悬念,激感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关键之处突然停下,让学生去猜测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老王》等篇目时,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激起了学生欲知故事结局如何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和关心人物命运的思想情感。

三、情境创设,激发想象

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为了让学生先建立一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形象,则播放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它优美、激昂的旋律激起了学生了解贝多芬、学习贝多芬事迹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实践了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木兰诗》这一课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鼓励每组充分发挥想象创作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比赛,看看哪组演得最好,让学生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演绎出全新的“现代”花木兰。

四、课堂提问,引发感悟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五、朗读、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是学国的语言文字,它们都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艺术品,离不开声音的表达。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所用的语言是生动美丽的。俗话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在教学中当你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时,你动听的声音如仙乐一般传人学生耳畔,你传达的文情、才情如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产生共鸣。道德之苗也随之潜滋暗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导入、巧设悬念、情境设置、课堂提问、品味语言等形式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且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使师生共同打造出智慧而愉悦的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篷溪县文井中学)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介绍课文作者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专心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