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探究

时间:2022-08-01 07:09:08

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探究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高等教育,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大高校愈发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精品课程旨在提升高校的教育实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本文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精品课程为例,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以及未来该如何发展,从而促进英语专业高校精品课程良性发展,优化教育。

关键词 精品课程 资源共享 课程建设。

一、前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提高人才质量,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国家十分支持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精品课程建设条件

(1)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种进步也引领了教育的深刻改革。为了更好的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各大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数字化校园,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随着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形成,各高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资源共享的趋势更为明显。

(2)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出现

以美国麻省理工、耶鲁、哈佛等各大名校为代表推出的网络公开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大了知识的影响范围,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法,节约了大量学习成本。这种全新而优点众多的教学方式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MOOC、Coursera、中文MOOC网站、学堂在线等网站的出现,推动了高校优质课程的公开化,普及化,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近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梅丽霞老师《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的课程一经公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追捧。 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如何从中学习共享经验,值得深思。

三、已有研究

总体上讲,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精品课程的现状研究方面,已有精品课程的评选机制尚不完善。学者苗苗、沈玉顺(2009)在《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评述》中谈到精品课程评价的行政化需求较为浓重,评价手段和方法突出量化功能,忽视过程管理和价值判断。在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上,学者邵华(2014)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指出,许多学校在获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后,后续的建设就搁置了下来,缺乏后期的维护和完善。部分精品课程严重偏离了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初衷,"开放、共享"理念没能真正得到体现。

在精品课程的未来发展方面,针对现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在评选机制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葛岳静认为,评选精品课程有相当难度,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科要建设符合自己发展目标定位的精品课程。在传播形式方面,比较公认,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便是网络精品课程。但郭英剑(2014)在《"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中提出,不必要求所有的"精品课程"都生搬硬套的转化为"网络公开课"。北京大学王义遒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李佳芩(2014)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带来的启示》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相比之下,对于英语专业精品课程的现状和发展研究不算太多。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并不完善。鉴于专门针对于英语专业精品课程的研究较少的这一情况,决定在对精品课程的已有研究上加以学习和总结,展开相关的实际调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英语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提出我们的建议。

四、英语精品课程发展现状

目前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共同发展的体系。对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借助英语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很多高校外国语学院采取了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可喜进步。

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参考标准,版权意识也很淡薄,有些高校使用了别人的建设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此外,英语精品课程应用不广,缺乏更新,致使将使原本处于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变得落后。

所研究的样本高校英语精品课程如表1:

五、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对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状况及发展对策,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英语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高校共享意识淡薄。调研高校及相关教育机构不愿共享自己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专业的、优质的资源并不愿意提供给其他高校使用。这导致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

(2)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不全,政策扶持不够,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教育资源非常分散,缺乏科学有效的同一管理。因此,英语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情况很难沟通,沟通问题做不好就会造成很多的重复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机构去协调,统一这些利益,需求。仅仅知识依靠高校自发地去沟通和交流。这显然是不够的。

(3)英语精品课程共享层次低、范围窄。学生作为受众群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层次,或内容不够丰富,获共享的层次低,共享的载体、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导致了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给学生带来的利益远不及预期。所以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也不高。

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英语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缺乏,不能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高校发展受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高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传统,对于精品课程共享的意识普遍缺乏,支持力度不够,不能给予英语精品课程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

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动力不足。

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难以跨越的客观矛盾,例如学校之间在办学类型,学生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给高校直接爱你的相互共享带来重重困难,也将直接影响高校对共享教育资源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也及时的资源共享失去了动力。

七、建议

转化传统教育观念,培养英语精品课程共享意识。

首先,要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高校需要打破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实现精品课程资源互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其次,因为高校之间不论在办学类型,学生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解决这一矛盾,不可能把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都扯平到同一个水平上,需要逐步理清教育资源产权利益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资源共享进行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深化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程度。

发挥政府主导,制定促进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的政策措施。

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鼓励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保障。还应该平衡各方面利益,加大资源共享的扶持力度建议能够播出专项资金来奖励对资源共享做得好,对社会贡献的大的部门与单位。丰富共享内容,提升共享质量师资方面,不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健康发展和长期存在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择优选师,及时补缺,保证课堂质量,从而更好地建设精品课程。

八、结语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校大学生都想通过巩固和增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提升自身实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外语资源的重视和学习。英语精品课程共享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优秀的英语教育资源,满足其求知需要;帮助高校的优秀资源更好的传播,进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其竞争力;最终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数据来源各高校外国语学院官网)

参考文献:

[1]丁兴富.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2]冯博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

[3]黎玉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4]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81-87.

[5]刘芝.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CAI可见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9.

[7]邵华.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8]余卫华.国际化、全球化与外语教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9]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未来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导致的若干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