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境中的聆听与倾诉

时间:2022-07-30 11:26:31

音乐情境中的聆听与倾诉

音乐与文学是缪斯女神神殿里最为璀璨的明珠。自人类文明起始。它们就相依相存,推动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蒙昧走向文明。

当人类的先民面对自然不可测的威力而战栗,当我们的祖先要传承文明之时,音乐与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的重要选择。审视艺术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所有种族艺术的初级阶段都会有一种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姊妹艺术,从西方的艺术发展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音乐对于文学的影响也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对于音乐的描述和歌曲中音乐对于文学形象的渲染与刻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就将音乐的思维运用于写作之中,将文辞如音乐般展开,有速度对比,甚至有复调。如果说浪漫主义音乐是音乐与文学在音乐平台上的结合的话,那么。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就是音乐与文学在文学平台上的结合了。无可否认,这两种结合远比简单的音乐加歌词来得深刻。

在对文学与音乐正有着浓厚兴趣并已让我有所领悟的时候,我执教了《船长》一课。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哈尔威船长在客轮即将沉没时,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课文重点段落体会船长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尝试用情境烘托和感情朗读,让学生入文。果真,在与文本的流畅的对话中,学生的人文情怀被深深唤醒。同时,在教学中我结合诵读、说话、想象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抛开课文的类型来说,这是一堂饱含激情,语言精炼,教学逻辑性强,很有感染力的课。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船长的语言等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诵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课文的第一段主要讲“诺曼底”号客轮的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万分危急”的险情,体会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了船长的形象。教学中要着眼整体,指导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诺曼底”号客轮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撞的?

碰撞后的情况怎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顷刻间”是什么意思?

船上所有的人为什么顷刻间都感到非常恐慌,还可以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恐慌?(如:惊恐万分、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思考。

作者对“危急”情况的描写生动具体,那惊险的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以此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险情的重点词语分分类,体会到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险情―一天气:夜晚、薄雾笼罩、沉沉夜雾等;轮船:冒出、全速前进、巨轮、撞来、巨响、剖开、大口子、震荡、涌进等:人们:奔跑、呼喊、哭泣等。

学生用语言表述着他们对文字的理解,用自己重构的话语再现轮船沉没的过程,然而我始终觉得应该把什么轻巧地放进孩子的心间,要用什么牵起文章的情节、文本的灵魂和文学形象。以荡起孩子们心底懵懂的情怀。“音乐与文学”的概念就在这时冲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接着上一个教学环节),

面对死神的狞笑,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指挥自救。他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3~28自然段,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人群疯狂的表现,你能理解吗?为什么?

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会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然而作为船长能这样听之任之,面对混乱的局面不管不顾吗?

所以,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黑暗中人们听到了一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

(接下来是对这段对话的导读,省略)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接下去读――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在理解了这句话后――

同学们,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5~28自然段,再次回忆一下这生死时速的救援吧。如果你是这个场景的音乐编导,你会怎样来安排每一个阶段的背景音乐呢?

孩子们面对着这突然的挑战,片刻的惊讶后快速地进入了内在的阅读和积极的思考。充分地阅读内化和讨论后,孩子们对文字进行了最深处的聆听,并又一次用语言的形式阐释着流淌的音乐,用音乐的聆听冲刷着文学的意味――

同学们,请听着你心中的音乐来朗读这个精妙绝伦的情节片段吧!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比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更为紧密,它们都是时间的艺术。

首先,音乐中的音符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一呈现;而文学呢。随着文字的先后逐渐展开它所要描写的情节以及所要表达的意义。音乐与文学必须从一个个的音符和文字的前后出现而不断走向完整,它们的显现必须通过时间。因此,音乐与文学就拥有了同步性,这是它们关系的基础。

其次。音乐与文学的物质材料均为声音。音乐的存在依赖外在的音响,这是其存在的根本。就文学来说。其存在的基础是语言,而语言首要的则是语音,所有的文字都是语音的符号化。如同乐谱是音符的符号化一样。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眼睛看到是具体的文字形象。但在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却是其读音。由于日常生活的习惯性因素,文字的读音已经内化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文字的读音直接在意识中响起。音乐由于其声音材料的非习惯性。往往需要将乐谱还原为具体的声音材料,然后通过听觉进入意识领域。同文字的原理一样,一些音乐家能够通过读谱让乐音直接在意识中出现。所以。同样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是音乐与文学联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两种独立的,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正如我把语文教学珍视为艺术的创作与阅读而行走于我的课堂一样,所有的思考和尝试都是那么快乐而厚重。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副校长、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大气:语文课堂的至上境界 下一篇:多元积累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