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8-01 05:21:17

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我认为,目前中学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创设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地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赛规则,等等。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学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体育创新要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教师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就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越会产生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种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从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引发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等。学生的创新不论怎样描述它,不论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总之,虽然说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创新过程,但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创新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不同。

上一篇:新课改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