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活作文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及实践意义

时间:2022-06-08 12:11:47

“主题生活作文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及实践意义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的圈点勾画,眉批,总评等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到头来学生拿到作文本不屑一顾,最多瞟一眼作文等第或分数,好一点儿的学生还能看看评语。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劳而无功,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如何提高主题生活作文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怎样使主题生活作文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公正性。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确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评价学生的作文。除了评价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更要关注写作兴趣的情意取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真”字上做文章,即真实的叙写,真心的投入,真理的表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阐述,其实已经为作文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利用正确的评价手段加强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评价必须规范、有序,保障作文评分的科学、公正,具有可操作性。

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中,笔者制订了《主题生活作文评价表》,直观、具体地列出了评价类别、项目、权重、分值,力求做到目标明确,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定性量化,按章评价,操作有序。

此表评价侧重于作文基本功、主题活动、中心内容、结构、描写、技巧等6类,每类中有若干子项目共18项,基本上涵盖了作文教学各方面的要求。从量化分值权重来看,18项内容中,主题选择、活动过程各占5分,立意和内容各为10分,其余14项内容各占5分。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主题生活”这项栏目总共只有10分,是不是弱化了“主题生活”?主题生活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打个比方,就像作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终评价作家成就不是看他们体验生活的状况,而是看他们创作的作品。

使用本评价表,其最大优势就是有表可依,有据可查,有理可辩,有章可循,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要领,在评价实践中寻找差距,明确方向,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当然,任何评价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作文是心灵的折射,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用同一把尺度。同一个标准评判学生作文有失偏颇。这就需要评价时要慧眼识珠,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本评价表时要立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生为本,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一是目标与个性,二是严格与尊重,三是规范与自由。四是欣赏与修正。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光有评价目标还不够,必须改进评价方法。提高批改工作的效率,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真正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然生存的一种状态。

1 学生相互评价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帮助学生批改作文固然重要,但教师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更重要。鲁讯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相互评改时有一个参照标准,笔者制订出了《主题生活作文学生互评表》,此表分为体验感受、客观评价、简评三大项。其中客观评价这项中又列出了选材、文面、文采三个子项,每个子项再赋予一定的权重和标准。此表为学生评价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标准,便于在常规评价的动态变化中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评价方案,增强评分的规范化、科学化、理性化,以实现评价赋分的细化和量化。

指导学生互评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列举出他人作文中的优点,又要奖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个好“大夫”,能准确无误地诊断出他人作文中的瑕疵。为了激发学生互评作文的热情,可以设立一些奖项。诸如“小小评论家”“欣赏小能手”“门诊小专家”等等。一次次批改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实弹演习”,学生学到了写作技巧,促进了自己习作水平的提升。

2 一题多作综合评价法

主题生活作文教学往往是一项系列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理解一般能写出2~3篇作文,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能写出更多作文。鉴于这样的写作教学特点,可以采取多篇作文综合评价方法,即把每篇作文的分数相加,得出某次主题生活作文的成绩。

例如,家乡的茅麓茶叶闻名遐迩。我们开展了以“茶”为主题的活动:(1)走进茶园――采茶;(2)参观茶场――焙茶;(3)合作交流――品茶;(4)包装宣传――推销茶叶。这样的主题生活,既可以融为一体,通篇布局,也可以分成若干环节,进行片段训练。

像这样的主题生活,学生亲眼可见,亲耳可闻,亲手可摸,不亦乐乎。透过作文,蕴藏了生活现实的大主题,不仅要看,要听,还要思考,倾注一片爱心,用心灵去智性地写作。

3 写作档案评价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主题生活作文的“情”和“趣”。

写作档案评价方法就是为学生习作建档立案,其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一是建立习作基本情况档案,即学生原始的写作状况(写作态度、作文水平、主要优缺点等);二是建立习作达标档案,每学期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水平确定提高幅度,即目标。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写作实际提高的幅度,组织学生评出“达标”最佳奖、达标奖及鼓励奖,这样,既激励了优等生。也调动了中等生。还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铺平了成功之路。使每个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不同高度的果子:三是建立优秀作文档案,收藏学生的优秀作文(包括日记、短信、片段、佳句等),帮助学生出《优秀作文选》,让学生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三、树立雅俗共赏的评价策略

