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1:05:10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1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学论文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论文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文办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论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论文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教学论文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领悟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审计理论课之后,专门进行审计案例课程的讲解,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审计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引入大量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审计理论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问题。如教学论文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一是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二是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三是安达信编制审计计划前没有对世界通信的会计程序进行充分了解;四是安达信没有获取足以支持其审计意见的直接审计证据。通过对本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领悟。教师应注重引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2篇

职业判断较为复杂,与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密切相关,在职业标准框架内做出,且具有延续性,反映职业界的集体经验。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执业行为标准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的行为过程。

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对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统一有效地模式,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仅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审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来源单一,实践锻炼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价值较高的职业能力等。

审计教学中持续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1)强化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根本。由于审计实务是在职业道德规范的引领下,开展一系列分析、判断的行为过程,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是进行有效地职业判断之本。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因而审计从业人员在进行审计原则、方法、程序的选择、判断、认定时,始终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利益选择与客观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斗争。只有审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畏惧外部势力,不受狭隘利益思想的影响,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审慎地选择方法和程序,才能进行准确适当的职业判断。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应穿插与审计执业有关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等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来源主要依赖于任课教师,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其理论知识虽然较全面,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虽然有些高校也组织教师进行岗前的实践学习,但是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为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鼓励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脱产到会计师事务所去从事审计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从社会实践中获取新鲜的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并将这种职业判断的能力进一步传授给学生。

(3)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审计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应该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及岗位的需求。只有根据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使其更加顺利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改变原有的模式,从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事前调研,事中监控,事后调整。即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广泛调研,充分了解职业界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并以之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职业技能最大限度的传授给学生,如果发现教学过程中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要通过与学生座谈或调查问卷等方式进一步分析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

(4)更新观念,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后辅导答疑”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的挑战。以学生为主导就是改变原来的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增加多层次,多角度的案例讨论或实务操作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自行分析,自主进行职业判断。以此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5)加强并规范实践教学化,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来说,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本应该是提高学生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实践结束对经验教训没有讲评,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等。如果想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开展予以加强和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才能使实践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从以下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开展审计模拟实训课程。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如果仅依据书本进行教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开设审计模拟实训课程,提供某个企业从凭证、账簿到报表一整套会计资料的仿真场景,然后学生可以分组构建模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审计任务的分配,各成员在模拟事务所中分工明确,协同完成审计任务。教师可在实训资料中设置相应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学生提供职业判断的机会和平台,以期通过审计仿真训练,既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掌握审计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审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融汇贯通的目的,又可以有机会理解何时、何事需要进行职业判断,不同的判断结果对审计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持续的加强。其次,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和沟通,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和职业界的联系还比较松散,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而这恰恰是良好而持久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职业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比较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可以发现其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对内部审计人员从独立、客观、保密和执业能力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有些内容上则存在差异,且要求也各不相同。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的,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从职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审计主体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一、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结构

本规范共有十一条。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说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即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从正面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和第九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的基本要求: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独立”是审计职业基本观念,是审计这一职业的基础,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遵守。这是由审计工作产生的背景所决定的。审计源于受托关系,它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受托者是否忠于职守而产生的。不难看出,审计人员既不能偏向委托人,也不能偏向受托人,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便是审计的独立性。

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纪律的基本要求:保密、诚信、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审计取证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确保被审计单位不隐瞒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而要获得被审计单位全力配合,审计人员就必须诚实守信,替被审计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第五条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谨慎是一种警惕性,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一种态度。审计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取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的保证,否则取得的证据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做出恰当的结论。当然,谨慎地取证并不是意味着证据越多越好,取证毕竟需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以减少不必要的取证成本,这也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思想。

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当接受后续教育等。内部审计人员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入职后还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国际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会在2000年6月通过的新道德准则包括原则和行为规则两部分,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第一方面为诚实。这是内部审计师建立信用,保持其判断的可靠度的基础。

第二方面为客观。指出内审师在收集、评价和沟通有关被检查的活动或过程的信息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的 职业客观性。在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不受其个人喜好或他人的不适当影响,对所有相关环境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方面为保密。内部审计师尊重其收到的信息的价值和所有权,除非是在合法或有职责的情况下,否则没有适当授权不披露信息。

