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0:12:09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实践环节 建设与完善

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一次运用各项知识和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外语系多年来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优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教学,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一、毕业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

英语专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已经修完《英语写作》1―3课程和论文写作课程,初步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为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开始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直接决定学生毕业时能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首先,学生通过四年的英语系统学习,巩固了英语单词的各种意义、搭配、用法、词序,句子的定义、结构、种类和用法,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再加上毕业论文写作实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为日后进一步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做好准备。其次,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和启发下,学生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的过程中完成的。这里,除了体现导师的高超指导思想外,还能具体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也能暴露出导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促使导师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再次,毕业论文是学生留给学校的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每届学生留下的毕业论文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启发教育后来的学生,丰富导师的教学内容,帮助导师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

二、毕业论文导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而导师精心的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良好的导师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如下:一,由于论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最后成果是通过写作实践表现出来的,因此指导导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写作实践经验。二,论文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不但要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而且要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三,指导导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研究态度。一个好的指导导师应该德才兼备,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怀偏见,必须注意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直到圆满完成论文指导任务。

三、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导师的任务则是“导”,学生的任务是“写”。当指导论文写作时,导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一切潜能,使他们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然而通过多年论文指导我们发现,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一,学生选题不恰当;二,指导教师不负责;三,师生交流少;四,学生剽窃他人成果现象严重;五,学生写作论文时间没有保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指导论文时要狠抓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毕业论文任务布置提前进行。通过协商,我们将原计划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的论文工作提前到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导师和学生就会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接触和交流,尽可能提前保质保量将论文的选题确定下来,并根据老师的安排,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仔细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任务。

第二,审定好论文题目。我们知道选好论文题目是关键,英语专业论文的方向有很多,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教学、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和翻译理论、中西文化、法律和英语国家文学等。因此,导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通过反复讨论确定选题,避免选题过大、过小和过旧。

第三,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写作进度和计划,时间安排科学,并确保定期检查和督促他们按照各时间极点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以配合学校对论文工作的分期检查。

第四,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开列必要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论文的主题做读书卡片或摘要,对拥有的资料进行消化和整理,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中知网及因特网搜索相关信息。

第五,科学指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好的提纲必须是可以扩大思路,可以按次序安排好写作素材、确定论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六,审阅论文,并指导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答辩环节,答辩不但能考查学生在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就学生的英语语音基本功、语法基本功、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方式、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导师的启发和指导。科学的思维开发不但能提高论文的质量,而且能使人终身受益。论文是靠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导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尤为重要。在论文写作中,如果导师引导有方,学生有可能在写作时,突然产生某种灵感,使论文具有创造性,或者在写作中遇到难点、陷入困境时,因受启发,会有意外的收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学生们检验所学,培养理解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导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

总之,没有良好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英语专业教学是极不完善的,反之,如果毕业生既有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较充实的毕业论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理想的、现实的和科学的,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是市场急需的。十多年毕业实践环节建设表明,只要我们向着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性、安排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向不断努力,就肯定能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久昌.怎样利用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2]于光远.怎样进行调查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3]王祟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质量 英语专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26-02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邹永松等;2005)然而,通过近年来对我校历届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令人堪忧。因此,本文拟从分析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入手,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具有有别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即: 论文要全部用英文完成。这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抄袭,学生从书本上抄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网上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辨别能力还比较薄弱,加之下载文件的便利,有的学生的论文就是“下载”“、复制”加“粘贴”拼凑而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第二大问题是内容空洞,没有新意;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论证不严密等。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应该立论科学,观点新颖,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而很多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主题陈旧,论点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或者语言基本功不够,有思想写不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论证不严密。

第三大问题就是语言错误。这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区别于其他专业论文的最大之处。上面两个问题其他专业也同样存在,而语言问题是英语专业论文指导老师很头痛的问题。论文里的用词不当、语法错误比比皆是。指导老师们往往顾前顾不了后,指导老师不仅要指导论文框架结构,还要手把手地纠正语言错误。很多学生写完了之后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指导老师只好亲力而为。到最后往往不知道论文是出自谁手了。

第四大问题就是研究内容肤浅,要么是老生常谈,要么是对前沿问题蜻蜓点水式探讨,不能做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我院近三年学生的论文题目调查发现,相对较“老”的题目占60%以上。另外翻开选题比较“新”的论文,就会发现大多论述都比较肤浅,研究还停留在表面。

这只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里最典型的几个问题,其他问题也很多,比如:选题不当、写作目的模糊、缺少连贯性、写作手法单一,等等。

2 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做论文态度不端正。到了大四,学生的主要重心在找工作上,放在做论文上的心思很少。有些同学是抱着对付的心理来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他们思想上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比较大,认为抄袭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上盛行的实用主义使得英语教学重语言技能、轻专业知识;重模仿与记忆、轻分析和创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大脑多用来记忆,鲜有思考的机会,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得毕业论文内容空泛、论述肤浅,更谈不上理论指导下的分析和独立的见解。标准化、客观化的考核方法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习惯,对语言的掌握多是领会式的而非复用式的,导致其文字表达能力的下降。

第三,是学生缺乏学术训练。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本应有多种专业论文训练环节,如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课程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毕业实习报告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现会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师资紧张,教育产业化等问题这些环节往往被忽略。

第四,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图书资料的依赖性很大,尤其是原版资料,但学校扩招、教学资源的投入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图书资源明显供不应求,从而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进行和质量。

