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穿越穿越

时间:2022-07-31 01:29:19

春天来了穿越穿越

穿越时空,在科学理论上是可能的,在技术实现上则很不现实。现实的是,我们可以从写字间穿越到郊外亲近自然,踏青赏春,饱览风光,吐故纳新,健康身心,发现乐趣

自由飞翔、随时隐身、穿越时空,是很多地球人的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翔,想来都是很浪漫的事情;能随时隐身,则都是为了干见不得人的事情;穿越时空,则是影视剧里的热闹题材。

穿越见神仙姐姐

就现有的技术和可预期的技术发展上来看,地球人要自由飞翔和随时隐身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穿越时空在技术上则几无可能实现。

那么,热闹的穿越题材影视剧岂不尽是胡编的啦?答:不完全是。因为从科学理论上说,人是有可能穿越时空的――有关理论比较复杂高深,相关知识有资料可查。

至于穿越时空的故事,百度百科上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89年出版的《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又名《亚瑟王宫里的美国人》)是最早的。谬!

看看佛教大乘经典,那中间有很多记载其实就是穿越故事,佛菩萨在不同时空中可以来去自如。阿弥陀佛!这样读说,一是难免“谤法”的罪过,但我绝无亵渎佛经的意思;二是难免被称冠以“伪科学”的指责――不过,我还真希望能得到方舟子(我怎么从未见他过指责权势人物的伪科学呢,权大真理多么?)、司马南(他一边著书立说义正辞严地称颂优越的中国,一边却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移民到万恶的美国,我不懂这是为什么?)的批判。

好了,不说宗教的,就说世俗典籍中,中国也早就有穿越故事。晋朝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和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都有一个大同小异的穿越故事――“刘阮遇仙”:

东汉明帝的时候,刘晨、阮肇进入天台山,迷路多日,后来碰到树上有熟透的桃子,吃了后身体倍儿棒,又看见溪水中漂来新鲜的菜叶和胡麻饭,于是逆着溪水,大胆地朝前走哇,走到了神仙姐姐家门口。两位比杨幂、刘诗诗要漂亮得多的神仙姐姐跟他们老相识似的,邀请他们到府上,叫婢女们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侍候。然后,两位神仙姐姐分别与刘、阮成了夫妻……过了半年多神仙般的日子,转眼又是春天了,刘、阮不知怎的就起了思念家乡的春愁,苦苦地要求回家,神仙姐姐只好让婢女们指路送他们回去。刘、阮回到家,发现房舍人物都已经变得不认识了,打听下来,找到的是他们的第七世孙!最后,刘、阮又离开家乡,谁也不知去了哪里。

用今天的科学理论来分析,刘、阮溯流而上的小溪,就是“时空隧道”或“虫洞”,他们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空间,通过了这个“时空隧道”或“虫洞”,而到了生活于另外一个时空中的“神仙姐姐”那里。

从刘阮回家所见情景可知,另一个时空中的时间过得比地球要慢得多。今天的科学理论也有这么一说。学过围棋的朋友可能会想起另一个穿越故事――“烂柯”,也讲的是另外世界的时间过得慢,“山中方半日,世上已多年”:

晋朝人王质入石室山砍柴,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凑近,有个童子给他吃了个枣核样的东西,竟然不觉得饥饿了,然后就在那儿看他们下棋。后来,有童子提醒他该走人了,王质起身,一看斧头的木柄已完全朽烂了。王质回家,才发现他原来认识的那些人都已经都已过世多年了。

不妨穿越到唐宋

从人文社会科学上说,穿越时空要面临的一大障碍是语言问题。今天同一时空的中国还有多种方言,还有好多人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学习外语,而前边说的刘阮、烂柯故事中,怎么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却没有语言问题?科学上的解说是存在“平行宇宙”。那么穿越到古代呢?古今文字大有不同,日常语言大有不同,不能不面对。中国古代是言文分离,即写作文章和平常用语是不一样的语文,今人虽能看懂古书,但若穿越回到古代生活,却可能根本就听不懂说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语言,稍一差池就穿帮了。

