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及意义

时间:2022-08-01 04:36:33

高职学生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及意义

摘 要: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高职学生小课题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小课题研究 特点 实施 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都比较欠缺,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们尝试采用“小课题研究”,以促进学生成长。

一、小课题研究特点

小课题就是“小”的课题,小的研究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是局部的、微观的,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明确。研究难度更小,学生容易驾驭,研究周期比较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甚至可以是三四个月。

本文所谈的小课题是学生基于学习过程,以兴趣为引导,以具体问题为任务,从自身的兴趣、观察和能力出发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以“挑战杯”或“科技活动月”等为形式的“大课题”、“大项目”而言,小课题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微观

与挑战杯中“大课题”研究每每关注宏观层面或中观层面的取向不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学生有兴趣了解它、探讨它。如学生宿舍电灯开关都在门口,晚上睡觉关灯不太方便,尤其是冬季。学生希望学校对此进行改进,然而改造线路不太可行,一是工程繁琐,二是费用高。这时有学生提出改造开关,设计成遥控装置,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线路改造的麻烦,而且使用更方便。课题虽小但来源于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学生创新意识成长的“孵化器”。

2.关注过程

“大课题”、“大项目”基本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故“大课题”、“大项目”的研究聚焦点在结果,结果不理想,过程无论多有意义都会被忽略。小课题研究是校内开展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应重过程轻结果。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从课题的提出、申报到研究、结题等工作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既是研究的主角,又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在小课题研究中,校方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何方、如何发现、怎样解决等研究过程及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自身能力的提升。

3.随时申报

“大课题”都有固定的申报时间,一般一年只能申报一次。小课题申报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学生遇到感兴趣、想探究的问题,愿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便可随时向学校申请立项,专业教研室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并在相关部门进行立项备案,小课题就成功立项。不可否认随时申报给小课题的管理造成一些麻烦,但随时申报方便了学生,顺应了学生的兴趣使然,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学生学习凭兴趣和心情,缺乏持续性,一年一报易影响学习的热情,冷却下来后复燃难度较大;随时申报能较好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趁热打铁,易于引导学生将问题探究下去。

4.成果多元

“大课题”、“大项目”的成果都是规范的研究报告,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极大。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小课题研究问题的多元性,小课题的成果除了研究报告外,还可以是学习随笔、案例分析、课件、调查报告、活动录像、虚拟产品、实物产品等。

二、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1.引领制度

包括兴趣引领、骨干引领和教师引领。其中,兴趣引领是以解决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骨干引领是指在专业、班级中培养骨干,通过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小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引领是聘请教师(尤其是实践指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进行引导,避免发现了问题,却不知从何入手的茫然状况。在三个引领中,兴趣引领是关键,没有兴趣,课题无法提出;骨干引领是抓手,没有氛围,活动无法持续;教师引领是重点,没有切入点,研究无法开展。

2.指导服务

虽然课题来自兴趣,但高职学生研究能力有限,及时的指导服务非常重要。一是在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给予知识和技术指导,通过讲座、培训等向学生传授如发现问题、反思问题、“问题库”建设等知识;二是在学生小课题协作小组中,开展团队互助服务,通过交流探讨,采集集体智慧,解决学生困惑。

3.激励制度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课题研究的激励包括展示性激励和评价性激励制度。展示性激励,即通过推广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让学生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和收获,同时也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评价性激励制度,则渗透于学生的各种评优领域,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学生综合考核。

4.监督制度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学校应坚持“宽立项、强过程、重成长”的理念。为避免小课题研究流于形式,过程监督模式的建立及运用是关键。在鼓励学生立项的同时,强化研究过程的监督和研究成果的考核,以确保小课题的效果。

三、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这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努力的强度等。学习积极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中学时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小课题研究中课题来自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问题,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较好地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能找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在小课题研究中,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悟性的学习主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学习中,学习者一旦确立了目标,动机会帮助学习者克服各种困难,使学习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不再被动听讲,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信息,遇到难题自己寻求帮助。此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由被动参与变成自主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小课题研究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精神)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知识的纵向延伸,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我们正处于一个合作的时代,人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和挑战,也充满了合作。小课题研究的项目对于高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基本要组成一个团队,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要学会分工、协调、合作、宽容,服从,培养团队意识。

4.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这当中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小课题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体现了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郭雪峰.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59-60.

[4]匡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12-113.

上一篇:一大哥买了大众辉腾后的雷人“杯具” 下一篇: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