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1 06:20:46

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认识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的实现手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有效性 发散思维

中学生物的知识点分布广、内容多,许多学生常常只能将生物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头脑中。由于缺乏应有的组织,这些知识很容易遗忘。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再三提及某个知识点,但学生在解题遇到时仍然不能正确把握,错误依然存在,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那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能把生物知识点组织起来,把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也称脑图,由英国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巴赞在1971年发明的,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将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转化为各级中心主题和关节点,把各级主题的相互隶属关系用图表、图像、线条、颜色、代码等表达出来。思维导图能让学习者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既重点突出,又有助于学习者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成倍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认知科学证明,知识结构便于长时间记忆,知识结构的存在便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恰好与上述理论相符,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并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备的层级结构形式进行排列。它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注重学习者理解科学概念的过程,强调从事物的关系中把握和拓展概念本身。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知识框架,并使之概括化、网络化,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其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提高教学效果。

二、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绘制过程的实例

在生物高三复习阶段复习基因有关的章节时,我发现相关的概念比较多,学生要完全掌握,理清其中的知识脉络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尝试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梳理。下面我就以《基因》一节的复习为例来谈谈思维导图的主要制作步骤。

(一)确定主题,绘制中心图。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确定不同的中心主题,确定的原则是中心主题要有丰富的生物学内涵,让学生有发散思考的空间。因为本课主要是基因的相关内容,所以确定核心主题为“基因”,把“基因”一词写在纸中央。

(二)放射主干分支,标明关键词语。

从中央图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线条,代表关于对本中心主题的主体认识。在每一个分枝上,清楚地标上相关的关键词,关键词会使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清晰,当你想到这个关键词时,与之对应的内容就会立刻从大脑里跳出来。如在确定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写出与基因有关的知识点(即次主题),如基因的化学本质、功能、与变异的关系、与遗传定律的关系、基因工程等,把这些次主题和主题用线连接起来,完成主干分支。

(三)连接主次分支,联想记忆要点。

进一步延伸到下一层次,并连接主干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要点。在绘制过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颜色和图片,因为色彩和图像能让人的大脑兴奋,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四)交流与完善。

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但学生之间知识储备是有差别的,思维品质也是有差异的,同样的主题,学生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是五花八门。所以开展交流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可从别人的导图中受到启示,不清楚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或者继续拓展思路,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下面是学生绘制的修改后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习中的实践意义

(一) 实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有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可见,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有利于提高国家新课程标准落实的成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要求的生物教学三维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创新。同时,可以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科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流畅、条理更加清晰。如果再使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可以使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领悟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性

生物学知识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生命事实堆积,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教学或者学习,可以使整个生物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利于师生加强对所学和所教生物内容的整体把握,建立系统完整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如何确定主题和关键词。这都要求学生把知识进行转化,同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摘录。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在复习时学生先复习生物笔记中的关键词,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当不能理解或联系时,再去查找课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让学生自己绘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

(三)有助于教学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它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流畅,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更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将大大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切实提高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凤兰,吴红漫.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2010年,第7期

[3] (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谈数学文化在《鸡兔同笼》中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作业纠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