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29 04:07:41

饮食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对饮食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8O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在是否使用饮食护理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抗病毒、保肝、降酶治疗半年后,观察组HBV DNA 转阴率80%,显著大于对照组52.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AST与ALT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饮食护理;远期疗效

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曾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每年新发病例近5 000万,每年因此死亡者约100万[1]。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近年大样本人群调查显示成人的HBsAg携带率仍高达10%,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7岁,平均37.45±3.19岁,ALT104.22±9.32 U/L,TBIL20.54±8.27

μmol/L。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9岁,平均38.36±4.63岁,ALT105.51±8.53 U/L,TBIL19.37±7.83μmol/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总胆红素等临床资料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饮食护理干预措施。

1.2.1对照组护理措施

观察病人消化道症状、黄疸等的变化和程度;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有无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和危险因素。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处理[3]。向病人讲解不能以临床表现或实验检查结果来判断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故不能因为临床症状轻微或没有而忽视疾病的存在,强调卧床休息对于肝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告诉病人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如下问题:①平时不要随便用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②看病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患有慢性肝炎,以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③活动适度,避免劳累,肝炎活动期需卧床休息。④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避免抵抗力低而受细菌感染。⑤定期抽血查肝功能并作身体检查。⑥若有出血倾向、讲胡话、手扑翼样震颤等现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⑦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均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干扰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发热反应:一般在最初3~5次注射时发生,可伴有头痛、肌肉、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不断减轻。发热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②脱发:部分病人在疗程中后期出现脱发,停药后可恢复。③骨髓抑制:病人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若白细胞>3×109/L。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若白细胞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措施,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热量,适量蛋白质(动物蛋白为主),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应减少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品的摄入;慢性肝炎病人宜进食适当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优质蛋白为主)1.5~2.0g/(kg・d),但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和饮酒;重型肝炎病人宜进食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有肝性脑病倾向者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5]。在以上饮食护理基础上给予药粥长期服用:取生苡米30g,淮山药(鲜)100g,梗米50g,赤豆30g,绿豆20g,加水适量煮粥,为一日量,分两次服。服用半年后评价两组疗效。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HBV DNA转阴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观察组HBV DNA 转阴率80%,显著大于对照组52%,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比较表[N(%)]

2.2 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

治疗前两组AST和ALT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AST与ALT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比较(U/L)

3.讨论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的肝炎,包括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性肝炎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或感轻微不适,也可有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轻度肝功能损害或各项生化指标明显异常,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定平行[6]。治疗因病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措施,主要有抗病毒、护肝、干扰素、激素及一般治疗。肝炎的治疗,其原则是对抗肝细胞坏死,对抗肝性脑病,改善内毒血症、出血的防治,控制心率,控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止各种感染,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机制等。一般都应住院进行救治,避免拖延时间及忽视治疗[7]。

肝炎的饮食及护理对肝炎的治疗非常重要,饮食要低蛋白、低脂肪、以高糖类和多种维生素为主。有腹水、脑水肿及水肿者低盐(每日1克)。静脉滴注葡萄糖以保证热量供给,每日8373千焦[8]。如进入昏迷期,以鼻饲低蛋白、米汤加葡萄糖或鲜橘汁,每次150~200毫升,每日6~8次,要少量或避免蛋白质供给。据多年临床护理发现,慢乙肝患者往往有腹胀、纳差等脾胃不和之症,因此慢乙肝患者的饮食调节是护理工作的关键[9]。笔者自拟药粥融药物治疗与营养保健于一体,故能明显地提高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饮食护理是个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化护理是一种当前先进的护理理念,它注重科研结果与临床实际操作的结合,并根据患者的需求等综合考虑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10]。护理实践的改进都随着护理科研的进步而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护理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护理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护士的日常工作繁忙以及对饮食护理缺乏认识,很多科研的成果并不被广泛地了解和应用,存在护理科研成果与临床护理实践之间的脱节。实践饮食护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卫生资源,通过引入护理研究的证据改进护理实践,更新护理知识,改变传统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促进护理研究[11]。

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半年的饮食护理措施,观察组HBV DNA 转阴率82%,显著大于对照组5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AST与ALT均显著下降,跟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贺鲜艳. 系统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55-857.

[2]章淑萍,蔡传璇.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202-203.

[3] 马爱玉.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49―50.

[4] 狄静,吴春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负性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26―28.

[5] 徐九云.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8):680―683.

[6]温泉,李红霞,张硕,等.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4):713-715.

[7]毛爱香. 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 包头医学.2013,37(1):41.

[8]叶兴娟. 循证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9):1758-1759.

[9]李勇,田桂元,张丽云.饮食护理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08-1809.

[10]陈菊娥.影响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遵医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C):88-89.

[11]洪婉媚,李剑妮,彭秋燕,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遵医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20-21.

上一篇:46例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 下一篇: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