另外,指导老师把关不严也是英语专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这既有指导老师责任心不足的主观原因,也有诸多客观原因。随着学校扩招,我们外语教师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我们一般是一个教师指导5-10个学生。我们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备课、改作业、出试卷等常规教学工作,还有方方面面科研工作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这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然,除此之外,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本身素质、激烈的社会竞争、评估机制不健全等等。

3 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有必要加强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正确管理和严格指导。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以真正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的整体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专业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培养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3.1完善管理体系,做好论文规范

由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因此,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是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前提。根据我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手册》,我院根据外语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使得我院毕业论文在管理和实施上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院将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模式设为院、系二级管理。院里成立了由院长负责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实施细则、论文规范,落实监管制度、制定评价体系、奖惩制度等工作。系里则根据毕业论文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实施,组织指导老师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3.2教师认真负责,指导论文到位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指导教师应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要想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指导老师自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研水平,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指导学生。其次,导师还应加强指导论文的责任感。导师应认真、到位地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指导,从选题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充分、提纲是否严谨、到写作是否认真等等各个方面应具体进行全方位指导。同时,学院应给指导教师创造良好的指导环境,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势必分散教师精力,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

3.3 创新评价制度,完善论文考核

为使论文的评定更加客观、公正、合理,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管,我们对论文的评定,除了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打分和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之外,还进行评阅教师评阅,三者各占一定比例,决定最终成绩。先给出定量分值,再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定性评价给出最终评定。

3.4学生严格自律,保证论文质量

无论其他方面做的多好,但学生还是我行我素,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以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无论如何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不会提高的。因此,对学生本身来说,更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严格自律、重视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把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自己本科结束阶段最重要的一环,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3.5 加强资料建设,丰富论文数据

虽然现在科技手段可以轻松地和论文写作相结合,比如互联网资源的充分利用,但纸质参考资料是永远也无法被取代的。外语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但我校虽然经过以前的积累,收集了很多外语资料和相关数据,但专业方面的参考资料还明显欠缺,这无疑是学生写出高质量论文的拦路虎。因此,进一步加强外语专业资料建设和丰富论文数据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交给学生从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的参考资料也是当务之急。

总之,想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学院、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单单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工作那么简单,我们的工作要从整体、宏观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教学管理、师资配备、评价评估、资料建设、学生教育等各方面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使得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成为真正检验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真正成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Benson, Malcom. Writing an Academic Article[J]. English Language Forum, 1994.

[2]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5th ed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李英书.从毕业论文看外语教学改革[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38-41.

[4]刘润清.Research for Gaining Knowledge[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Foreign Language World, 2004,(4):59-64.

[7]邹永松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6):79-83.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导论 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39-01

在外语教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与建设更凸显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吉林工商学院,英语专业的出现更是一股新生力量,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是摆在全院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笔者作为英语语言学授课教师,基于教学工作总结与实践,对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设置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语言学导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很多教学者认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悖,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语言学导论课程过于纯理论,过于抽象,显得无足轻重,因此常常减少课时,或者被选修课化,甚至被取消。

(二)教材选择无针对性

关于该课程教材有很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者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的英语能力和知识层次,一味地求同。在吉林工商学院这样一个新升本科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过于专业化,理论化的教材让学生压力大,失去学习兴趣。

(三)讲授方法单一、课堂沉闷

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似乎决定了教师大多以口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必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事实上,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材不熟悉,讲授内容单一,缺乏教学艺术性,必然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影响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目前的语言学导论课程设置和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才进一步对此课程的设置和建设进行思考与探索。

二、课程理念与定位

语言学导论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目标是校级优秀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定位是提升学术水平,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该课程应体现创新精神、现代教育理念、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的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目标

力争三年把本课程建设为吉林工商学院精品课程;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力争培养出德才兼备、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本科生。

四、课程建设基本内容

(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调整与明确语言学导论课程培养目标,及时选择、更新教学内容,选取与学生知识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和理论进行讲授,做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化和细化。

(二)聘请教学顾问

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顾问,不定期地邀请著名专家与学者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等,拓宽师生们的学术视野,并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

(三)丰富课程资源

更新、充实语言学导论课程资源与信息,包括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陈述示范、学生优秀学期论文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其学术价值,加大该课程的精品含量,为英语专业的教与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引进高学历教师,提高教学梯队中的博士化比例。鼓励本课程现有教师读博或出国进修相关专业,加强对青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培训。

(五)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化,组织该课程教师队伍结合科研教学任务,争取多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上,在夯实本科理论教学的同时为英语专业建设和我校十二五计划做好带头作用。

(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以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本形式,建立多媒体、纸质等构成形式的立体教学载体。

英语语言学导论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门必修的理论课程。该课程应该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语言学导论与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关系为依据确定其开课时间。宜在低年级开,在其他语言类课程之前开。授课教师也要提高讲课水平,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语言学课程设置与建设得到充分发展,使该课程在英语专业的教与学中引起充分的重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7).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德国大学;改制后;英语教学;富有特色的方面

