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儿童教育的十个不同概念

时间:2022-08-01 08:59:43

中美儿童教育的十个不同概念

前几天,我作为家长老师联合会的代表参加了郡学校系统的一个研讨会,席间突然被问及我所了解的中国和美国在儿童教育上的差异。

以下是我感觉到的美国与中国在儿童教育方面不同的地方:

1.没有班干部,每个人机会均等,荣誉来自坚持和进取

女儿丫丫所在小学的班里没有班长(我们郡的公立小学都没有),也没有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我曾经和丫丫的校长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回答的:“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欣赏,在这个年龄,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平等和互相尊重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分等级’会滋生优越感、挫败感等他们还不会处理的感情,需要尽量避免才好。”

课代表的活儿在美国是小孩轮流做,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老师以积分制来鼓励孩子们持之以恒:作了好的选择时孩子会得正分,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午餐不喧哗、吃完全部的蔬菜、课堂上积极参与等。譬如有一次,丫丫看见过道洒了水,便用纸吸干并随手拖了一把椅子挡在那里,让其他孩子绕着走,以防滑倒。老师给了她10个积分,认为她关心他人的精神可嘉。作了坏的选择会得负分。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可以根据积分选择换取小礼品、和校长共进午餐或者做一天老师等不同的褒奖。

2.校训是关于做人的,和分数无关

这是丫丫学校的校训:互相尊重,努力进取,端正态度,承担责任。

对师长的尊重容易养成,而同伴之间的尊重则常需要刻意培养,尤其小孩子在一起,摩擦是难免的,遇到矛盾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两个孩子面对面地交谈,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进行进取教育时,老师很强调孩子与自身的纵向比较,从来不拿不同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因为对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的保护是教育的根本,摧毁了这些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态度是做成一切事情的根本,所谓“投入最大的努力但坦然面对成败”的态度是自小开始养成的。

负责任的教育始终坚持的一条是引导孩子“作出好的选择”。面对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选择,好的选择是被鼓励的,作出坏的选择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为的是将来多作好的选择,只有作好的选择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行为。

3.孩子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只有家长的书面许可才能泄露

孩子的表现和成绩只有孩子本人和家长知道,泄露给第三方包括心理咨询师等都必须得到家长的书面同意。美国没有中国式的家长会,每10周(全年上课40周)学校会和每一个家长设定一次单独的会面,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有问题的孩子还可以约请学校的咨询师同时在场,帮助诊断和解决问题。

4.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必须自小开始培养并不断强化

到了小学3年级,孩子都需要熟记自己父母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能准确写出自己的全名和家庭地址,知道并演习过火灾、地震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办,了解短时间内自己在家的注意事项等。

5.诚实是最基本的品格,但在某些场合撒谎是必需的

诚实是自小坚持的教育,但到了3年级,老师开始讲授可以撒谎的场合。举例来说,假如因为某种原因孩子短时间内自己在家(严格讲这是违法的,但迫不得已的时候会发生),有电话打进来,孩子接了,对方要求和家长说话,这时候为安全起见,孩子不能暴露自己独自在家的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撒谎:“我妈妈在冲淋浴,您留个号码,回头让她打回去。”

任何情况下都是安全第一,类似这样的撒谎是可以接受的。

6.对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可以说不的

学校设立的家庭教育、宗教、野游、社交活动等需要尊重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信仰国家的现实,因此学校举行相关的活动时会给家长发来一个通知,家长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若是不参加的话,学校会安排孩子读书或参加其他活动。

7.某些习惯是用来尊重的,而不是被强行改变的

美国有20%的人是左撇子,他们就用左手写字,班里电脑的键盘也有一个是给左撇子用的。有的小孩子不喜欢用桌子,喜欢趴在地上写字,只要不影响大局,老师不会强制纠正。

8.尊重是赢得的,而权威是用来挑战的

校长和老师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总是蹲下来让视线和学生持平,这是心理学上尊重孩子、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最佳角度。这种平等的表现不仅不会失去权威,相反会赢得尊重。

在美国的学校,当权威的做法受到孩子合理挑战的时候,孩子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不久前,老师给孩子们划分阅读小组,爱猫的孩子们一组,爱狗的孩子们一组。问到丫丫的时候她表示拒绝选择,原因是“这种分组不合理,既爱狗也爱猫,选谁对不选的都不公平”。老师没有强迫她选择,反而表扬她善于思考,并鼓励她想一个解决办法,最后“爱猫也爱狗”小组诞生了。

9.特长不是用来加分的

美国的小学没有中国的那种田径运动会,也没什么特长班,喜欢运动的话自己上培训班,喜欢乐器就自己花钱去学,私人办的音乐和体育训练班、夏令营比较贵,也有公立学校系统为孩子办的相对便宜的班。不论学什么,出发点都是孩子的兴趣。

公立小学自3年级的音乐课开始,学生就学习五线谱和一种乐器,演出也是集体参加人人有份,除非你自己不愿意参加。丫丫参加了郡里小学组的秋季篮球联赛,各个球员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不论水平怎样,上场的机会都均等,裁判甚至不计双方的比分。在这个年龄,重视的是学习篮球,而不是过早“画线”,毁掉那些可能崭露头角较晚的有天赋的球员。

.打小报告和背后说坏话是不被鼓励的,从小培养正面对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主流文化里对背后的小动作之类是很憎恨的,比如打小报告或者背后说人坏话。记得一个中国人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研究组里有个人到老板那里告另外一个人的状,老板看了那个人一眼,根本不问事情的经过便回答道:“你这样做不好,另一个人根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要不我把另一个人叫来,我们一起谈清楚?”一句话就把背后告状的人顶了回去。

背后不行,当面呢?美国文化中很讲究行事的礼貌,尊重别人、公正公平是基本准则。

(滴水映阳摘自《读者・原创版》2013年第2期)

责编:周正旺

上一篇:让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功法 下一篇: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