第四方面为能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应具备并使用在内部审计业务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三、中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比较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可以发现其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对内部审计人员从独立、客观、保密和执业能力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有些内容上则存在差异,且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办相应提出审计师应当持续地提高其服务的熟练程度、效率和质量,未明确达到上述要求应采取哪些具体方式。从该方面看,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专业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提出来,并在后来颁布的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中,以更具可操作性的形式完善起来,这象征着我国内审现在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注重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管理当局的人际协调关系。而国际内部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并未明确提出该方面要求,而是在其实务准则中,将人际交往能力以十分具体的形式规定出来(红皮书:1200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突出了重视内部审计师的交际能力,并认为这是发挥内部审计师“高参”和“助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我国在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条文形式的规定,更彰显对内审人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红皮书: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5修订版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舞弊审计;职业谨慎;审计程序

[论文摘要]会计报表审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会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等,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公司管理舞弊案的发生,使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查找舞弊事项的责任越来越大,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普遍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如何查找舞弊事项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注重以下3方面。

一、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舞弊审计中审计师的重点不是重大错弊的查找和公允性的判断,而应该放在例外的、异常的,以及会计违规事项的舞弊行为上。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财务舞弊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一般会计报表审计发现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是舞弊审计最基本的要求。

1.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职业怀疑态度是审计师的一种倾向,即不相信管理当局认定并要求管理当局对认定加以证实的倾向。一直以来,审计职业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都是中性的。但在舞弊审计中,对职业怀疑态度的这种中性理解显然不利于舞弊的查找。舞弊审计中的职业怀疑态度应该是激进的,为此审计师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舞弊的嫌疑(而不能推测管理当局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怀疑精神。

2.要进行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离不开职业判断的运用。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小组成员应该就客户会计报表存在重大舞弊,公司可能以何种方式进行会计报表舞弊,管理当局正在遭受的舞弊压力,管理当局越过内控风险的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等作出职业判断。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要利用职业判断能力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分析重大舞弊的可能性,不能过分依赖管理层的陈述和声明,专门针对管理当局没有料到会被检查的子公司、工作场所和账户进行审计;防止管理当局“吃透”了审计师惯用的审计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果审计师就重要问题难以搜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推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嫌疑。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师还应关注管理当局不披露或不诚实披露重大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可能性。

3.评价审计证据也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通过常规审计程序获取的证据特别是内部证据,甚至是具有独立来源的文件,审计师都应该考虑设计额外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来获得可靠信息,以互相印证。比如,获取银行对账单是审查银行存款的一项标准取证程序,但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编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对于重要和异常的银行账户,审计师应当亲自前往银行询证。

二、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

1.深入执行了解程序。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当局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公司的经营风险会转化为会计报表舞弊的风险,审计师必须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以评估其经营风险。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经营风险情况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因素包括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管理状况、财务结构、经营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行业特点、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能够使审计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发现潜在的舞弊动机,评估会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从而更有效地发现舞弊。而且,深入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有助于分析性程序的执行,分析性程序中分析的对象和方法,特别是期望值的确定,都离不开对公司经济状况的确定。

2.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指依据财务资料以及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关系,评估财务信息并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分析性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效的分析性程序有助于审计师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异常交易、事项、金额、比例、趋势以及在详细测试中不易察觉的舞弊迹象。分析性程序可以是比率分析或趋势分析、绝对数分析或相对数分析,将财务信息与前期信息、同行业信息、非财务信息、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更多地依赖于审计师的经验与想象力。

3.执行询问程序。舞弊从其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尽管隐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审计师对企业管理体制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舞弊询问的对象包括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内部审计师及其他对审计对象产生影响的人员。审计师必须注意询问的内容和方式,掌握询问的技巧,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还要运用心理战术。询问的内容诸如:是否知道已经发生的任何指控或怀疑存在舞弊行为;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舞弊风险的认识,以及对会计记录、分类、交易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的判断;管理层用以减少舞弊风险的计划和控制措施;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经营场所或业务部门更容易发生舞弊的情形等。此外,审计师还应该向财务报告过程以外的人员询问企业是否存在舞弊或具有值得怀疑的舞弊迹象,如不直接涉及财务报告过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内部法律顾问,他们可能为审计师提供独特的视角,从非财务角度印证管理层提供的信息,或提供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信息。

