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危害与教育培训论文

时间:2022-08-01 09:53:00

风险危害与教育培训论文

一、化工设施附近居民面临的风险危害

1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危害

化工设施发生事故往往会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根据化学品的性质不同,泄漏的有毒物质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员中毒。例如受污染的空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液体状的毒物可经皮肤渗透中毒;误食、误饮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也可导致中毒。2004年,重庆开县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喷泄出的天然气中含有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过高,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不同程度中毒住院治疗。有的危险化学品遇到明火或在空气中会产生燃烧达到爆炸极限;有的与水接触会迅速反应,易燃爆。这类泄漏事故即使被控制,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周边民众的生活和环境质量。如2013年,浙江台州一化工厂发生异丙醇泄漏起火事故,经过4个多小时的处置才控制住泄漏源,扑灭火灾。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周围居民仍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异味。

2有毒有害物质长期积累的危害

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危害,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将这种危害减小到最低,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也不例外。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法生产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社会责任,违规排放生产废水、废气和废渣,导致严重的环境灾难。如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村民,在无证无照、无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况下,在自家院中建一小型镀锌加工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有镍、锌等重金属的有毒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渗坑中,直接渗入地下,造成附近水源及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这类违规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使周边环境污染物迅速增加,甚至导致急性中毒效应。

3对居民心理的影响

如果化工设施出现过泄漏爆炸事故,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制药厂、化肥厂周边有的人总感觉空气中有异味,有的人担心化工设施在违规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的身体不适,有的人甚至搬离长期居住的社区,不愿再靠近等等。这些现象和行为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长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生活,不仅会给个人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秩序。

二、居民安全防护措施

了解社区附近化工设施的危险源情况,帮助居民掌握基本的危险化学品知识及防护技能,是提升居民安全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化工设施附近的居民社区应该长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教育,普及知识,训练技能,建设安全型社区。分类教育对象,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将社区居民划分为行动领导者、小组行动骨干和一般居民等组别,以便于将平时训练与应急行动对接,利于行动开展。社区可以根据周围化工设施的危害特性,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教育培训大纲。大纲从知识、意识和技能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

1建立信息传递渠道

由于有毒化学物质大多中毒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大面积泄漏后果严重,这就需要在社区内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联络系统,社区居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行动信息。社区居民行动领导人应保证系统的畅通,并与附近的企业或危险品生产使用单位建立信息互通的渠道,了解其危险度,在危险情况下及时获得信息,并转换成民众行动信息,及时通告居民。

2定期组织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是居民防护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社区领导人应根据教育培训大纲,制定相应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方法等。培训内容应针对社区周边化工设施内可能有的危险化学品危害,选择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习惯,可以采取多次轮训的方式,保证大多数人都能有时间参加训练。考核方法要以能力形成为指标。平时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应急资源,让居民熟悉疏散路线及周边应急资源分配情况,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根据预案行动。对于通过呼吸道途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气体,要充分利用人防工程进行防护。可用于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都有良好的气密设施和滤毒通风装置,正确使用可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3形成群体安全应急能力

由于社区居民面临相同的风险,更容易形成共同话题,能够建立具备彼此信任的心理基础的群体组织。这样的组织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抚慰效果,而且能够形成较强的安全应急能力。即使这个群体中有个别弱势人员的自我心理防护能力和化学品危害防护技能较弱,也会受到集体的影响而加强。一旦化工设施发生事故或者发生其他突发事件时,友邻、集体的互帮互助对于稳定心理、正常发挥防护技能有重要作用。因此,形成群体安全应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居民应对化工设施风险。

创建社区安全文化是防灾减灾的最终目标。前瞻性地教育培训,使民众认识到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通过培训形成集体应对的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为增强安全减少风险而进行的共同活动,能拉近居民的心理距离,提升其对群体的依靠感,产生群体成员的相互关怀与精神鼓励,这种精神鼓励也能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而相互依赖的心理基础正是建设安全社区必备的心理条件。

作者:徐敏 徐华宇 李常竹 单位:中国人民防化学院

上一篇:中外船舶科技 下一篇:基层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