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1-02

一、德国公立大学外语系简介

与国人熟悉的美国高校情况不同,德国的高校以公立为主,各高校之间的综合学术水平差距也不大(一些高校会因某个领域的领先研究水平而出名)。德国的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外语系与国内一样,外语系会设有德语专业,英语专业,法语专业等欧洲“大语种”系个别大学还设有中文专业(例如北威州的波鸿大学)及一些“小语种”专业。与国内不同之处是,德国的外语系还专门设有独立的语言学专业及文学专业,即Allgemeine Sprachwissenschaft(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及Allgemeine Literaturwissenschaft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不分语种,目的旨在加强各语种的基础理论及对比研究与国内高校普遍设置大学英语教学部不同的是,德国高校的英语专业并不给在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继续提供英语语言的培训课程。但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有些大学的英语专业设有面向经济类学生的经济英语课程。课程类型为小班练习课,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经济类英语文章(例如摘选自“The Economist”的文章)的能力。自2003/2004冬季学期始,德国各高校为与国际接轨,陆续推出了本科学位与硕士学位的分离式学制,德国公立大学的英语专业也因此改设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Education)旨在培养中小学及职校英语教师。改制后,德国大学英语专业的教育学硕士论文的写作及口头答辩取代了第一次国家考试,但进入职场后的准老师们仍需在一至两年的实习期结束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后,方可成为正式教师。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Master of Arts“English and American Studies”)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则为媒体业、公共行政事业部门、公司的人事部门等等。也有极少数学生会进一步升造读博士,做研究。本科学位的学制为三至四年,需写本科学位论文。硕士学位的修读时间理论上为两年,包括硕士论文的写作时间,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西日耳曼语系。正因为这种语言上的渊源关系,德国国民普遍英语程度较高,一般的老百姓都能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更不要说在文理中学已修过两门二外的中学毕业生了,基于德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外语系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德国大学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方面与国内英语专业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

1.课程设置特色及其选用的教材。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国内的大不相同。总而言之,专业知识课程所占比重达到80%左右,而语言技能课只占20%左右。改制后的德国公立大学的英语专业仍覆盖传统的三个学科方向,即语言学,文学与文化,二语教学。学生一入学即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四个领域,即文学,文化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文学,美英文化研究)课程,语言学类(主要为理论语言学)课程,二语教学类课程(second-language teaching)以及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课程(English language courses)。课程类型多样,有初级研讨课、大型讲座课、研讨课及小班练习课。在本科生阶段,文学类课程设有基础理论课程:文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udies),主要教授研究文学作品时常用的一些理论分析方法并配有典型实例,为必修课(又叫核心课程)。必修课还设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及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使用教材通常为“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English”,以及“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文化类课程内容丰富。如开有:“The Modal Minorities in America”,或“Americans in Paris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等课程。文化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包括英语原版小说,以及相关的英语文献,主讲教师的研究成果等。而每学期老师所开的文化类课程都有可能不同。语言类课程的必修课设有“语言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主要是让学生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用教材通常为Victoria Fromkin等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总结德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课程丰富多样,相辅相成。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以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思辨能力。

2.举例说明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本科生阶段,为完成学位所要求的学分,学生所上的必修课远多于选修课。在研究生阶段,则选修课远多于必修课。道理很简单,本科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学生会被强烈推荐优先修完必修课“语言学导论”,为的是让学生对语音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学生掌握了一些诸如“allophones,assimilation,coalescence”等基本概念。到了第二学期,学生需修完必修课“语音学课程”(Phonetics and Phonology)。在这门课上,学生又会再次接触以上所提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与实践相联系,即由母语老师指导完成相对应的口语练习。如此反复,学生的基本功扎实,知识点理解透彻。选修课旨在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本科生阶段修完必修课“句法学”,研究生阶段再选上研讨课“Syntactic Inversion in Prose and Verse”(如果该学生对此方向有兴趣并定为重点学习的方向),同时再上讲座型课“Syntactic Theories”,那么,学生不仅对于句法方面的基本概念了解透彻,同时又对此方面专业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一句话,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

本文旨在为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信息及启示。德国大学英语专业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情况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柯飞.国外外语教育政策:考察与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巩固大学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毕业论文写作不但具有本科教学中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同时也是衡量和检验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3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强化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近年来,各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以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部分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分析探讨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拟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对比研究

1.问卷设计。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笔者所在课题小组成员对我校外语学院2012级论文指导教师(43名)开展访谈,并对指导教师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基于前期的理论综述和指导教师反馈,本组成员将问卷调查设计为29个问题,其中前27个问题为选择题,后两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论文撰写前的准备阶段,论文撰写过程阶段以及论文撰写后的评价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阶段涵盖不同的侧重点。论文撰写前,着重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了解学生选题出现的困难以及学生对于论文指导教师的评价。论文撰写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难点,主要存在于论文撰写时间、论文文献查找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三个方面。论文撰写后,着重了解学生对于论文的答辩管理评价、论文的评定管理评价以及论文的质量管理评价三个方面。

2.问卷实施。本问卷设计完成之后,本课题组5名指导教师首先抽取各自指导论文的2012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于答辩结束之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本课题组成员针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对于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相统一;(3)增加指导教师修改论文次数;(4)适当延长论文撰写时间;(5)提高文献查找能力;(6)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7)加强答辩过程的过程管理;(8)规范论文评定标准;(9)加强论文的质量管理。本课题组成员一致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坚持这九项措施,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严格要求。随后本组成员收集各自指导论文的2013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随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分别形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

3.问卷调查结果和讨论;经过两次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本组成员获得了数据,并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表1和表2收集的是论文撰写前学生准备撰写论文的数据对比。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对论文的重要性要明显提高,这组数据说明加强论文重要性教育是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2数据显示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在选题与教师一研究方向一致性有所提高,这也与本组指导教师在选题阶段与学生加强沟通有直接的关系。说明学生论文选题受指导教师影响较大。学生选题与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专L,利于论文指导工作的展开。