4.重视实地调查和请求专家协助程序。重大财务报告舞弊常常涉及虚构经济业务,企业往往会伪造合同、出口报关单、金融票据甚至发票等业务凭证。审计师扩大实地调查程序必然能够为发现舞弊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审计师的调查范围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调查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观察生产经营过程,并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如采购员、销售员、保管员、生产工人等,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重要信息。外部调查如对供货商、商、消费者甚至同行业企业的调查。又如,对于虚构收入的舞弊审计,观察销过程、函证供货商及客户可以为审计师提供更多线索。当然,审计师要真正实施广泛的内查外调还需要法律法规赋予相应的权限,并需要执业环境的整体改善。在调查以及审计中,还应该积极利用专家的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又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一定要向专家请教或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三、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的行为

由于管理当局的特殊地位,他们能够通过越过内部控制进行会计记录或编制舞弊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由于投资者始终关注其经营形势、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管理当局达到某种财务绩效的压力或动机始终存在。管理当局的地位使其便于逾越内部控制、串通舞弊、伪造文件。与此相应,审计人员必须关注此种越位行为。但这些舞弊行为依靠审计师执行传统的审计程序是很难察觉的,因此审计师必须针对管理当局逾越内控风险执行专门的实质性测试。

1.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舞弊财务报告常涉及对财务报告过程的操纵,如作不恰当或未经批准的账簿记录;对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如合并抵消、报表重分类等)。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程序,审计师需要很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以选择和确认需要测试的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比如,了解明细账记录和调整业务需要哪些授权程序,以发现未经授权的业务;了解谁有条件和资格接触账簿以操纵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确认哪些人有舞弊的机会,然后再分析这些人是否有舞弊的动机和自我合理化的能力。审计理由需要通过检查账簿记录来确认要测试的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并进一步审核支持这些业务的相关资料,即使在控制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情况下,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的检查也是必要的。

2.复核重大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告常通过重大会计估计的故意错报而实现。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常涉及诸多的判断或假设,这些判断或假设对资产价值、具体交易的认定(如收购、重组或处置)、重要应记负债等会计估计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审计师应该关注管理当局判断或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对会计估计的影响,考虑会计估计与其支持证据的差异,利用审计理由自行做出的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期后事项,分析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下列各项属于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坏账、存货陈旧过时或遭受毁损、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产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或有损失、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此外,审计师应对以前期间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重大会计估计进行追溯复核,利用事后优势确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层假设和决断是否存在倾向性,判断管理当局是否存在故意操纵行为。这种复核可能向审计师提供额外信息,预示管理当局本年是否存在类似的操纵。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 审计质量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性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四、总结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正确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的前提:注册会计师如果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业务,那他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不断地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严格规避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保证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的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商品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即将面临国门的全面敞开,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迎来了方兴未艾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备受重视并被广泛应用。随着注册会计师社会地位的日渐提高,其所负担的法律责任也在不断增长,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在认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之前,应先清

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规定:(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是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应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以示负责。(2)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也要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予以明确。

这使我们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独立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即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也就是说,审计报告只是注册会计师表述审计结论的手段,它本身不能替代会计报表。由于审计报告与会计报表是属于性质不同的两种报告文件,那么,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就应只限于检查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只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而会计报表编制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最终责任应由管理当局而非注册会计师承担。由此可见,审计责任是有别于会计责任的,不能将两者简单地混淆在一起。正确区分两者,是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的前提。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及判断标准

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断的应用,注册会计师被控告的事件也呈递增趋势。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不外乎这两种: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

两种责任的类型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看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只要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通过实施必要和适当的审计程序,就会将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与舞弊揭示出来,这是注册会计师应尽的责任。但由于审计测试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即便完全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不可能将所有错误与舞弊揭示出来,只能合理确信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误与舞弊。至于重大错误与舞弊未能查出的原因,关键要看是否源自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过错。如果注册会计师有过错,那么他就要承担表2中所述的责任;即使注册会计师没有过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通常也会将错报、漏报及舞弊未被查出的风险转嫁到注册会计师身上,特别是当公司发生经营失败时,管理当局往往会指责审计失败,而注册会计师,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其次是将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混淆了。所以,正确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对注册会计师非常重要,否则注册会计师有可能要无辜地替管理当局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未尽职业责任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注册会计师被后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判断标准为:检查注册会计师是否严格地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照独立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那么,他就必须承担法律责

三、注册会计币如何规避法律诉讼

注册会计师职业本身就决定了它是一个容易遭受法律诉讼的行业,如何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注册会计师来说,在执业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因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是杜绝产生过失行为和欺诈行为的根源所在。

