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VS运动场

时间:2022-07-31 02:19:56

课堂VS运动场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教师或卖力地捧着课本“说文解字”,或让人应接不暇地展示着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同时不断询问学生:“懂了吗?会了吗?听明白了吗?”学生也不断地点头示意“懂了”“会了”“明白了”。然而,一看课后的作业却发现,所谓“懂了”“会了”“明白了”只是真实的“谎言”――我们以为已经讲得“很明白清晰”的知识或者方法,在学生的作业中表现得还是那么的“糊里又糊涂”!于是,我们这些教师就非常不解并痛苦着:为什么“你不懂我的心”?为什么你们明明没有懂,还要骗我说“懂了”?

这让我联想到运动场。运动场上,通常是教练员讲解动作要领后,就是运动员自己练习、琢磨、内化,教练只在运动员的动作不得要领时才出场纠正。我们见得更多的是运动员在场地上挥汗如雨,教练员在场边悠闲地踱来踱去……教练只是示范者和引领者,运动员才是真正的主角。

课堂中的学生就和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一样,都是学习者。然而,我们的教师却不像教练,我们总是习惯自己做主角,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而学生却倒像“教练”,坐在下边悠闲地观看,自我学习很少真正发生。课堂成为了教师的“教”堂,在其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解题技巧不断得到提高。于是,这样的现象频频出现:原本10分钟就可以解读完的一段话,教师可以花上整堂课挖掘其丰富的意蕴;原本清晰明白的语句,教师可以于“无疑处生疑”,解读出多种含义;原本一道简单的题目,教师却提供多种解法,把简单的问题弄得纷繁复杂,以此充分展示教师解题的“高超”技能。

如果我们真的承认学生是一个学习者,课堂就应该如同运动场一样,主角就应该是学生,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学”堂,教师只能像教练,是一个示范者、引领者,甚至旁观者。

从这个角度看,“说文解字”“一题多解”的发生者都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许只需要在他们文本解读得不全面或不准确,问题解决得不得法、不完善或有错误的时候,适时予以纠正,给予他们更准确的解读方向或方法指导!

也许我们的潜意识里始终认为学生不能独立解读文本、解决问题,或者担心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到位、深刻,对于问题的解决过于简单、缺少技巧。这时其实我们应该继续从运动场上得到启示:金牌运动员的教练一定是金牌获得者吗?教练的水平一定要高于运动员吗?

如果我们看见一个运动场上教练员始终霸占着场地,而只是让运动员在一旁观看“学习”,我们一定会质疑这位教练员的职能。然而,我们却很少质疑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甚至反而会认为这位教师是多么的尽职、认真、能干!教师的真正职能是什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名自主的学习者,而不是去替学生学习。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的指导远胜过程的演示,课堂上教师指导、引领得法了,学生自然就能自己走进文本或者动手答题。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能”这一目标,课堂就必须像运动场一样,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训练,去矫正。

(作者系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上一篇:航空器适航证件知多少 下一篇:MOOCs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