时下的影视剧中穿越到古代的大多是到清朝,在语言学上是有能站得住脚的学术根据的。音韵学研究发现,中国语言的发音曾有过多次较大的变化。今天的白话语言大约是明朝时候开始形成的,即有一定语言天赋(不必像赵元任那样牛)和比较机灵的今人若穿越到明朝中后期,是可能蒙混过关的;现今普通话的基础,是满人入关之后在北京城一带形成的,所以穿越进清朝宫廷,在语言上穿帮的风险最小。

但是,假如真能够穿越去古代,我不会选择穿越到清朝,虽然语言障碍小,但别的危险太多,例如不像现在有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而是不谨小慎微就可能有文字狱之灾什么的,甚至咔嚓了脑袋。

宋朝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要赶上金国大举入侵和蒙元灭宋那个时间段)。理由至少有三:我好赖是个爱读书的人(不是“公知”或“母知”),而宋朝官家对读书人很不错;如果赶上跟坡等在一起混混,那可是太有意思了;宋朝时候的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也很发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娱乐行业很爽)水平不低。

第二个不错的选择是唐朝(但不要遭逢安史之乱或唐末之乱那个时间段)。理由?政治清明、社会太平、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国力强大、风气开放的盛世。

假如穿越时空到了唐宋吧,我愿意是在这样的春天――

唐朝的春天,像杜甫这样整日忧国忧民的老师都能在《丽人行》记下这样美丽动人的情景: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此诗较长,而最后部分有恶毒攻击贵族和国家领导人的意思,故予略去)”晴朗的三月天,在首都长安曲江畔,有好多游赏观光的佳丽,气质好、肌肤靓、身材美、服饰精,养眼啊,爽心啊!

宋朝的春天,像泰观这样多愁善感的同学都能在《行香子・春光》里写下轻陕舒畅的情景: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岗,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现实的科学穿越

唐诗宋词里无数关于美丽春天的描述,其实一点儿也没有文学的加工。只不过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城市化,今人似乎确实没有再见到过那样的美景了。然而,春临城下,何不从写字间“穿越”到郊外亲近亲近大自然?

春日踏青在中国是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据说先秦时已形成民俗;到了唐宋时期,繁华城市里从皇帝到市民都喜欢春游揽胜了,也可趁此谈情说爱,唐诗宋词里描写春日踏青情景的佳作多得很。

现代人没了古典的浪漫情怀和逸兴,但从实用主义的功利来看,何妨踏青几回?可以观赏美景,可以联络感情,可以放松紧张劳顿的身心,“穿林过涧呼吸新鲜空气,可清肺健脾,增强心肺功能;攀峰越岭,可舒筋活络,防止关节老化;疾步快走,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举目远眺,可以开阔视野,推迟视力退化;通过消耗身体热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引自百度百科)……利益大大的也。

然而,在城里格子间里久了的人们,要实现好这种“穿越”,必须有“科学穿越观”,否则有可能利益受损。

臭氧。虽然南极大气的臭氧层破了个大洞,大量紫外线穿越下来了,但春天太阳和煦,多晒晒太阳,对你的身体有利益,却不会损伤你娇嫩的肌肤。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杀灭很多病菌,会让你感觉山林水边空气清新,但偶尔有个别人可能会感觉咳嗽、气喘(罕见有呼吸衰竭),请减小活动量和及时就医。

花儿。鸟语花香是形容春天之美的常用语,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了的;对花粉过敏者,最好就别去踏青了。

虫子。春天万物复苏,冬天不见的许多昆虫也出来活动了,踏青要注意防蜂蜇虫叮。

春雨。春天没有强对流天气,没有强风雷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对于植物来说,春雨贵如油;但对于春心荡漾的寻春入,则要准备雨具为上,免得因雨感冒。

准备一点动植物科学知识吧,踏青时细心观察,你会有好多喜人的发现和感悟呢……

上一篇:老爷车经典的古老汽车 下一篇:批评官员到底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