其次,应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不但要熟练掌握审计业务的知识要领,更要熟悉会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与实务。因为审计是对会计认定的再认定,如果注册会计师本身不是会计高手的话,就很难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事项,那么他面对的审计风险就太大了,随时都有被和受到法律制裁的可能性。

再次,注重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专业判断来源于平时知识的全面和经验的积累。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判断能力,才能出具合理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最后,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时,应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和判断,并确定是否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如证实错误或舞弊确实存在,应提请被审计单位适当处理,并考虑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应征求律师的意见或解除业务约定。注册会计师采取的这些措施,均可避免审计过失的发生。

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在开展日常业务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是保证独立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赢得社会信赖的重要措施。

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在业务约定书中,应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时,它可将纠纷降到最低限度。

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拒绝不正直的,特别是已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的委托。这样可以降低审计风险,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可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某些错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风险。

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可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

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来帮助解决纠纷。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4]叶晓玲.美国大学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8篇

1.控制招生规模,强化精英教育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及未来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后我国高考的学生数将逐年下降。基于此,为了实现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各财经高校应严控招生规模,在维持目前招生水平的前提下,有可能的话还应逐渐降低招生规模。

2.明确目标定位,培养财经人才

尽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是审计学,但教学定位不应只限定在审计,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的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各方面都得到体现,如政府部门的经济效益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上市公司财务审计等。因此,财经高校审计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财经人才为目标。

3.优化课程设置,实现与认证教育相结合

与其他行业的显著区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职业化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获得相关资格认定。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准备,我国财经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与国际会计师资格考试相结合,将相关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课程纳入审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在引进先进教学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通过相关资格考试。

4.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审计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要解决“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合法、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的问题,需要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我国财经高校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提高其职业判断水平。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 会计报表审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会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等,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公司管理舞弊案的发生,使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查找舞弊事项的责任越来越大,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普遍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如何查找舞弊事项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注重以下3方面。

一、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舞弊审计中审计师的重点不是重大错弊的查找和公允性的判断,而应该放在例外的、异常的,以及会计违规事项的舞弊行为上。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财务舞弊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一般会计报表审计发现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是舞弊审计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职业怀疑态度是审计师的一种倾向,即不相信管理当局认定并要求管理当局对认定加以证实的倾向。一直以来,审计职业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都是中性的。但在舞弊审计中,对职业怀疑态度的这种中性理解显然不利于舞弊的查找。舞弊审计中的职业怀疑态度应该是激进的,为此审计师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舞弊的嫌疑(而不能推测管理当局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怀疑精神。

2. 要进行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离不开职业判断的运用。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小组成员应该就客户会计报表存在重大舞弊,公司可能以何种方式进行会计报表舞弊,管理当局正在遭受的舞弊压力,管理当局越过内控风险的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等作出职业判断。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要利用职业判断能力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分析重大舞弊的可能性,不能过分依赖管理层的陈述和声明,专门针对管理当局没有料到会被检查的子公司、工作场所和账户进行审计;防止管理当局“吃透”了审计师惯用的审计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果审计师就重要问题难以搜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推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嫌疑。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师还应关注管理当局不披露或不诚实披露重大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可能性。

3. 评价审计证据也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通过常规审计程序获取的证据特别是内部证据,甚至是具有独立来源的文件,审计师都应该考虑设计额外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来获得可靠信息,以互相印证。比如,获取银行对账单是审查银行存款的一项标准取证程序,但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编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对于重要和异常的银行账户,审计师应当亲自前往银行询证。

二、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

1. 深入执行了解程序。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当局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公司的经营风险会转化为会计报表舞弊的风险,审计师必须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以评估其经营风险。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经营风险情况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因素包括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管理状况、财务结构、经营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行业特点、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能够使审计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发现潜在的舞弊动机,评估会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从而更有效地发现舞弊。而且,深入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有助于分析性程序的执行,分析性程序中分析的对象和方法,特别是期望值的确定,都离不开对公司经济状况的确定。

2. 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指依据财务资料以及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关系,评估财务信息并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分析性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效的分析性程序有助于审计师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异常交易、事项、金额、比例、趋势以及在详细测试中不易察觉的舞弊迹象。分析性程序可以是比率分析或趋势分析、绝对数分析或相对数分析,将财务信息与前期信息、同行业信息、非财务信息、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更多地依赖于审计师的经验与想象力。