1 尊重学生独创,让学生快乐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何谓“独特感受”?就是指作者独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感受。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感受。是“感情真实”的感受,这种“独特感受”理应尊重。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评价中,有些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评价标准。用一个框框去套,凡是不合其

意的作文就被一棍子打死。学生习作哪里还敢“真实”与“独创”?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语文教师布置高一新生写第一篇作文,题目是《校园秋桐》。批改时发现某女生的作文从语言文字、布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属优秀;讲评时,教师让某女生朗读后,宣布为零分,因为作文写成了“校园秋色”,跑题!以这一极端的方式告诫学生:高考时文章可以写得差一些,但决不能出现审题偏差导致写作跑题!

很多年后,该女生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梧桐,对梧桐完全没有感受,于是就只能写成校园秋色,而不可能写出校园秋桐。我酷爱语文,但从此以后我不喜欢语文,语文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这位语文教师只考虑到提高学生应试的技能,完全没有顾及该女生的心理感受,以致伤害了她。教师完全可以与该女生个别交谈,指出作文跑题的问题:可以在课后及时与该女生交流和沟通,倾听她的感受,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教师却一再错过了这些机会。

这个案例说明。作文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和“独特感受”,必须优化教师的评价策略。

作文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允许学生作文“个性化”,写出他们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的心愿,表达自己的乐趣;允许学生自由地袒露心声,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让学生在享受作文评价的同时感受写作文的快乐。

2 赏识学生作文,让学生写好作文

评价学生作文要具有一双慧眼,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在评价习作时要多一些欣赏,多一些赞美。

赏识,就是蹲下来看学生的作文,抬起头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赏识的内容应该涵盖作文的方方面面,既有立意,又有选材;既有构思,又有内容:既有语言表达,又有写作技巧等等。赏识的途径有:一是提名赏识,作文评讲时,先把上次作文写得好的、达标的、进步的,逐一提名表扬,提名表扬的还包括妙词、佳句、美段;二是范读赏识。就是挑选优秀作文让学生上台朗读,或把优秀作文制作成课件,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欣赏进行赏识点评,还可以请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三是发表赏识,在班上创办《优秀作文选》,把每次作文中的佳作贴在专栏里,或发表在板报上,在教师博客上开设“优秀作文”标签,把学生的优秀作文上传到博客,以资奖励,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给有关网站和报刊发表;四是奖励赏识。学生作文获奖或发表,全班同学起立为他们集体鼓掌喝彩,向家长发放喜报,奖励学生课外书。赏识的方式主要有:符号赏识,如发现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美段。便画上红色的圆圈,这些圆圈如同一串串闪光的奖章:眉批赏识。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尽量多写赞美的话;总评赏识,全文批改完了,尽量给一个比较恰当的有启发性的总体评价,以唤起学生作文的热情,期待下篇习作更加精彩;评分赏识,放宽评分标准,适当打高分,甚至评满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奖赏。

3 放宽评分标准,让学生喜欢作文

科学而艺术地评价作文,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喜欢作文情感的重要因素。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写作基础往往差异比较大,如果采用同一把尺度,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就容易挫伤一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久而久之,甚至怕写作文,厌恶作文。遇到学生不会作文,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批语指责。评讲挖苦,分数压得很低都是不可取的。要因人而异,尊重个性,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不能按统一标准“一刀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批改学生作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生作文分成三档,一档为佳作,二档是进步作,其余皆为三档。讲评时先表扬一、二档的学生,然后选取三档作文中一些好的片段、句子赏识性地读一读。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当听到自己的文章能读给大家听时,哪怕一句话,心理都是乐滋滋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分数超过及格线。甚至达到七八十分时,怎么会不高兴呢?有了这次,他就会自然地想到下次,想保持荣誉,就会再接再厉。尽心尽力写好每篇作文。

主题生活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评价既要融合一般作文评价元素,又要根据其“主题生活”这个特点。建构新的评价机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要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旨在激励、唤醒、鼓舞,使学生朝着爱写――乐写――会写的方向前行,让作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上一篇:孙校长与《情智语文校本教材》 下一篇: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