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强”大课堂

时间:2022-07-14 10:46:53

小“小强”大课堂

【案例描述】

自从学校开了超市之后,教室里的零食垃圾越堆越多,许多小懒虫一直要等垃圾袋塞得满满当当的才肯去倒垃圾。一日上课的时候,忽然一个女生大叫一声:“小强!”顺着尖叫声,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个女生那里,一时间人心惶惶。胆大的男生七七八八地拿脚使劲跺,终于小强被踩扁了。原本井然有序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闹哄哄的,只听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道:“太恐怖了,教室里怎么会有小强?”“说明我们班太脏啦!”“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把零食放班上了!”我站在讲台上,打算等学生安静下来之后再接着上课,但似乎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被那只小强黏住了。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说家里如果发现一只小强,就说明还有几百万只小强在家,这个是真的吗?”这个忽如其来的似真似假的问题,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计划。

想起斯霞老师课堂上那只飞进教室的蝴蝶造成的美丽的意外,我灵机一动,何不以这只小强为引子,学习必修三种群增长规律部分相关的知识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反问道:“你们觉得可信吗?”

有同学回答道:“有可能是真的,动物世界说蟑螂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所以蟑螂才有‘小强’这个外号的。”

又有同学反驳道:“不可能,一个小强体积如果是0.5cm×1cm×2cm=1×10-6m3,那几百万个小强的体积就是几立方米,怎么可能呢!”

“理科班的学生计算能力真不错,那我们如何估算教室里小强的数目呢?”

“一个一个数。”

“数?但是小强一般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没有办法数清楚啊!”有学生反驳道。

趁此机会,我引入了估算生物种群数量的“标志重捕法”,听完方法的介绍后,我又追问道:“同学打算如何标记小强啊!”

“用修正液在小强身上画个圈。”“在小强身上扎一个小花!”有学生恶搞道。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于是我问道:“为什么大伙觉得这个提议很可笑?”“因为其他小强看到会觉得带花的小强是怪物。”“带了小花之后小强就不能钻进很小的缝隙了,回不了家了。”“小强很脏,碰到之后会传染很多细菌,谁给它带花啊。”

在如此欢快的节奏下,我将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不能给小强带花的真正原因:做的标记不能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否则会干扰被标记的生物重新混入生物群体。于是,我提议大家可以用第一种方法,在小强身上涂抹修正液进行标记,在抓小强的时候带上一次性塑料手套以防弄脏双手。

“好恶心啊!”对于我的提议有学生打起了退堂鼓,“对于这种恶心的东西就应该全部消灭,一个不留!”对于学生的这种说法,我又趁势问道:“如何才能减少小强的数量呢?”“喷杀虫剂!”“用开水烫!”“用脚踩!”“把垃圾统统扔掉!”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灭虫方法,我适时导入种群数量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和“S”型曲线,并引入了两种曲线的适用情况。于是有学生感慨道:“我们教室里的食物、空间都很充足,而且没有小强的天敌,那小强的数目肯定是按照‘J’型曲线增长了!”

“根据这两种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特征,同学们刚才提到的消灭小强的方法可行吗?”“可行,我们这样可以人为地给小强制造生存阻力,使小强的数量增长呈‘S’型。”高中学生的领悟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我暗暗赞道。

“把地球上所有的小强都杀光光得了。”一个小姑娘愤愤地说道,看样子她是非常讨厌小强的。“这个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小姑娘诧异地睁大了眼睛,我笑笑,看来可以将食物链相关的内容提前学了……

这节生物课因“小强”的造访节奏完全打乱了,但同学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更高了,班级卫生再也不需要每天反复强调了。

【案例反思】

1.处处留心,珍惜课堂中出现的美丽的意外

有学生在的地方永远都会有各种小惊奇。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行动力。课堂中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以此为契机,联系教育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将学生已经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既可以恢复课堂秩序,又能紧跟学生的兴趣点,一举两得。

2.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

高中生物内容多且琐碎,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书本知识让很多学生感觉意兴阑珊。其实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知识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获得。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不再感到书本知识枯燥无用。学生若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才能更加懂得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的意义。

3.紧跟课堂改革的步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改革的号角已经响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以问题作为向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到传统课堂中。天津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在课堂中尝试了不同模块知识内容的整合,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她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改革做了很好的示范。高中生物必修三册书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之间有些内容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调整各个模块的教学顺序完全是行得通的。在学生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适当地将教学内容的顺序稍稍调整,既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耽误教学内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老师的点拨下,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四两拨千斤,不做碎碎念的“唐僧”

现在的孩子在家较为娇惯,在校打扫卫生时经常偷懒。老师经常三令五申也于事无补,说的次数多了跟碎碎念的“唐僧”无异。若是将此类坏习惯带来的后果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生态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