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幽默\趣味及智慧

时间:2022-06-14 02:17:39

教学语言的幽默\趣味及智慧

教学语言的幽默、趣味及智慧

杨舜山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要上得富有文化品位,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让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有味。从中既学习高超的语言技巧,又受到人文雨露的滋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学得轻松

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综合才能的体现。幽默是知识与智慧的产物。知识贫乏就不会产生幽默:幽默是豁达与乐观的外现,心胸开阔的人才会善用幽默:幽默是坦诚与善良的陈列,以与人为善为归依,才会有轻松、含蓄的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博学生一笑,而应促使学生深入思索,听出笑外之音,悟出笑外之意,品出笑外之情,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幽默应用于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中小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严谨的知识。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闲话”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幽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幽默说到底就是想办法使学生在幽默中学习语言的艺术。教学幽默的力量总是通过学生的笑来实现的。教学幽默是教师的一种智力活动,这种智力活动必须与学生产生情意上的碰撞,教师的意图必须经过学生的体会、领悟,然后达到茅塞顿开的境界。

知识的传递、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语言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应鲜明生动而不失逻辑性,准确简易而不失趣味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就不能没有智慧,不能没有幽默。有了幽默,就有了知识的流淌;有了幽默,就有了笑声的爽朗;有了幽默,就有了思维的碰撞;有了幽默,就有了心灵的闪光。

真正的教学幽默总是把学习目标和生活哲理融会在开心一笑中,即幽默总是凸现在教学语言之中的,且给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快乐中教,学生在愉快中学,相处和谐,处处都显示了教学语言的智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愿望就是要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讲硬笔书法时说:“楷书,创于两晋南北朝,流行于唐宋,是流传后世最广的字体,更被推崇为书法的入门字体。颜体的刚劲、柳体的铁骨、欧体的飘逸、赵体的妩媚,习楷书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可锻炼一个人的耐性与毅力。楷书大忌便是心不静、意不纯。练习楷书的人必然心情平和,豁达开朗,能静伫能忍耐,沉稳凝重。”停了一下,教师接着说:“现在有的同学写字的习惯太差了,有一个字的一个笔画我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能帮他纠正过来。”同学们听了教师这话,神情甚是凝重。突然有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你倾三年之力纠正不了这个同学的一个笔画,那说明什么啊?”教师一愣,马上回答说:“名师出高徒啊!”教室里立刻发出一片快乐的笑声。同学们大笑以后,教师接着说:“三年纠正不了一个笔画,就是三年能够纠正一个笔画,那又如何?”学生齐答:“太慢!”教师说:“对!太慢!哪一名同学能用同志的一句诗来说明一下?”发问的那名同学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教师肯定说:“说得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正确书写,写错了的笔画纠正以后不能再错。”

二、趣味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要求教师能用生动形象、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谚语、歇后语、习惯用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儿化韵等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夸张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等等,从而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

教学语言艺术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教育性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乐学的作用。有一位教师在组织九年级学生进行总复习时用了这样一段趣味性的话来打动学生,他说:“再有两个月,我们就要初中毕业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们不再在昨天的驿站停靠;日出日落,月降月升,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蓝天下我们汇成力量,向远方我们追逐太阳。我与大家一道飞翔,什么时候排成一个‘人’字,什么时候排成一个‘一’字,完全由大家作主。一片落叶的感悟、一块河石的启示、一朵云彩的挂念,能写出一篇大气磅礴的文章固然很好,只写出一点心灵的感悟何尝又不是一次有效的练笔?小鸟不会放弃飞翔,小鸟永远都会选择天空。我与大家一道飞翔,如果三年不鸣,六月的一鸣定将一鸣惊人:如果三年不飞,六月的一飞定会一飞冲天。我期待着。我相信着,我快乐着。”这段深具感染力的话打动了当堂听课的全体学生,有的听得如醉如痴。

一般来说,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教师的教案、讲稿,也会转化为口头教学语言,这便要求教学语言必须通俗易懂、亲切感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千方百计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要发挥语言的有声有色性。教师讲课最忌用书面语言代替口头用语,满口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术语。甚至故作高深地说些文白夹杂的“玄话”:而只有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口语借助了语音的细微差别、语调、停顿等的一系列手段,它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产生言语的特殊表现力,为广大学生所喜欢,所接受。

三、智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学得投入

智慧的教学语言要求语言既要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无论对实物的演示说明,对操作过程的指导,还是对实例的解释说明,教师都应选择最恰当的语句,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教学内容,点明直观作用。运用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探求新的知识。只有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提出问题,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才能温故知新引起联系,使学生正确掌握新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语言既要确切恰当,有画龙点睛之妙:也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有实事求是之意;应该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给人以幽默之感。

想方设法“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用启发性语言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用感性语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促学,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发现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注重语言艺术,做到与学生同乐,与课文同乐,使学生陶醉在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所营造的美好之中。

教学语言具有一种磁性,具有一种感染力,学生听了感到亲切,感到受鼓舞,感到振作,教师的语言是出自内心,喜怒情感溢于言表,学生的感情会被你激发,使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教训。

智慧的教学语言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饱含着积极的思想教育和健康的情感滋润上,而且体现在语言本身的审美教育上。它的审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设优美的语境。教师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机智、出神入化的讲说、完美的逻辑推导等,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优美语境,给学生以浓郁的审美感受。二是教学语言自身的语言美。如优美的语汇、甜美的语音、悦耳的语调等,具有很强的审美感。三是教学语言的流程美。包括融洽畅达的沟通美、新鲜有趣的导入美、天衣无缝的衔接美、动静交错的起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耐人回味的结语美。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语言,构成了一种整体美。教育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是优秀教学艺术的显著特点。

上一篇:探究课堂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枯萎的鲜花”与“一圈红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