表3至表6收集的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撰写时间,修改次数以及学生存在主要的困难的数据对比。以上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师修改学生论文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这个结果在另外一项问题(你对你的指导教师是否满意)中也得到数据支持,学生对于教师的论文修改次数的提高有积极的评价。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普遍长1到2周,该数据对比使老师在实验组加强论文指导和监督的结果,同时也是实验组学生重视论文撰写的体现。对于学生论文撰写中出现的困难,表5体现的论文撰写中查找文献途径受限,该数据对比表明实验组的上网查阅文献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完全不查阅文献的情况没有出现。反映出本组指导教师在实验组学生中加强文献检索指导,学生网上检索文献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表6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论文撰写中,语言组织一直是难点。不少学生习惯用翻译软件组织语言,致使全篇论文中式英语随处可见。该数据说明语言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语言基础决定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并无直接关联。

表6至表9收集的为论文撰写后学生对相关的评价数据对比。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答辩过程、论文评定和论文质量管理方面的评价明显提高,说明本组指导教师对实验组的论文答辩、评定、管理三方面的改进与优化提高了学生对以上三项的结果评定。因此,规范论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

通过对我院2012级和2013级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论文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保障教师的论文指导时间。三是管理层要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监控,规范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样本不够大,被调查者人数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穆风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3]杨宇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反思[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8-112.

[4]张奕,王健.构建多维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1-72.

[5]张春芳.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本文系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立项课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编号:B2016324)研究成果。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7-02

《语言学导论》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还明确指出,《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应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从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译介到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值得称赞的成果。通过建设《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能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研究能力。

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代表性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一个S―AT―R过程,即一定的刺激(stimulus)被个体同化(assiminate)于认知结构(texture)之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response),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强化”的简单过程。这一思想奠定了当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缩写为CLT)的基础。CLT

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的学习过程与其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CLT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CLT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它认为,一个交互的、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建构和创造的知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CLT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由现代社会理论家杜威在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和伦理论时提出。在半个世纪前,前苏联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并实践过这一学习理论。它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新知识、能力和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手段,以两种模式较为普遍,它们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理论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时,可以分别根据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和编排资料,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3.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发性设计原则

在《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要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各有差异、对资源需求各不相同的现实情况,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学习相同知识,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5.交互性设计原则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以最佳的顺序根据导航系统学习同一知识的各方面的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在师生都在线的情况下,《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应能做到实时交互。

三、资源库基本框架及内容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及内容如下图所示: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包含“教学课件”、“练习讲解”、“理论与实践”、“补充阅读”、“在线测试”、“课程论坛”和“相关链接”等单元。教师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上传至“教学课件”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在线查阅或下载电子课件。“练习讲解”单元向学生提供各章节课内外习题的解题思路、参考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身对各章节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理论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含根据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所设计的小课题,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提示,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培养自己初步的独立研究能力。“补充阅读”向学生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学论著节选、语言学研究论文以及往届毕业生语言学方向优秀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术语阐释、主要语言学理论及流派的介绍、最新学术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等。《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学知识解答各种类型的考试题目。“在线测试”就是用于向学生展示各种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中与语言学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相应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自我测试。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是学生针对课程发表个人看法、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的场所。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设有“相关链接”,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网络上公用的语言学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可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浏览,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弥补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限而无法辨别网络资源优劣的局限性。

四、结 语

《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补充,应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发与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情况和目标,允许他们通过各种选择来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 莉.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0(7):67~69

2 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5~38

3 邵 斌.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方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53~157

4 宋守信、陈斌龙、张家俊、赵 玲.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03(7):69~71

5 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6 朱甫道.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J].外语界,2004(1):48~53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07-0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来专业知识的掌握、科学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综合检测。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对毕业论文提出的要求,毕业论文应用英文撰写,长度为3000至5000个单词,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由此可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科学研究方式以及治学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语言知识有限,或者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导致不能按要求完成论文,且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本文试图从论文内容、语言表达以及格式规范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防止上述错误出现,并给论文指导老师一些提示,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关注学生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和改进错误。

一、论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1、选题过大、过泛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主体主要有文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翻译四个方向。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接触到的是相关领域的基础课程,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会出现选题过大、过泛或者过于陈旧的问题。例如“黑人英语的特点”,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选题,文章应该缩小范围,有所侧重。因此学生在选题前要充分准备,使论题既要有理论意义,又要有现实意义,同时还具有创新性以及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参考文献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于指导老师交换意见,最终确定题目。

2、摘要没有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摘要的目的是为文献内容提供梗概,通过简明、确切地记熟文章的重要内容为科研检索带来便利的短文。因此,论文摘要的内容应该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这三个要素。但是有的同学的摘要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完整地概括整篇论文,或者对于背景知识进行过多地介绍,对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论以及意义都没有准确地概括。

3、论述不够充分、全面

由于本科阶段的学术写作训练较少,很多学生在论文论述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一篇讨论黑人英语特点的论文中,学生列出相关例子之后,只是简短地概括了例句的语言特点,并未进一步深究形成这些语言特点的原因。这是因为在选题时力求做大、做全。但是写作前没有周详计划,写作时没有充分收集数据资料,导致写作时虎头蛇尾,论述不够充分和全面,使论文重点无法突出。

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1、细节问题不够重视

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然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一些细小的问题。(1)冠词“the,a/an”的混用。学生常常混用二者或者在不需要冠词的时候使用冠词。(2)“which/that”的使用。比如,先行词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3)“such as”和“etc”的使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两个词非常熟悉,然而却常常误用。“such as”的意思为“例如”,代表下面举例说明,而且例子并未完全列出。“etc”是指“等等”有省略后面项的功能。学生常出现将两者一起使用的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论文中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未能掌握这些知识,而是写作过程中不够严谨常常忽视这些细节问题而造成的。

