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时间:2022-08-01 02:26:02

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2年年报的相关信息,采用四种年报披露及时行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模型、从绝对及时性和相对及时性两个角度,全方面研究了审计意见及其不同类型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较好,反之较差;审计意见越严重,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但在不同的及时性测量方法及模型下这种关系并不完全显著,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审计意见;年报披露及时性;年报时滞

一、引言

及时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Bushee & Noe(2000)的研究表明,公司披露信息的决断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需求有关。会计信息很大一部分价值体现在时效性方面,只有毫不延迟地披露信息,才能避免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在信息占有上的时滞,才能使投资者适时地理解吸收信息,并迅速反映到自己的投资决策中。我国年报信息披露有严重的“前松后紧”现象(唐松华,2004),大部分公司选择在最后期限四月底扎堆披露年报信息,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审计意见对市场评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者通过年报披露知晓公司的审计意见,而年报披露的早晚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获取审计意见类型的及时性,因此本文研究了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文献

Whittred(1980)发现,那些获得保留意见的澳大利亚公司通常审计报告时滞更长,并且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越严重,审计报告时滞越长,年报披露的时滞越长。Gilvoly和Palmon(1982)的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呈逐年缩短的趋势;包含坏消息的年报更容易推迟披露。此外,众多学者(如Ashton等,1987;Kinney,McDaniel,1993)对影响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察导致审计报告延迟的原因,诸如审计者结构、公司规模、未预期盈利的方向、存在的损失、财务困境和行业因素等,结果一般都认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过程迟滞了审计报告的披露。

(二)国内相关文献

Haw等(2003)将成熟市场国家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扩展到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研究结果显示未预期盈利的方向和审计意见类型显著影响了年报披露的及时性,与西方的研究结论相类。伍丽娜等(2004)研究发现,当年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未预期收益为负、年度出现亏损的公司倾向于推迟披露年度报告,但未发现未预期收益值的大小程度对提前和延迟披露年报有显著影响。巫升柱、王建玲、乔旭东(2006)对我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年报披露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较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更及时披露年报。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首先,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愿意尽早披露年报,向市场传递好消息,而被出具非保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则倾向于在四月底扎堆披露年报(Whittred,1980),从而分散市场对其关注,这与“好消息早披露、坏消息晚披露”的规律(Beaver,1968)也是相符的。其次,审计时间是决定盈余报告及时性的重要因素(Dan Givoly and Dan Palmon,1982),审计工作本身就需要花费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意见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审计意见越严重的公司越有动机与审计师协调沟通以进行变更,而这一过程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从而推迟了年报披露。鉴于上诉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1:,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较好,反之较差。

假设2:审计意见越严重,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

(二)模型构建及变量设计

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2、自变量

四个虚拟变量OP1、OP2、OP3、OP4分别代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保留审计意见和无法表示审计意见(无否定意见样本),除OP1外,OP2、OP3、OP4统称非标准审计意见。当年被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时,OP1=1,被出具其他意见类型时,OP1=0;OP2、OP3、OP4与OP1同理取值。

3、控制变量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沪市2008—2012年上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所需的资料取自万德数据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剔除了股价信息或会计数据缺失的公司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1、表2.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表2.1可以看出,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的平均年报披露延迟天数明显小于被出具其他审计意见的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意见越严重,年报平均延迟天数就较长,虽然这种趋势并不十分显著,甚至与个别数据相悖,但总体上看存在这一趋势。

从表2.2可以看出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提前披露的样本比例总和36.84%(5681/15420)明显大于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公司的12.63%(12/95)和被出具保留意见公司的25.58%(55/215);同时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延迟披露的样本比例36.32%(5601/15420)明显小于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公司的45.26%(43/95)和被出具保留意见公司的46.05%(99/215);并且年报延迟披露的样本比例随着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严重程度而增加(36.32%

(二)相关分析

变量的Pearson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控制变量、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同预期一致,且各变量之间没有严重的共线性(受篇幅限制未报告结果)。

(三)回归分析

1、根据模型(1)对有关变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模型1反映了标准审计意见与非保准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行的不同影响。除了LAG3角度外,变量OP1与年报时滞都呈负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LAG1角度下OP1与年报时滞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LAG2角度下OP1与年报时滞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其他控制变量与年报时滞的关系与预期基本相同。

模型2的结果从相对及时性角度反映标准审计意见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不同影响。除lag3、lag4维度下OP2与年报时滞的关系呈负相关关系外,OP2、OP3、OP4都与年报时滞呈正相关关系,且lag1、lag2、lag3维度下OP3与年报时滞均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假设1;四个维度下OP3、OP4的系数明显大于OP2的系数,而且lag2、lag3、lag4维度下OP2、OP3、OP4的系数是递增的,假设2得到验证。除极个别变量,其余变量与年报时滞的关系与预期基本一致。

模型3反映的是三种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不同影响,逻辑回归结果说明非标准审计意见越严重,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四种测量维度下OP3、OP4与年报时滞都呈正相关关系,且lag2角度下OP3、OP4与年报时滞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lag2、lag3、lag4维度下OP4的系数都大于OP4的系数,这进一步验证了假设2。除UE外,其他变量与年报时滞的相关性基本与预期基本一致。

五、结论

本文基于公司2008—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相关信息,研究了审计意见及其不同类型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从绝对及时性和相对及时性两个方面、采用四种方法测度年报时滞,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稳健性;第二,不仅将审计意见分成标准和非标准两大类型,而且又将非标准审计意见细分成三种,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对年报及时性的影响,增强结论的准确性;第三,文章结论相对较为丰富,研究发现: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较好,反之较差;审计意见越严重,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但在不同的及时性测量方法及模型下这种关系并不完全显著,而且在不同的模型中、运用不同的年报及时性测量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不同。

本文只收集了2008—2012年五年的数据,没有足够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没有考虑所有可能影响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因素,结论难免有所偏倚。

参考文献:

[1]G.P.Whittred. Audit Qualification and the Timeliness of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0,4:563-576

[2]Givoly D. and Palmon D..The Timeliness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57:486-508

[3]Ashton,R.H.,JJ. Willinggham,R.K.Ellio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 Dela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7,5:657-673

[4]Rowland K. Atiase, Linda S.B Amber.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firm size effect, and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89,5:526-552

[5]Kinney,W. R.,Jr.,L. S. McDaniel. Audit delay for firms correcting quarterly earning [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3,12:135-142

[6]Bushee,B.,Noe C..Corporation disclosure practice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tock return volati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0,38:171一202

[7]Haw,K. Park,D. Q,I W. Wu. Audit Qualification and Timing of Earnings Announcement:Evidence from China.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3,22:121-146

[8]伍丽娜,黄慧馨,吴学孔.上市公司审计与年报预约披露日变更[J].审计研究,2004,(5)

[9]唐松华.深市2003年年报披露及预约执行情况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4,(6)

[10]巫升柱,王建玲,乔旭东.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2):19-24

[11]蒋义宏,湛瑞锋.未预期盈余、审计意见与难保披露及时性——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报,2008,(1)

上一篇:私募股权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分析 下一篇:波动易策略在股指期货套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