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30 04:26:13

如何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采取多元化评价机制。并开辟第二课堂,课内外相结合。

关键词:兴趣;氛围;思维;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27-02

语文,不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工具,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却在逐步丧失,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即使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依然很难变压力为动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来突破语文教学的瓶颈已刻不容缓。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字词句段篇肢解了文章,也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浇灭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饶有情趣。美国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谈到:“音乐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变奏曲’,你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移植到教学上来。”[1]语文教学可以根据情况变换语速、调和语气,音随意转,气随情变,抑扬顿挫,和谐变化,形成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从认知角度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虽有其特殊性,但也遵循着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本规律。”[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影视、课件、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使学生走进文本。例如在教《琵琶行》一课时可以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境遇,也可以观看一段琵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对第二段音乐的描写有较为深入的感受;在学习戏剧《雷雨》选段时,给学生播放话剧《雷雨》,这样可以对戏剧、对《雷雨》的主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把握。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会按照常规的思维去发现、处理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老教师更容易受自己以往教学习惯的影响,课还没有上,学生就能猜到他要讲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对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创新。

在一次刚分完班的语文课上,我刚进教室,就听到部分学生窃窃私语:“老师,我们不要做自我介绍。”原来,他们已经从我执教的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口中了解到我会让他们做自我介绍。诚然,自我介绍有很多好处: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大家互相了解、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可是,当学生开始心理排斥时,我必须作出调整。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道:“我并没有打算让你们做自我介绍,但是你们要介绍你们的同桌。”话音刚落,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急忙投入与同桌的相互了解中。事后发现,介绍同桌比自我介绍更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倘若我不听学生的意见,执意让他们自我介绍,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倘若不是学生的“逼迫”,我还会陷入预设的思维一成不变。

由此可见,教师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相信,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一定会拥有一批喜欢创新的学生。

二、评价机制要多元化

当下,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没有兴趣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太单一――以一张试卷的分数论高下。这样一来,许多平时学得很认真的学生,在考试中未必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更有甚者,平时的努力程度与试卷的考试成绩成反比。于是,他们就形成了“语文,学不学习一个样”的观念,进而对语文学习也就丧失了兴趣。

其实,根本原因是学生带着功利性去学习语文。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和学生探讨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曾给语文作了注解: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因而,我们学习语文,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还为了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培养自己健全独立的人格,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鼓励和表扬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同样的情况,表扬可能比批评效果更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的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或许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但他的书写很漂亮,或者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强,抑或他的某个见解很独特……

三、开辟第二课堂,课内外相结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学习语文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就是把语文窄化了。就目前现状来看,升学的压力让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了课外的生活。因而课内外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第二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不但能深化第一课堂的知识,而且能从中学习第一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3]。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促进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如举办课外阅读、写作竞赛、影视欣赏、作品评析、诗文朗诵、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查总结等,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去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而在才能展现中强化学习语文的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护好学生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若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的教学就难以开展了。对语文教师来说,能否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愿我们的学生能重燃语文学习的渴望,愿我们的教师能守护好中华文化的这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理解、研究和讲授[M].科学出版社,1987,(01).

[2]罗中秋.中学语文教学应以兴趣为铒――论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1,(01).

上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设置与评价 下一篇:如何上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