2、句子不够简洁

论文写作与平时学生接受的写作训练不同,需要用语言组织信息来表达复杂的学术思想。因此,学术写作中常会出现长句,复合句,复杂句以及符合居于复合句相结合的句型。由于学生有时无法理清逻辑关系,分清主从,导致句子出现多余的名词和动词,多余的修饰语,同义堆叠,重复指称等现象,使文章给读者理解论文意图带来困难。

3、句子缺乏统一性、连贯性

学术论文写作强调句子内部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如果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置于同一个句子中,以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表示,则破坏了句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又如作者毫无目的地从一个观点转向另一个观点,也会破坏句子的统一和连贯。因此在写作时应该仔细推敲,分清句子的主从关系,通过修改或添加句子成分,理顺句子中的各种关系,同时善于使用逻辑关系词,使论文观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

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在格式规范方面有诸多不同,且符号系统也不尽相同。例如逗号的使用,学生常混淆逗号的用法,将若干个独立的句子用逗号连接起来。参考文献标注的使用则是另一个学生常出错的地方。常用的参考文献标注体系有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和APP(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两种。若没有特别要求采用哪一种,都应保证注释前后一致,这既是学术写作专业性的体现又是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重视并加以改正,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反思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疏忽,针对学生的典型问题展开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实专业知识,提升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2012.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2000.

[3] Pinkham.J.The Teache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 学士学位论文 结论部分 体裁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78-02

对于大多数民族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撰写学士学位论文是一项重要且困难的任务。根据近年指导论文写作的经验,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论文结论部分的撰写中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对结论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不太清楚,使得一些学生仅用简短几句话匆匆结束论文,无法让整篇论文看起来圆满。因此,本文利用体裁分析法对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分析,通过语步结构分析以期提高学生对结论结构的认识。

一、文献综述

(一)结论部分的构成要素

结论部分在总结研究结果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论文结论部分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呢?一方面,Thompson[1]认为,论文的结论部分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基本要素:对研究问题和假设的重述,对主要研究发现的总结,对研究启示的讨论,对研究局限性的讨论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Murray和Hughes[2]指出,典型的论文结论部分应该包含三个紧密相连的要素:其一是对你的研究得出的推断进行讨论,其二是对你的调查研究做出的贡献进行陈述,其三是对相关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二)结论部分的相关体裁分析研究

结论部分在学术文章和学位论文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结论部分的体裁分析也因此主要集中在学术文章上。[3]除此之外,硕士、博士论文的结论部分的体裁分析研究也有一些,如Bunton[4]和Chen & Kuo[5]。Chen和Kuo对10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体裁分析,他们发现了四个语步(Move),即M1.介绍结论部分的结构,M2.总结整个研究,M3.评价研究,M4.对研究结果进行推论。然而,据笔者所知,目前还未发现对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进行体裁分析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了解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对结论部分的体裁结构的写作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为对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体裁分析,弄清楚该部分的语步(Move)和步骤(Step),本文专门从贵州一所民族地方本科高校提取30篇实证论文中的结论部分,形成一个小型语料库。这30篇学士学位论文均由2012届和2013届英语专业本科生用英语撰写。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Chen和Kuo[5]的体裁分析框架结构(Frame-work)当中的结论部分的体裁结构作为研究工具来分析。Chen和Kuo将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的结论部分分为四个语步及其相关步骤:M1.介绍结论部分的结构,M2.总结整个研究,M3.评价研究和M4.对研究结果进行推论。为什么本研究不采用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体裁分析框架结构来分析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论文的结论部分呢?主要原因在于,就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研究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使用硕士论文的体裁分析框架结构来分析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语步和步骤,希望通过分析能了解英语专业本科生是怎样组织结论部分的,以希望能给以后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结论部分写作中提供一些指导参考。

(三)分析方法

两个体裁分析人员根据Chen和Kuo的分析框架结构,分别对语料库中6篇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体裁分析,分别划分出语步和步骤。分析结束后对比结果,通过讨论使不一致的地方最后达成一致,从而增加语步分析结果的信度。余下的24篇结论部分由作者一人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语步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30篇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语步、步骤分析,结果见表1。

上表显示,在30篇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组成的语料库中,学生一共使用了四个语步(Move)。四个语步中,第一个语步(介绍结论部分的结构)只出现在11篇结论中,也就是说,只有37%的学生在结论部分开始时简短介绍结论部分的结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论文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像硕士论文一样,将结论写得很长,因而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忽视了这一语步。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相较于硕士生而言,本科生不太清楚结论部分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二个语步(总结整个研究)出现在28篇结论部分中,也就是说本研究中93%的学生知道结论部分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简要地概括他们所做研究的主要内容。因而这一语步可以被看作是常规语步,就是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必须要有的一个部分。

第三个语步(评价研究)由三个主要步骤(Step)组成:步骤一(指出研究意义或优势)、步骤二(指出研究局限)和步骤三(评价研究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步骤一只出现在3篇结论部分当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认为研究意义或者优势已经在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及,因此没有必要再在结论部分提及。与此不同的是,30个学生当中有21个学生指出了他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这一结果表明,本研究中70%的学生能够对他们所做的研究进行简明的评价,但评价也仅仅在于指出研究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只是强调调查的对象的数量有限,因而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其他局限性依然存在,比如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能指出研究工具的使用存在的局限性。本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直接采用其他研究人员的调查问卷,没有对为什么采用别人的问卷进行说明,也没有使用访谈来丰富数据的收集,以增强数据的可信度。30篇结论部分当中,只有一个学生使用了步骤三,即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而对研究方法,如对使用的研究工具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读者弄清楚研究数据是否可靠。因此,这方面的局限性也应该指出。

