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时间:2022-07-29 11:10:0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5-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很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是因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召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巧于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而乐意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我让学生在网上下载了不同形态的云的彩色图片。在新课导入时我出示了这些图片,学生被图片上不同形态的云吸引了,激发了继续求知的欲望。在讲授每一种云的形状时我及时的展示相应的每一张图片,直观的图片使形态相近的云容易分辨了,即形象又浅显易懂。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体会情境。扮演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必须实行角色的转换,必须细细揣摩当时人物的每一个神态等,才能用恰如其分的动作、语言将其表演出来。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本,理解、体会、揣摩角色的言行动作,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样把表演引入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并在表演时适时进行记者现场采访,问演员:“为什么这样演?”问观众:“他演得怎样?你有什么建议?”这样,整堂课学生兴致勃勃,高潮迭起,愉快地将学习活动逐步引向更深层次,达到学习目的。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多种亲身实践、体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悟、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桌椅摆放形式,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在学习文言文《短文两篇》一课时,我先讲授了《夸父逐日》一文。因为这两篇课文较短,且较简单,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后按照老师讲解第一篇的方式自己备课,做好讲解第二篇的准备。在备课时,学生必然要深入钻研课文,作一番探究。第二天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当老师,我就成了学生。我和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同时,对其讲解中的不当之处、有疑议之处作一番讨论、更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主动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说“屏”》一文时,我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这样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从字词方面,从某个句子的含义作用方面,还可以从写作技巧、从主题等方面质疑,看谁最具慧眼,最先提出问题?”于是,学生马上会活跃起来,提出各种问题:屏风的功能有哪些?屏风的种类有哪些?屏风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课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都要适时地用眼神、语言或掌声给予肯定、赞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

四、激励和赞赏,坚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学生朗读《黄河颂》时,老师可以动情的对学生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黄河奔向东南的惊涛澎湃,读出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伟大坚强,也读出了黄河一泻万丈的豪迈情怀!我们为你精彩的诵读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朗诵者更是神采飞扬,信心百倍。对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的语言。在学生提出、回答问题很完美时,可以说:“你很善于发现,这个问题提得很巧妙”“你的理解很深刻,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达很准确。”在学生提问、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上一篇: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让诗歌写作教学润泽孩子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