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时间:2022-08-01 07:24:55

怎样做好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极大重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在不断传承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单向灌输,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忽略。在今后的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性进行培养,引导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阶段性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阶段性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实践结果证明,在当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好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训练以及设计工作,对学生语言行为进行操作和训练,有利于把各种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立体综合性整体活动,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各种潜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能够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综合、分析、概括、抽象、比较以及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他们有根据、有条理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对新知识进行获取,尽可能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思维。把兴趣作为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任何重教轻学的行为都可能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若教师采取重学轻教的教学策略,过度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则也难以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证明,只有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结合,才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有着较强灵活性的学科,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农村小学生的思维有着较为强烈的依赖性,大都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抓住发展机遇,并能够把学生的各种情绪引入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的心理,并让他们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剪一剪”“量一量”“试一试”“拼一拼”等有趣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展和引导。由于现在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工具进行自制,并参与到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中。[2]例如,在对“圆锥”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板制作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并让学生利用圆锥装满沙子,连续三次装满圆柱容器,然后引导小学生对其中的规律进行讨论和归纳,并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引导小学生开展各种动手操作实验,能够让其思维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因此,引发他们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致,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培养。

在创设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对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重视,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从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索欲和求知欲较强的实际状况出发,综合各种有趣的故事情境个故事线索,引导小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开展“技能培训、思维训练、智力竞赛、趣味练习”等活动,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课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明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教师要更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面性较强的教育创新理念,改革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教师只有设计出全新的课型,才能够满足教学改革所提出的相应需求。传统的练习课、新授课以及复习课课型较为简单,一般比较倾向于知识教学,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可能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加出色地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引导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状况,选择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端正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钱颖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2(05).

[2]王怀民.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19―120.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普子中心小学)

上一篇:走进文本?实现“跨越” 下一篇:创新建设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