第四个语步(对研究结果进行推论)由三个步骤组成:步骤一(推荐下一步研究)、步骤二(指出教育启示)和步骤三(给出研究建议)。从表1可以看出,这三个步骤出现的频率都不高,分别为27%、17%和47%。在步骤一当中,基于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英语专业本科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相关方向,然而30个学生中也只有8个学生使用了这一步骤。步骤二提供了一些教育启示,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的研究能帮助以后的教师或者学生将研究的主要结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这一步骤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它让研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能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促进教学。可惜的是,只有5个学生使用了这一步骤。这一发现也说明,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只能简单地概括一下他们的研究发现,未能就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推论。步骤三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建议来帮助解决学生研究当中发现的问题。这一步骤出现在将近一半的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当中,这一发现表明,部分学生在他们的研究当中发现了问题,并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因而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由以上结果与讨论可知,跟Chen和Kuo[5]的研究比较起来,虽然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语步和步骤,但是学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的语步和步骤分布很不规律,四个语步当中语步二的使用频率最高,可以称为常规语步,其他三个语步都不能称为常规语步,但这三个语步又是结论部分的重要基本构成要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成分。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知道在结论当中需要对论文结果进行总结。但是,主要不足的地方在于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指出他们研究具有教育启示,他们可能没有受到专门的体裁结构培训,因而倾向于罗列研究局限性和提出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也说明学生缺乏对研究结果进行推论的能力。

四、结语

使用体裁分析法对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进行分析后得知,学生对结论部分的体裁结构和功能有一些了解,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结论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总结论文。但这一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对具体怎么组织结论部分的结构不太明确。在本研究30篇结论当中,只有少数几篇能指出他们的研究有何教育启示,没有一篇结论有完整的体裁结构。因此,承担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师很有必要在以后的论文写作教学中加入体裁分析法的教学,明确地讲解结论部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分别讲清楚各个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基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特别是民族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写作能力有限,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举例的形式让学生弄清楚各个语步和步骤的使用方法,以及实现这些语步和步骤的语言词汇手段。通过体裁案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划分结论部分的语步和步骤来加深他们对该部分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期望通过直接教学能提高学生写作结论部分的水平,进而提高民族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pson,P.(2001).A Pedagogically-motivated corpus-based examination of PhD theses: Macrostructure,citation practices and uses of modal verb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Reading, Berkshire,United Kingdom.

[2]Murray,N.,& Hughes,G.(2008).Writing up your university assignments and research projects: A practical handbook. Berkshire,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3]Bunton,D.(2002). Generic moves in PhD thesis introductions. In J.Flowerdew(Ed.),Academic discourse(pp.57-75).Harlow: Pearson.

[4]Bunton,D.(1998). Linguistic and textual problems in PhD and MPhil thesis: An analysis of genre moves and metatex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5]Chen,T.Y., & Kuo,C.H.A genre-based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master’s thes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he Asian ESP Journal,2012,8(01),24-52.

Genre Analysis of the Conclusion Section of English Majors’ Bachelor’s Thesis

YANG Xian-j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

Abstract: The conclusion s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majors’ bachelor’s the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ove-step structure of the conclusion section written by English major students from a local university. Thirty conclus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form a small corpus. Two genre analysts analyzed the moves and steps of th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oves were utilized by the students though the frequency of moves vari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English major students write the conclusion section of their thesis.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9-02

引言

根据2011年国家高职教育12号文件精神,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从事一般国际商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商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分为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几个阶段。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的路途与方法,使学生尽快收集到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其次要指导学生编写论文提纲,构思论文的理论框架、确定主题;再次要指导论文的写作,包括完善论文内容、修改、确定终稿;最后进行论文答辩指导。

在传统的论文指导模式下,由于师资、教学管理、学生实习等环节的衔接不够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指导老师和学生交流渠道单一;(2)时空限制导致沟通不畅;(3)缺乏资源共享;(4)缺乏过程性评价;(5)缺乏动态管理。

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是指教师通过构建毕业论文指导网站,结合电子邮件、BBS、QQ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网络资源查询、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完成全程跟踪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作的过程。

本文根据论文写作的阶段性,分别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写前辅导、写中指导、写后修改及论文答辩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写前辅导

在论文写作前期阶段,学生主要了解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进度要求、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方法等问题。所以毕业论文指导网站设计首先要有毕业论文指导模块,内容包括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结构、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答辩与评价等内容。指导老师结合网站,利用8-10个课时时间在学生出去实习之前,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介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专业要求出发,围绕岗位的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指导学生撰写与实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在学生离校参加顶岗实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明确论文写作各个阶段的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此过程中,要大力鼓励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并鼓励指导教师利用课余与假期,深入到行业企业,承担企业项目开发、技术翻译、业务培训等。同时,阶段性地邀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到学校作报告,在职业技能方面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以提升团队的双师素质。因为指导教师只有了解了商务流程的环节,明确了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国际商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

二、写中指导

在论文写作中期阶段,主要检查论文选题是否符合学校有关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重点评估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论文选题模块是在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指导网站中的关键模块:此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个体的思考,并且结合参考文献资料、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同时将论文的基本思路、计划都在平台上登记。

