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活”了

时间:2022-08-01 11:40:14

历史故事“活”了

历史故事,源于历史,又精于历史。说它源于历史,是因为故事主人公及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据可查;说它精于历史,因为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是出自史学家或古代文学家,再加上人编教材时编者又进行了深加工,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有个性特色,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榜样;故事语言更加生动,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声音;故事结构更加完整,表现手法灵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叙述式的、有剧本式的,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好样本……小学课文中的历史故事,有介绍历史事件的,如《卢沟桥烽火》《负荆请罪》……有着重刻画历史人物的,如《祁黄羊》《少年王冕》……无论是介绍历史事件的还是刻画历史人物的,都生动形象。如何才能把这类课文教扎实、教活呢?

一、依托语言文字,再现故事情境

因为历史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学生对当时的背景无从知晓,也无法理解。所以故事的开头都会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如《祁黄羊》的开头:“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卢沟桥烽火》的开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中去,老师必须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再现故事发生的背景。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发生在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我国无数同胞,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尚在腹中的胎儿。新课时,我先出示了一组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同胞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看着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图片,个个愤怒无比,纷纷指责敌人的罪行,甚至有的说:“如此灭绝人性的侵略者,真该千刀万剐,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这样的教学环节为下文聂将军善待日本小姑娘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聂将军是“活菩萨”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补白文中空白,丰满故事内容

一篇文章,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时,教者和作者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我们应该挖掘文本中作者没写,但对突出人物形象有突出作用的细节。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初稿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才诞生。这几年时间里的奔波写作,文中仅用了几句话来交代,这就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绝佳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历史故事受教材的限制,不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教师有义务借助文本,引导学生想象,丰满故事的内容。如《祁黄羊》出于公心,第一次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其中不乏他的家人,可是家人到底怎么反对,文中却没有写到,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家人会怎么指责祁黄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祁黄羊宁可被家人指责也要举荐仇人解狐,完全是出于公心。后文举荐自己的儿子也如此。经过这样的补白,不仅活了人物,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说话能力。

三、借助课文插图,丰满人物形象

翻开历史故事,几乎每篇课文中都有一幅大大的插图,编者不会平白无故花这么多纸张画插图,文章插图是对文章内容最好的补充。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将近半个页面的空间安排了一幅图,图中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一袭破衫,坐在杂乱的柴草上正一笔一画地写作着,身后一卷卷的竹简堆积如山。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观察图以外,还要抓住书中的“埋”“重又”等关键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看成有声有色的情景再现。有的学生说:“寒冷的冬夜,屋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司马迁正在埋头写《史记》,手冻僵了就在灯火上小烤一会儿。”有的说:“这天,司马迁生病了,他剧烈的咳着嗽,可是却依然握着手中的笔,一笔一画地写《史记》。”……学生把司马迁遇到的困难都考虑到了。此时此刻,不用老师多说,司马迁的形象立刻就丰满起来,更深深印在了学生心里。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文章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借助不同题材,再现故事内容

纵观小学阶段的历史故事,除了很大一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以外,还有少数是以历史小话剧的形式出现,如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和六年级上册的《负荆请罪》。小学生受其年龄限制,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往往更感兴趣,而且印象更深刻。因此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演一演。《负荆请罪》是个2幕的历史小话剧,学生在表演这一话剧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话剧的相关知识,又再现了2千多年前的故事,更主要的是通过演,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人物当时的处境,为理解人物形象服务。教材是个“例子”,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演这个故事,关注文体特征;让学生演一个好故事,关注选材特色;让学生演好一个故事,关注表达方法、技能。

历史故事教材的教学,以人物形象、典型事例、语言特色为基础、为媒介,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人物,理解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性情,丰富积累。教材是不变的,而教者和学生是灵动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整合、延伸教材,使得故事生动起来,使历史故事“活”起来,让它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上一篇:天鹅都去哪了 下一篇:带孩子看演出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