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探析

时间:2022-07-30 10:07:53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探析

摘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要以资源的共享作为首要的前提条件的,这是凭借在优势上的互补,且以双方共同合作培养作为最终目标的。就职业教育来说,从共建网络教学平台,推进职业能力的网络培训模式,可以加快培养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步伐。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534-01

1.校企开展创新性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通常企业在招聘时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知识能力,还需要具备很多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然而,这些能力都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都是从小到大围着分数转,从而欠缺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果说专业能力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及在该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校企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协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培养人才这种创新性合作教学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当前学校与企业开展创新性合作教学的现状

当前,随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产生了强烈渴求,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为职业学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动力。因此,职业学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成为职业学校发展新的时代主题。

在认识层面上出现的是"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职业学校普遍把校企合作认为是为学生找一个实习场所,企业则把学校作为人力资源的输出机构,通常是安排一个具体的工作给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沟通与交流不多,双方并没有搭建起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

在组织层面上是部分职业学校与企业未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或部分企业与学校只有合作的文件或实施计划,但实际可操作性尚处于设计状态,存在临时合作的现象。因此,企业无法全面参与到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在制度层面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多是自发行为,没有直接参与的内动力,政府、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机制制度尚未建立并良性运行起来,学生的实践教育得不到制度保障。

3.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

3.1 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本身是由一系列要素综合而成的,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其次,实践教学对人的培养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它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他们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的职业应变能力;既要求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也要求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及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

3.2 情境性。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际工作现场,实践教学的安排都要体现情境性,它一方面指现场教学,即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包括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参与到真实的职业角色中去。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即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尽量将学习内容的选取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真实情境相一致的职业情境,它通常是项目中心或任务中心,学生通过虚拟或仿真,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问题或项目任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3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决定实践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体系,它必须面向行业和社会,因而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必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并把它作为职业能力开发的依据。其次,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开放的,表现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师资队伍也具有开放性,教师既要定期深入企业挂职煅练,同时也要向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另外,从教学评价看,也要把企业、社会的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3.4 全程性。职业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达到不断深化。但这种"反复"又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为此,全程性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随着专业教学的进程,各项训练持续不断、贯穿始终;二是各项训练相互连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3.5 双主体性。双主体性是指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以学校为主体,还注重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企业不仅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参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计划制订等,还直接介入教学实施过程。

3.6 创新性。职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联系生产第一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生产一线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难题。职业学生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创新价值和优势。一项生产工艺的革新,一个岗位流程的优化,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以培养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职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能培养,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基本取向,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参考文献:

[1] 罗晓妮,梁成艾.生态学视域职业院校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1(18)

[2]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之建构原则审视[J].职教论坛.2011(15)

[3]金凡路.职业教育立体多元化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构想[J].职教论坛.2011(03)

[4] 梁成艾,全,金盛.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1)

上一篇: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下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自身实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