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胃脘痛53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31 07:55:36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脘痛530例临床分析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现将530例以胃脘痛为主症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并将有关证治、认识、心得。给予指导。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530例中,男340例,女190例,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16~80岁不等,16~20岁3例,20~30岁45例,30~40岁150例,40~50岁183例,50~60岁110例,60~70岁30例,70~80岁9例,30~60岁居多者,共占80%。病程1个月余~40多年,都有慢性反复发作。

证候分类:主证: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攻窜不定,连及胁肋,得暖气或矢气则舒,遇抑郁、恼怒则复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绵绵,空腹痛者,得食痛减,食则易饱,喜温喜按,劳累受凉后易作或加重,体倦乏力,大便易溏,舌质偏淡,脉细弱。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食少、消瘦无力、大便干结、舌光红少津,或有裂纹,或见剥苔,脉细数。

兼症:寒凝、热郁、湿阻、饮停、血瘀、食滞多见于主症之中,或见于疾病的某一阶段。除血瘀症之外,很少独立地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中。故本文不确定独立证型,所以在治疗上将其作兼证处理。

治疗方药:主症的治疗以自拟方药为基础并随兼症的不全而适当的加减。

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要用药:制香附10g,炒枳壳10g,佛手片10g,老苏梗10g,杭白芍15g,广桔皮6g,炙内金8g,生甘草4g。肝郁症状明显者,酌情醋柴胡、广郁金,脘痛较著者,酌加延胡索,胃气上逆嗳气泛恶者,酌加姜半夏、刀豆壳。

脾胃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和胃止痛。主要用药:炙黄芪15g,太子参(党)12g,炒白术8g,怀山药20g,云茯苓20g,广木香6g,炙甘草4g。有腹部坠胀、小便频而色清,便后脱肛,或体形消瘦,内脏下垂等脾气下陷之证者酌加升麻、柴胡、荷叶。时有吐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

胃阴不足证:治以滋阴养胃,利气止痛。主要用药:北沙参15g,麦门冬12g,杭白芍15g全西归10g,绿萼梅6g,木蝴蝶6g,白及片10g,生甘草5g。阴虚较著者,酌加川石斛、大地生、胃酸缺乏者,酌加乌梅、生山楂;胃痛明显者,加川子、青木香或广木香。

兼证治疗:以主症为主。如寒凝,外寒选用苏叶(梗)、生姜等,内寒所致,干姜、桂肉,内外俱寒两者配合用药。热郁滞久而化热者,酌选丹、青皮、大贝等或用左全丸,胃中郁热选用黄苓、黄连、山楂等。湿阻选用炒苍术、厚朴、法半夏,湿阻所致选加霍香、佩兰。饮停合用苓桂术甘汤,加大茯苓剂量(30g)。血瘀三棱,延胡索、广郁金、桃仁等,合用失笑散,便黑加三七、白及粉。食滞选用六曲、山楂、 实内金等。

结 果

痊愈:证候全部消失,0.5~1年内不复发,主要理化检基本恢复正常或好转,证候和体征恢复如常人;530例中,痊愈29例(5.1%)。

显效:主要证候消除,半年或1年内未复发,相应理化检查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530例显效213例(40.2%)。

好转:主要证候基本消除,0.5~1年内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理化检查改变不大。530例好转265例(50%)。

无效:主要证候无变化,相应理化检查无改变,530例中23例(4.3%)。总有效率为95.3%。

讨 论

关于胃脘痛的辨证分型,个人是遵照中华全国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观察认识和心得。

据个人临床观察,胃脘痛主要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是以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为代表性,所以在诊治病员的过程中,按其主要的,基本的病情变化确定胃脘痛的原则。而寒凝、热郁、湿阻、饮停、血瘀、食滞等作兼证处理。

胃病治肝,理气防燥,肝胃不和证,主要是肝木失于疏泄,气郁不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以在治疗中以疏肝理气为法。而理气药物又大多味辛偏燥,如果应用不当,更易助长火热之势。切记疏肝莫忘和胃。选方用药上忌刚用柔。

健脾、中和。胃病日久,中气受损,建立失职,脾在运不在补,所以治疗中掌握好补脾与运脾的关系,益气与理气并重,补中寓通以防呆滞胃气,反碍脾运,过寒之药固属禁忌,过热之品也不宜。吴鞠通谓“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所以调理中焦脾胃病证,当以“中和”为贵。使气健旺,转运自如,升降得宜,阴阳协和。因而本人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用药总以甘平为主,加佐辛温,着重于益气建中,调脾和胃,理气止痛,扶助纳运。用药立足于甘平微温,补中兼通,主要用黄芪健脾益气,升发脾阳,太子参清补以助黄芪建立中气,用木香行气止痛。

甘酸濡润,养中寓通,本人认为胃阴是指胃中的津液,是具有腐熟水谷作用的液体物质。胃的功能活动;受纳、熟腐。必须有胃阴的作用的濡润。胃阴充足则思食。导致胃阴不足既外感也有内伤等,由于津液亏乏,胃腑失却濡养,以致受纳、熟腐功能失常,气机通降不利。不饮不食胃汁全亏。甘酸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未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腺体萎缩,不属阴虚,萎缩性胃炎在胃脘痛占有一定的比例。它的临床表现,常以胃脘隐痛为主,绵绵不休,个别患者呈现刺痛,有很多患者见有嘈杂或呈现烧灼样的感觉,大部分病员有不同程度的痞胀。此病个人认为也应存在兼证。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组总结530例资料,主要证候结合兼症运用中医诊治方法,总有效率95.3%。在实践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很好。但由于物理复查资料特别是纤维内镜复查例数不多。主要是由于病员在治疗过程中,饮食渐增,症状改善或消失,不愿再作内镜检查,因而痊愈率不高,因此对临床疗效应客观实际的估价。

上一篇: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拟补肾养精汤治疗不育证1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