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综合性知识构建探析

时间:2022-07-30 11:03:23

服装表演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综合性知识构建探析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学下的服装设计姊妹专业之一,对它的办学方向探析,有利于把握这一专业培养对象与时展相适应的问题。文章以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导向为前提,对其对象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教学中综合性知识构建如何完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综合性知识构建人才培养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学旗下的服装设计姊妹专业之一。它主要结合了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表演两大艺术门类,是一门高度综合、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以服装功能质量和服装展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科学门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设计艺术学的国际化推动了服装表演专业发展,与此同时,服装表演这一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行业,为适应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高校服装表演教育现状

服装表演艺术形式的问世源于18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商人之间的竞争将服装业卷入了这场商战。最早的服装表演由英国服装设计师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于1858 年开办他的高级时装屋“HAUT E COU TU RE”时首创,他让一位漂亮的时装屋女职员穿着时装在商店里进行展示,给顾客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动态着装形象,使顾客感受到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实际穿着效果。这一做法很快被当时的服装界效仿,这种真人模特的服装表演在商业领域大展身手,又迅速向文化领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服装表演进入我国高校,成为高校艺术设计学旗下的服装设计姊妹专业之一。高校服装表演专业随着现代化服装文化的结合而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服装文化艺术与人体艺术完美结合的最有魅力、最有市场、最有发展潜质的新型艺术专业。在我国,服装表演专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根据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性质和在市场上的特殊优势,为专业的未来发展寻找最佳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模式。通过市场与实践的融合互动,使高校的培养目标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又对改革高校教学脱离社会需求、学生缺乏专业能力的教育软肋有一定的示范效果。

通过学校与企业直接签约、与市场直接牵手的操作方式,整合服装表演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及学生无序的表演见习。同时开放教学,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专业课程,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也就从根本上回归了高校开办服装表演专业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一点在过去的几年中已被逐渐淡化和异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与纺织服装相关的高等院校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有近60所,作为国内服装表演专业方向最高级别的教学机构,服装表演这个较为特殊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学中知识结构设置受学生素质制约

服装表演专业招生与其他艺术类专业招生一样,是通过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录取的。在专业考试中,主要考核学生的身体条件、形象、协调性、节奏感、乐感、个人素养等,考试的主要方式为形体测量、动态展示(走台)、才艺表演、自我介绍、口试等,形体条件在学生的录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招生情况必然会导致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文化素养不高。因此,多年以来由于生源原因而导致其教学中专业知识设置较为单一和贫乏,以致学生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办学方向定位存在认识问题

目前,就我国各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情况来看,存在教学培养方向单一、缺乏科学性、与社会发展脱钩等问题,教学内容也只重视“直接的”舞台效果训练项目,如形体、舞蹈、音乐、表演技巧等,忽略综合化人才培养细节,把培养时装表演人才与“打造名模”划等号。

3.年龄和知识结构单一化导致就业困境

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是不一样的,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职业时装模特是无法确定的。再加上在很多人眼中,服装表演专业就是吃“青春饭”的专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强调专业知识对口问题,有很多行业还对年龄有一定要求。因此,给夹缝中求生存的服装表演专业人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在笔者看来,今天的服装表演专业的知识定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表演技能本身,它的发展应直接与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相关联。正如“首席名模”这个专业名词逐渐在人们心中慢慢淡化一样,服装表演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与多元化条件,才能满足当今这个多元变化的发展时代。作为时尚的产物——服装表演行业,也要注意经历推广、炒作后的冷静思考过程,淡化“表象”荣誉,提升专业素养、综合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把评判服装表演专业的标准从盲目地跟从媒体的炒作宣传,过渡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衡量。按市场经济需求模式加快服装表演行业从业者综合素质培养,寻求服装表演教育多元化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二、服装表演专业综合性知识构建与综合型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至今,其人才培养模式已各自具有优势和特色,但是,培养对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要想提高服装表演人才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其综合文化水平,辅助其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其职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普及化和扩招,服装表演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的想法也更加理性化。他们担心“青春饭”吃完了怎么办?担心自身条件不够优秀,不能在行业中出类拔萃,面临很快被淘汰的悲惨结局,等等。从国内各种类型服装表演培训机构办学模式来看,偏重于服装设计、影视表演的模特培训机构易被业内认可,这也反映出我国服装表演人才的专业种类较单一、教育有些失重的问题。培养新一代综合型服装表演人才,既是院校的责任,也是服装表演业内人士的愿望。在这种背景下,有专家提出了“服装表演人才的综合性”的新理念,即“能说、能演、能策划、能编辑、能设计、懂陈列、懂营销”的知识型、多元化人才。他们既能在T台一展风采,又能作为主持人、记者、广告人、职业策划者、企业的设计助理、营销人员等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教学中综合性知识构建尤其重要。

1.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综合化设置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口径应该尽可能随专业的辐射范围加宽,课程设置偏窄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高校的教学体制和办学理念应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设置课程,针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密切结合学科建设的发展完善专业课程综合化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

为此,高校的教学应以厚基础、宽知识为宗旨,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面宽广、分析问题逻辑性强、解决问题方法创新多的高质量人才。但是,也不要把高校的专业教育和社会的职业并为一体,过分强调专业的特殊性和特色,导致高校的办学方向越来越窄,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服装表演专业课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基础工作。在改革课程设置结构体系时,应强化、综合化专业课程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社会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强调厚基础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的宽广口径,淡化专业的局限,避免专业偏单一、偏狭窄,打通专业的互动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促进高校全面提升学校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较陈旧,需要改革创新

服装表演专业在30年的发展中使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发展方向,但是与其他艺术专业相比较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学生的学习主要就是走台,课堂氛围单调、乏味,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服装表演专业面临的改革创新是急需解决的工作。高校教育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学科向综合、交错趋势发展。因此,我们的改革创新也应基于这一点建立目标,教学的内容要更加多元化,方法上以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使教学适应专业划分融合兼并的新走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人类进化史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现代文明的繁荣是全球各民族文明长期交流、碰撞的结果。尤其在当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学术、职业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势必需要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适应时展的高水准人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也不例外,要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在知识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知识摄取因人而异,但是,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只有当培养对象掌握、消化并吸收基础性课程内容或课程的基础理论时,培养对象才有可能在信息社会中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因此带来的挑战。

(注:本文为武汉市教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072)

参考文献:

[l]彭万荣.表演辞典[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2]苏彭成.影视表演学基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6.

[3]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5,9.

[4]胡博.表演技巧[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0.

[5]王开林.表演与旁观[M].大象出版社,2002,3.

[6]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

作者单位:徐元,江汉大学

李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服装品牌产品企划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