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9:30:30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问题的思考

摘要: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居住安全问题的解决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地震监测预报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特别是在短临事件还未取得突破之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震灾预防环节中最直接、最经济的工程性防御措施,其作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主动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极其重要。由此可见,抗震设防在提高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的重要性,只有切实做好建筑工程设防管理,对于防震减灾工作而言,才可真正掌握主动权,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2008年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带给我们深深的伤痛,也带给我们血的教训和警示。而2010年的智力大地震,由于民居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级比较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无数次的震害告诉我们,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最根本措施。

工程抗震及其意义

建筑工程抗震是指通过编制、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最大限度地抵抗和防御地震灾害活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取决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方面,其中抗震设防烈度是基础,抗震设计是保障,而施工质量是工程抗震的关键。实践证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整体质量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保障,是当前预防地震的最好办法。汶川特大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北川六汉希望小学,创造了没有一座房屋倒塌、没有一人因地震遭遇不测的奇迹,而承建该希望小学的承建商,在受灾地区所建五栋希望小学全都不倒,足以体现工程质量在抗震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抗震有重要意义,应予以特别重视。

我国住宅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抗震设防的现状

抗震设防要求是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换言之,它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工厂场地条件、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承担的风险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建筑物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适应于建设工程设计使用的同地震发生概率水准相适应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为了确保建设工程安全质量,1998年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各省、市都相应出台了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市、县也制定和完善了政府规范性文件,从事建设工场抗震设防工作走上了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轨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建设不设防的不良现象。

然而,当前城市抗震设防工作只是在曲折中发展,部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才刚刚起步,地震损失最大、最明显的是房屋,大量未经严格设防且安全质量无法保障的建筑,特别是简陋民房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因而,防震减灾工作要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摆在首位,要加强对其管理和指导。

2.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设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设计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面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刚度变化较大,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房屋的高度、高度与宽度之比超过规范要求,地震时产生平面弯曲破坏;结构不合理、构件之间、节点构造不牢固,抗拉压、剪切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使构件丧失承载力而倒塌。

(2)设计图纸质量较差。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和不正之风的影响,设计粗糙、深度不够,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计算书、对计算结果不分析不审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人员重计算、轻构造,忽视对抗震设防节点做法的设计,对抗震设防既没有提供足够的详图,也未按照设计规范提出对施工质量的具体要求,而仅笼统地概括为按抗震规范的要求施工,可操作性差。在接受工程变更时,不对抗震设防做通盘考虑,常常前后矛盾,不便施工。

2.2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技术素质的下降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留下隐患。目前建筑工人当中,有一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不熟练;施工企业的领导者中,还有不少人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观念,自身质量意识差;监理部门需要旁站监理的工序不能做到现场旁站检查、监督;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偷工减料现象仍然存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进入工地使用,这是目前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突出表现在砖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地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框架节点施工质量差等方面。

三、抗震设防管理举措

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因而,采取相应的管理举措,做好这方面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如下所述:

1.依法进行抗震设防

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和提高抗震管理工作,对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渠道约束广大开发商和工程建筑商行为,提高他们对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重视。主要法律法规如下:(1)GB50011-2001

2、将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计划、建设等设计项目审批管理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防震减灾的规定和职责分工,加强合作,高度密切地配合地震部门做好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执法工作。与此同时,地震部门应主动与计划、建设等相关部门进行衔接,积极沟通,争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另外,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严格基建管理程序,实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审准入制度,对市、县地震部门的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批权予以保留,并把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基本建设审批的必要环节,科学合理地使用建设投资。

3、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抗震设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一方面建筑物构成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大,建设工程创造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便要求执法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更好地履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营造全社会对抗震设防要求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氛围,不断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1)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以将有关抗震设防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建筑工程中去,并尽全力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做好建筑工程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所在。(2)要不断强化建筑工程人员的各种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在开展抗震设防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抗震设防方面的盲点和误区正确消除。

结束语:

在不断改进施工材料和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在充分研究地段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设防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做好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使得我们的住宅建筑抗震性能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邱圣瑜.高层框架结构地震内力的变化规律――为构件标准化创造条件[J].建筑结构学报,1980(03)

【2】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国建设信息,2006(04)

【3】浅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安全减灾

上一篇:饮食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远期疗效... 下一篇:泌尿手术患者术中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