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31 08:07:20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考验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学习习惯,而学困生存在数学学习中的结构性缺陷。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和老师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教学工作经验,对目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具体培养策略。希望能对数学学困生走出迷茫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在叛逆期,学困生中的大多数就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本就复杂的数学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出现反感抵触情绪。所谓的乐趣,学困生会认为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怎么可能得到乐趣?但如果是优等生,不仅有良好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会产生良性循环。

(二)缺乏学习主动性

本段内容参考了以往学者的调查,熊琴(2013)认为数学学困生主动学习极少,更不用说看其他书或参加课外辅导学习。谭B文(2015)认为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较为散漫,与数学优等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差距拉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有数学优等生不仅可以完成老师的作业,不管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达到尽可能的最佳。

(三)情感障碍

教育界中最重视激励学生,鼓励学习,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情绪。如果能顺应和满足人的需求,就会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可能出现逆反心理,伤害情感。对于学生,不仅是数学的学困生,对于所有科目的学困生而言,都会存在焦虑、自卑现象,对前途丧失信心,对学习苦恼沮丧,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学生的角度不仅有基础问题,还有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水平低导致学习意志薄弱。从种种原因中重点分析学生的基础薄弱,之所以基础不好是因为小学的基本功不扎实,在初中所有的科目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数学的前后连贯程度很大,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如果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不了解,对于初中的新知识完全是空中楼阁的不知所措,必然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二)教师的教育问题

有句古话叫“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的老师没有处理好教学的相关情况。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和严谨性,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相对较多,给学生带来的视觉等感官刺激非常有限,如果处理失当,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的教学更容易缺乏生动性。初中生有些许的躁动,喜欢张扬丰富的内容。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气氛,克服课堂的紧张和呆板的学习氛围,争取课堂的活泼和轻松。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培养策略

(一)手脑并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李燕(2014)和伍华(2011)在对培养学困生的策略中一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者本人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新的数学课堂创新,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手脑并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形结合,还有类似于拿几个球的概率问题,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备道具更好地丰富课堂形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际的动手能力学习,盘活课堂气氛,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学生会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享受成功,巩固数学学习兴趣

鼓励式批评和说教式批评,对于敏感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前者更有魅力。说教和表扬,教师应去表扬;表扬和成功相比,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成功可以提升自我形象,可以充满自信地进入下一个征程,所以没有谁不希望成功。与数学优等生相比,学困生经历的挫败较多,容易产生烦闷、焦虑和萎靡等不良情感。此类不良情感的堆积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恰当,要使学困生能够完成,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成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教育观,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认识到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因为可能先前的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学习困难,但对于学习的成功渴望更强。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和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密切相连,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如果老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引导一定可以带领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难区。

参考文献:

[1]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李燕.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4-36.

[3]谭B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小“小强”大课堂 下一篇:关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