论文选题是论文的灵魂,也是论文主题思想。参考文献作为阐发作者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指导老师要在网络中共享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学术网站,指导学生经常阅读有关的网络教育期刊、期刊资源库,明确哪些问题已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以及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到研究的起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实习时间长,占在校的三分之一多,除了在校两年内的各种实习和实训,还有一年的毕业实习时间。他们在单位实习过程中,通过实际工作,边学边干,将在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论述其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熟悉工作环境和程序,容易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便有了论文写作的题材与灵感,更能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如我院2008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商务实务操作”“商务信函语言特征”“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中西文化差异”等选题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选题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工作实际,转而上网找一些与自己工作岗位相差甚远的选题。如:国际贸易的创新、中国入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等。像这样的选题过大过空,不符合实际,以高职毕业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论文的。这时,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实习单位的同行交流,凡是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人都应多多接触,多多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尤其是在热烈争论时的思维交锋中,产生脑力风暴,有效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引发创造性思维,追踪商务贸易、高职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树立超前意识,提出有价值的论题。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论文选题,从学术性、可行性、规范性等方面审核选题。选题通过的学生就可以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选题未通过的学生,指导教师将给予相应的修改建议,学生修改或调整选题后,再提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指导老师在检查论文开题报告时,要组织院系,甚至可邀请外校同行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总的来说,通过网络系统,学生无论在哪里实习都可以在论文选题上与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多联系多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

三、写后修改

在论文创作后期阶段,指导老师主要检查论文一稿、二稿直至终稿的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写作。写后修改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和指导中耗时最长的阶段,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以下问题出现比较多:

(一)英语文章少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比较弱,所以,尽管经过两年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训练,毕业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仍相对比较低,词汇量小,语法错误常见,句式选择不恰当。在毕业论文撰写基本上都没有办法用英语写作。

(二)论文结构不规范

毕业生在布局谋篇,段落衔接,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出现错误,甚至出现错别字。结构不合规范的现象也处处可见,字体、字号不对,页眉页脚设置错误,缺少摘要和关键词,字数不足,参考文献少,佐证材料不全等问题都比较多。

(三)论文质量不高

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不少人撰写论文的态度不认真,很少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到要上交的时候,就从网络上抄袭、拼凑,甚至全篇下载,匆忙敷衍,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毕业论文指导交流模块在写后修改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系统为每个学生与指导教师建立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为每个关系建立了专题交流区,从而能开展针对性强的指导与交流。首先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相关样例(如目录、摘要、正文和致谢的样例细化描述)、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等,学生根据论文选题与参考资料,使用论文样例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并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到系统平台。在撰写过程中,若碰到困难,可以及时在专题交流区中留言。指导教师查看论文,并审核、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在专题交流区中,对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任务。

毕业论文指导交流模块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高效、交互式论文专题交流区,增加交流渠道,并对指导过程进行记录,有效地规范了指导过程,并可对指导过程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每个指导教师必须充分熟悉论文指导工作的各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严格按时间进程和论文的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论文答辩

在论文创作完成后,主要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有些同学由于在外地实习无法回校答辩,这时可采取网络论文答辩的方式。学生把毕业论文上传到毕业设计(论文)网站中,指导老师负责把学生论文发到答辩委员会老师的邮箱,答辩委员把对论文的评语及签字在网上填写完整。答辩前,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论文答辩提纲做成PPT,指导老师在答辩前把学生的PPT上传到答辩系统。然后学生通过语音或视频传输的方式对论文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老师给出答辩综合评议和成绩,并签字。我院08商英的同学由于很多同学都到广东实习,无法赶回学校答辩,就采取了网络答辩的方式,节约了学生往返的成本,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效益。

五、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设计)指导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觉性,实现学习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加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指导过程的互动性,实现管理过程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完美体现,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强.论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2]孙耀庭.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与过程监控[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4.

[3]胡兆欣.基于网络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12).

[4]陈春凤,陈连根.基于网络的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12.

[5]徐行,郝大鹏.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平台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

[6]代君,程霄.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指导交流模式初探.教育与职业,2008.8.

[7]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

[8]杨凌云.基于.Net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0.3.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中国外语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已走过60余载。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探索和发展的道路,英语专业亦是如此。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与现状

一个专业的开设,需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专业学科定位,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课内外教学活动计划等,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三是教学实践,包含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专业课程的设置集中体现着一个专业的核心内涵,它规定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最根本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实现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发展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得到有效的施行。因此,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了英语专业的方向和教学质量。

50年代初,学习俄语以十分迅猛的姿态发展开来,教育部在课程设置上也开始转而向苏联学习,强调外语技能训练以及外语能力分项训练。这时的中学毕业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等外语技能的训练。这一举措帮助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亟须的外语人才,这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之后,这一状况断断续续地持续了近30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类型一直是技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降低了英语专业的学术水平,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国家教指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出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英语专业学生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此为指导思想,《大纲》将四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课和分项训练课,这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扩宽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素养。相关专业知识课是指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开设各种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十几年来,在《大纲》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数院校除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课之外,也都开设了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专业知识课程,有的院校甚至将它们定位为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院校仍依照着《大纲》所提供的框架,结合本院校特色及地区特色建立起了不同模式的培养模式,不断丰富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当然,就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大纲》提纲挈领作用的局限性以及各院校不同实际,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还很不平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全国的英语专业的不断壮大,国内高校内部的学科分化与组合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现行的英语课程体系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1.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不够突出。大学教育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学科内涵,它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学科训练。这种训练应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该学科发展历史上所积累的知识,而且更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该学科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孙有中、金利民,2010)。反观英语专业,其本身的特点的确比较模糊,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搞不清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何在。有的英语专业由于相关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得英语专业本身的学术水平受到影响,还使英语的“工具性”倾向进一步加深。