3. 执行询问程序。舞弊从其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尽管隐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审计师对企业管理体制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舞弊询问的对象包括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内部审计师及其他对审计对象产生影响的人员。审计师必须注意询问的内容和方式,掌握询问的技巧,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还要运用心理战术。询问的内容诸如:是否知道已经发生的任何指控或怀疑存在舞弊行为;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舞弊风险的认识,以及对会计记录、分类、交易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的判断;管理层用以减少舞弊风险的计划和控制措施;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经营场所或业务部门更容易发生舞弊的情形等。此外,审计师还应该向财务报告过程以外的人员询问企业是否存在舞弊或具有值得怀疑的舞弊迹象,如不直接涉及财务报告过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内部法律顾问,他们可能为审计师提供独特的视角,从非财务角度印证管理层提供的信息,或提供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信息。

4. 重视实地调查和请求专家协助程序。重大财务报告舞弊常常涉及虚构经济业务,企业往往会伪造合同、出口报关单、金融票据甚至发票等业务凭证。审计师扩大实地调查程序必然能够为发现舞弊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审计师的调查范围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调查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观察生产经营过程,并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如采购员、销售员、保管员、生产工人等,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重要信息。外部调查如对供货商、商、消费者甚至同行业企业的调查。又如,对于虚构收入的舞弊审计,观察销过程、函证供货商及客户可以为审计师提供更多线索。当然,审计师要真正实施广泛的内查外调还需要法律法规赋予相应的权限,并需要执业环境的整体改善。在调查以及审计中,还应该积极利用专家的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又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一定要向专家请教或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三、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的行为

由于管理当局的特殊地位,他们能够通过越过内部控制进行会计记录或编制舞弊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由于投资者始终关注其经营形势、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管理当局达到某种财务绩效的压力或动机始终存在。管理当局的地位使其便于逾越内部控制、串通舞弊、伪造文件。与此相应,审计人员必须关注此种越位行为。但这些舞弊行为依靠审计师执行传统的审计程序是很难察觉的,因此审计师必须针对管理当局逾越内控风险执行专门的实质性测试。

1. 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舞弊财务报告常涉及对财务报告过程的操纵,如作不恰当或未经批准的账簿记录;对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如合并抵消、报表重分类等)。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程序,审计师需要很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以选择和确认需要测试的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比如,了解明细账记录和调整业务需要哪些授权程序,以发现未经授权的业务;了解谁有条件和资格接触账簿以操纵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确认哪些人有舞弊的机会,然后再分析这些人是否有舞弊的动机和自我合理化的能力。审计理由需要通过检查账簿记录来确认要测试的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并进一步审核支持这些业务的相关资料,即使在控制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情况下,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的检查也是必要的。

2. 复核重大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告常通过重大会计估计的故意错报而实现。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常涉及诸多的判断或假设,这些判断或假设对资产价值、具体交易的认定(如收购、重组或处置)、重要应记负债等会计估计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审计师应该关注管理当局判断或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对会计估计的影响,考虑会计估计与其支持证据的差异,利用审计理由自行做出的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期后事项,分析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下列各项属于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坏账、存货陈旧过时或遭受毁损、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产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或有损失、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此外,审计师应对以前期间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重大会计估计进行追溯复核,利用事后优势确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层假设和决断是否存在倾向性,判断管理当局是否存在故意操纵行为。这种复核可能向审计师提供额外信息,预示管理当局本年是否存在类似的操纵。

3. 评估重大非经常易的合理性。复杂的经营结构及交易安排,是会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法。如果审计师注意到重大交易与正常经营不符,或者与审计师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了解不符,审计师就应该了解重大非经常易的实质,评价它的内在合理性,分析它是否符合商业常规,并分析交易是否预示着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应当特别注意是否涉及未曾了解的关联方。就本身而论,关联方交易并不构成财务报表舞弊,但如果这些交易没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或管理当局没有向审计师确认这些交易,那么这些交易就是管理当局掩饰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汉文等.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宋常.舞弊及其审计问题的基本思考[j].审计研究,2001,(4).

[3] 郑韩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侦查研究[j].审计研究,2001,(6).

