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2022-07-30 09:48:57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摘 要: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改革动力创新驱动力宏观调控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约20年,世界经历了一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大稳定”的时期。尤其是2002―2007,是世界经济增长少见的高度乐观的“黄金时期”,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各类经济体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实现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那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这过程被2007-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到2011年前后,中国开始认识到,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下行到7%―8%的速度,主要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一种结构性减速,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巳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这一切可以被要概括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2014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做的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视野延伸到更久远的历史,即从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走势来认识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方位及其基本特征。

1、经济增长率将下降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3、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业压力将减轻。4、消费占比不断提高。5、产业结构将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

三、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1、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围绕新常态进行调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供给、需求双紧缩的局面,经济增长率下滑不可避免。所以,在宏观调控中,就应该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2、深化改革,由于改革可以在多个领域展开,而不同领域的改革对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有的改革措施刺激需求,有的刺激供给,所以深化改革有助于兼顾宏观调控的多个目标。(1)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2)促进有效供给。(3)刺激需求。改革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率,从而刺激投资需求。

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也能够刺激需求。

4、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刺激需求和供给。

四、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经济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而且是一种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即以何种主观意识来判定经济态势的正常和合意与否。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社会心理会更具战略平常心,更倾向于长期理性、公共思维和持久耐心。这也许是一个不易做出“立竿见影”、“惊天动地”的辉煌政绩的时代,却可以获得国泰民安的长久昌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复兴之梦。创新型国家需要全民族的持续耐心和长期专注精神。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否实现创新驱动的一个深刻问题。总之,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和GDP竞赛,摆脱了中国极度物质贫乏和活力不足的状况,获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进人了以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素质提升和公平分享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个更需要历史耐心和持续奋斗的年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发展将更加体现战略思维的“平常心态”:长远眼界、长效目标和长治久安。

五、总结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自然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在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平:“发改委主任称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左右”[N],《中国矿业报》2013年3月12日。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3]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3期。

[4]石岩:“‘新常态’能否带领中国经济走出怪圈?”,中国新闻网2014年06月17日,

http:///cj/2014/06-17/6287132.shtml

[5].吴振宇:“基于省际数据的潜在增长率测算:前瞻至2020年”[J],《改革》2013年第9期。

[6]钟经文:摘 要: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改革动力创新驱动力宏观调控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约20年,世界经历了一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大稳定”的时期。尤其是2002―2007,是世界经济增长少见的高度乐观的“黄金时期”,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各类经济体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实现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那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这过程被2007-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到2011年前后,中国开始认识到,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下行到7%―8%的速度,主要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一种结构性减速,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巳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这一切可以被要概括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2014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做的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视野延伸到更久远的历史,即从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走势来认识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方位及其基本特征。

1、经济增长率将下降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3、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业压力将减轻。4、消费占比不断提高。5、产业结构将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

三、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1、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围绕新常态进行调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供给、需求双紧缩的局面,经济增长率下滑不可避免。所以,在宏观调控中,就应该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2、深化改革,由于改革可以在多个领域展开,而不同领域的改革对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有的改革措施刺激需求,有的刺激供给,所以深化改革有助于兼顾宏观调控的多个目标。(1)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2)促进有效供给。(3)刺激需求。改革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率,从而刺激投资需求。

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也能够刺激需求。

4、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刺激需求和供给。

四、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经济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而且是一种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即以何种主观意识来判定经济态势的正常和合意与否。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社会心理会更具战略平常心,更倾向于长期理性、公共思维和持久耐心。这也许是一个不易做出“立竿见影”、“惊天动地”的辉煌政绩的时代,却可以获得国泰民安的长久昌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复兴之梦。创新型国家需要全民族的持续耐心和长期专注精神。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否实现创新驱动的一个深刻问题。总之,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和GDP竞赛,摆脱了中国极度物质贫乏和活力不足的状况,获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进人了以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素质提升和公平分享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个更需要历史耐心和持续奋斗的年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发展将更加体现战略思维的“平常心态”:长远眼界、长效目标和长治久安。

五、总结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自然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在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平:“发改委主任称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左右”[N],《中国矿业报》2013年3月12日。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3]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3期。

[4]石岩:“‘新常态’能否带领中国经济走出怪圈?”,中国新闻网2014年06月17日,

http:///cj/2014/06-17/6287132.shtml

[5].吴振宇:“基于省际数据的潜在增长率测算:前瞻至2020年”[J],《改革》2013年第9期。

上一篇:会议口译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文化影... 下一篇:基于社会环境模拟下的体验育人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