2.有的英语专业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基础技能的训练,过分强调语言技能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外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本质。蓝仁哲(2009)曾提出:“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掌握熟练外语技能,同时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创新思辨的通识型人才。”

3.忽视了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把介绍一般研究规范的“学术写作”课程确立为专业知识必修课,但却没有安排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研究方法类课程,介绍一些一般性的研究方法,以及与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相关的常用研究方法。

4.培养规格严重趋于同质化。过去,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在培养目标上分工也相对明确。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几乎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甚至是非英语专业都可全部或部分的担当此任,同时也取消了英语人才培养的分工和定位。英语人才的主体不断扩大而目标却日益趋同,导致一般水平的英语毕业生严重过剩,而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毕业生却十分匮乏。

可喜的是,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例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增开了人文通识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高校对学分制的引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助于实现校内各专业,各院系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共享的平台。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大纲》指导下课程体系中潜在的问题,国内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目前,学界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了几种主要的观点:

1.逐步压缩单纯语言技能类课程,按照“内容依托式”,对原有语言技能类课程进行整合。国内多所高校英语专业对读写结合课程的探索,既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量单纯外语技能训练类课程的设置,又通过对原本分别设立的“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课程进行整合,加强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团队、香港大学英语专业Critical Reading,Analysis and Writing课程与澳门大学英语专业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课程。在课程具体设置方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eading and Composition”课程具有借鉴意义。该课程注重对文学、哲学、历史的挖掘,同时涉及研究方法,将阅读与写作两项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以不同主题为单位设计课程内容,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讲师,以小型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尽管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因办学背景、师资力量、资源条件等原因无法完全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改革,但“内容依托式”的英语技能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2.通过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国内学者通过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不如其他文科生”的说法,但对于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英语专业课程相结合,却没有达成一致。按照学界(孙有中、金利民,2010)的观点,英语专业课程可以通过三种改革方式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1)在学生入学时起,即开设专门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加强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学生学习始终。(2)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现有具体课程进行融合,如将原有英语口语课程进行系统整合,从语音学习、一般口语交际开始,逐渐培养学生进行公共演讲、辩论等涉及较高层次思维活动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原有读写课程进行阶段划分,从初级阶段的阅读与写作开始,逐渐训练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最终向学术写作进行过渡。(3)对于研究型大学英语专业而言,可以更多地开设“研究方法”“文论选读”“学科导论”等理论性强的课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国外学术界在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方面,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在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努力之下,制订了分层次、分阶段的模型。我国外语专业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或许可以借鉴。

3.通过对原有专业知识课程的调整与细化,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本位(蔡基刚,2012)。以英美文学类课程为例,学界对《大纲》所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模式基本认可,但在课程具体内容与开设时间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例如,综合性大学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在保持“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两类课程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应致力于开设专门的文学研究型课程,如北京大学英文系开设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英国女性文学研究》等课程(孙有中、金利民,2010)。这种探索既保持了英美文学教学传统中的系统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深入研习某一专门领域的机会。此外,学者对传统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高年级垄断”现象(李莉莉、常俊跃,2012)也提出了质疑,转而倡导将《文学导论》《文学史》《英语国家概况》等文学基础类课程提前至低年级学期开设,使文学专业类课程实现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自然过渡。通过对港台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设置的实证考查,研究者得到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类课程提前开设的积极反馈。从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出,细化课程设置、调整开课时间等措施或许有助于突出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强调本专业的人文学科本位。

4.探索尝试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课程。以语言学专业知识课程为例,有学者(王雪梅、覃锋,2013)曾对中国、加拿大两国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发现加拿大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就已将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纳入到专业学位课中,研究生阶段则以培养学生深入研究某语言学领域为目标,更多地开设理论专题型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内地高校在本科语言学课程中一般只开设《普通语言学》《修辞学》等基础入门类语言学课程,仅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少数综合性大学在本科阶段较为系统地开设了语言学各分支的专业课程。此外,十年以前的调查研究就已经显示,国内普遍在三年级才开设语言学导论类课程得到了学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反馈(潘之欣,2002)。相比之下,港台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开设数量与其他类别相当,且开课时间也多从入学之初开始,与内地高校同类课程存在较大差别。正如此前讨论中所讲,开设理论性较强的语言学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而完备的课程体系也为语言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课程改革中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

在学界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上述几种观点以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更多的应是根据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特色与实际师资、学生情况进行具体探索。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04年起启动了新的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外语教学的长期传统,对外语专业知识类课程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则充分挖掘外语教育优势,配合国家在2000年后实施的公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政策,对外语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则以培养“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为理念,在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中对原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

英语专业该走向何方?英语专业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断地困扰着英语专业的所有师生。国内的一些著名学者建议,与其在外语专业外部寻求方法,不如挖掘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恢复英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本质。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之外,注重构建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外语专业隶属于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也是人文教育,注重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专业技能是基本功,掌握技能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语言去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2(04):303-305.

[2]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6):4-16.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改革设置[J].中国外语,2012(01):10-15.

[4]李莉莉,常俊跃.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文学课程建构探索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1-13.

[5]王雪梅,覃锋.中加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5):30-33.

[6]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01):47-55.

作者简介:刘盟,1989年7月出生,男,汉族,吉林白山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 下一篇:汽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