[4] 李雪颖,陆颖丰,李若山.查找舞弊是注册会计师的天职[j].财务与会计,2002,(3).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判断;会计环境;社会监控体系

会计信息生成的全过程,渗透着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和职业判断。而会计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尤其是在复杂、不确定的经济情况下,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始终走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创新的前面,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等做出恰当的判断。不同的判断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将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因此,在2007年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如何根据会计环境,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业务进行客观、公允的揭示是我国当前财务会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优化会计职业判断的制度环境

(一)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营者不享有“剩余索取权”。在缺乏所有权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出现了有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利用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严重失真会计信息等行为。由于会计职业判断道德风险的源头是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因此,应注重抑制经营者道德风险的发生。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二是各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有契约关系。这样,企业的管理当局在进行选择会计政策时,就可以减少随意性,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因此,产权的明晰界定,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系统中影响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来选择、协调和实施会计标准允许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工作。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除了其会计技术能力不同这个客观的影响外,还有其主观偏向的影响,即会计人员主观上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某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利。但在实际中会计人员究竟站在什么利益角度核算、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等,以及对谁进行监督、监督什么等,现行的新准则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要么成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附庸,要么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意识上的对立,很难建立起一种正常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关系。这种现象应从影响会计信息的大环境角度加以治理,改变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有独立性,即独立于国家和企业,不受任何一方的管理,只受会计制度法规和准则的约束,进行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会计公司的构想并设计了其运行和保障机制。因此,必须建立会计人员独立的管理体制。

二、健全会计职业判断的企业内部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无论是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还是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都面对着股东及股东授权人的监控与考核,关系到他们的升迁、待遇等激励制度。这就促使管理层在进行职业判断时选择那些契约成本最小化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因此,公司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成为决定公司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合理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如何建立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之将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结合起来,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以使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觉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首先应改变目前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推行年薪制,并将剩余索取权引入经理报酬计划中来,增加经营者持股比例,减少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权利制衡。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

另外,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由于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难以发挥董事会对经理阶层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监督作用。所以,增加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确保会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保证会计人员有一定的独立判断权,迫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三、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企业外部监管体系

就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必须建立“外部审计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一)完善以外部审计监管为基础的社会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专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他们是站在第三者的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能够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其工作涉及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等多方利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为会计职业判断的合理运用构造了一个防御体系。

(二)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所谓的强化政府外部监督,是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错误的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准则、新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对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法制建设,协调法规之间的矛盾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判断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在法制建设方面,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另外,改进与协调已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制度,使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融入到整个经济法规体系中,成为全社会具有法律效率的会计判断标准。因为现在我国经济立法中已经形成了部门立法的局面,会计法规制度由财政部门起草制定,税法由税务部门起草制定,其他相关法律由其相关的主管部门起草制定。这样,各种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协调配套,这不仅降低了法律的效率,而且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或冲突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使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仅成为会计处理的标准文件,而且成为社会各界、执法部门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尺度。使会计人员能够不受外来因素干扰,能够公正、公允地根据职业判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四、从会计职业判断的角度,完善与修改会计准则的建议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扩大了会计选择的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方面给予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从2007年的贯彻落实情况看,会计准则仍然不甚完善,基本上是处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混用的状态。这就给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带来一定难度。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在完善与修改会计准则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的整体框架设计

鉴于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现象,应当建立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并重的指导思想,既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框架作为总体指导,又将一些容易产生处理分歧的经济现象加以规范,制定具体方法,保证会计人员在原则指导下,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胡乱臆断。

(二)制定准则时应当广泛征求会计实务界人士的意见

从会计准则的内容上看,会计准则主要来源于会计实践,是对会计实务的总结和规范;同时,会计准则又是技术规范,其制定过程要受会计理论的指导。会计准则内容上的实践性、技术性和理论性要求制定者既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充分了解经济活动和会计实务现状,又要具备很高的会计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应鼓励社会公众特别是有实务经验的人士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其中应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各方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平衡各利益集团的利益,保证会计准则的高质量。

(三)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

建立以权威性导引为主,非权威性导引为辅的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是会计监管的内在要求,也是引导会计人员正确理解会计原则、执行会计标准,分析会计交易和事项的两种方式,也是会计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权威性导引是指准则制定机构针对会计准则及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解释、指南、问题解答及行业实务等。它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所谓非权威性导引主要包括会计职业组织、会计学术团体等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的一些建议。会计职业判断需要经验支持,需要会计人员在实务中不断积累从业经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合企业实际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而会计职业组织可以根据其所处的行业特点、职业特性,对行业内部的一些特殊业务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判断程序。因此,应鼓励会计人员加入一些会计组织、学术团体等,通过专家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样,一方面,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分享经验的场所,有助于改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准;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对会计行为自我约束的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姝.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研究, 2007,(8).

[2] 袁小勇. 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2007.

[3] 刘云.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制度分析与博弈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2007.

上一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it内部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