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时间:2022-08-08 12:27:07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章详细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内涵、形式、特点及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涵;特点;问题

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与内涵

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并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附件中更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

教育部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国务院国发[200S]35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由此可见,在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迈向社会的桥梁。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就没有高职教育。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较多的文献是针对某一具体专业进行具体操作层面的探究,但较少关注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而且由于所选择的角度不同,对实践教学也出现了不同的定义,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语义的混淆、乱用现象。这种对高职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清及界定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实践教学理论的发展。因此,科学地界定实践教学,弄清楚其内涵是首要任务。

张晋博士通过综观各种相关的文献,在对高职实践教学概念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概念进行了如下定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这一定义采用了内涵定义的方法。就其外延而言,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等教学活动,这也是人们经常关注的焦点。

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与特点

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1)实验。实验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引起实验现象或过程的变化,从观察、测定和分析这些变化而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发展、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运用比较多。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调整、数据处理、分析、综合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真、细致、耐心、求实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养成。

由于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占的比重相对较轻,且应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习是为了了解某种技术或了解某种工作方法而进行的实际演练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在校内实习场所或校外生产、服务现场从事模拟或实际的工作,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实习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般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低年级,通过到生产(工作)现场参观等活动进行,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和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以获得感性认识,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专业实习是学生在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到生产现场参加实际工作,以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对知识、技能进行全面检查的综合实际锻炼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组织生产的能力。教育部教高[2009]3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强调,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切实落实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3)实训。实训是指职业技能实际训练,即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技能也可分为再生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再生性技能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具有重复性,在各种情况中运用时变化较小,如打字、钻孔、车平面等。创造性技能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要制订一定计划并运用某种理论或策略,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如艺术创作、工艺流程设计等。在工作实践中,人们所需运用的技能往往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可能部分是智力技能,部分是动作技能;部分是再生性技能,部分是创造性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综合技能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在实践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实践教学形式。每门课程设计的完成要求至少有一项成果输出(可以是一项制作、一个设计、一件作品或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策划等)。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知识、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通顺的文字、图表准确系统地表达成果的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有一定创见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搜集并汇总各种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调查论证、计算、绘图、撰写报告等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相关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

(1)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本身是由一系列要素综合而成的,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其次,实践教学对人的培养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它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他们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的职业应变能力;既要求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也要求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及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

(2)情境性。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际工作现场,实践教学的安排都要体现情境性,它一方面指现场教学,即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包括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参与到真实的职业角色中去。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即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尽量将学习内容的选取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真实情境相一致的职业情境,它通常是项目中心或任务中心,学生通过虚拟或仿真,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问题或项目任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决定实践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体系,它必须面向行业和社会,因而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必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并把它作为职业能力开发的依据。其次,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开放的,表现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师资队伍也具有开放性,教师既要定期深入企业挂职煅练,同时也要向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另外,从教学评价看,也要把企业、社会的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4)全程性。高职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达到不断深化。但这种“反复”又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为此,全程性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随着专业教学的进程,各项训练持续不断、贯穿始终;二是各项训练相互连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5)双主体性。双主体性是指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以学校为主体,还注重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企业不仅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参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计划制订等,还直接介入教学实施过程。

(8)创新性。高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联系生产第一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生产一线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难题。高职学生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创新价值和优势。一项生产工艺的革新,一个岗位流程的优化,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以培养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能培养,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基本取向,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从总体上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用于基建方面投资较大,从而造成经费紧张,加之实践教学在仪器、设备、基地等方面的投入较大,从而使得多数高职院校仅能保证个别重点建设专业的经费投入,而其他多数专业在实践教学设施上投入明显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还较薄弱,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仍显不足

师资队伍的素质构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其师资队伍应该是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一支“一专多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虽然高职院校都在加紧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打造能胜任高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但与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相比,双师素质教师仍显不足,而且即使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其专业实践水平仍有待提高。目前高职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8%,其他来源所占比例不足7%。所以,主要来源还是直接分配人校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高职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但实际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建设重要性仍认识不足,与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主要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不够,而没有真正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部分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教学内容钻研不深,教与学相脱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督导机制不完善,因此,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及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的兼职教师非常缺乏。

3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演示方法;且由于实训设备数量有限,实训时多人一组,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其次,实训过程程序化,在实训指导书中明确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会得出正确结果。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对于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即顶岗”的高职人才要求。

4 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在实践教学实现途径上,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是学校起绝对主导作用,而不是由企业或相关的技术协会为高职教育制定标准,并利用其标准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进行认证,这种方式产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另外,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企业必须参与高职人才的培养和如何参与在法律法规上没有硬性规定,大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难以稳定。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因此,我国实践教学虽然也注意发挥企业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

5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还不够科学、规范

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践课程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践课程不及格而毕不了业。

6 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教育单纯片面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数院校普遍没有建立为增强学生发展潜力所必须的一整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上一篇:我国技术类师范院校学报的出版现状及改进建议 下一篇: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