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以读促写

时间:2022-07-29 04:20:00

【摘要】作文教学无定法,但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从应试教育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开创作文教学新局面,引导学生活跃思路,勤于积累,读写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作文 培养兴趣 读写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考试的三大板块中,作文为一大板块,分值为50分。因此,作文教学提到了教学日程上来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局限于作文课上的八篇作文,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比较低。作文是让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事。老师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多看多练多积累,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学生好像无济于事。学生写作文,总是抱着应付、交代差事的心态:要么就是拿出作文资料来抄,要么就是胡编乱造,有的学生绞尽脑汁也憋不出来。

怎样才能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作文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局面呢?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自觉动机,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这更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1.1 在词语学习中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词语的学习,如何将近义词区别开来,如果仅仅通过讲解或死记硬背恐怕学生不会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常常通过写一段话来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从中悟出词义,从而学会辨析近义词。如:让学生用“乞讨”、“乞求”、“感激”、“感谢”四个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写到:“一天我去‘麦当劳’,路过天桥看到一个乞丐不停地向路人乞讨,有人给他钱,他就不停地点头像是表达感激之情。走过他身边时,我看到一双乞求的眼睛,我就给了他十块钱,他的嘴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感谢的话。”

语言的技巧在于语汇的组合。虽然学生永远不会犯“饭吃我”的错误,但也永远不要只会说“我吃过饭了”的单调句式。通过相关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2 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离不开写作。初一新生入学不久,班上要竞选班干部,我就布置了《假如我是班干部》的题目让学生来写。一位同学的《假如我是宣传委员》中这样写道:“假如我是宣传委员,我会让你看到每一期有趣的板报,我会让你知道每一周的新鲜事,我会让你了解班里每一天的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班集体活动的热情,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1.3 鼓励创作,激发兴趣。

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认真审题,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文体,抒发真情实感,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经过精心批改后,选出一些优秀文章,推荐到校报上,并且及时给予大力的表扬和肯定,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那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小儿科”,让学生由怕写作逐渐变得爱写作。

2.以读促写,下笔成章

读写结合是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理论: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写,并反过来以写促读。

关于读写结合,最普遍的意见是“以读促写”:广东省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由于建立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高度结合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学体系,因此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总体效益。

在进行课程改革以来,我也大胆地进行“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并且初见成效。

2.1 课内阅读,促进写作。

学完蒲松龄的《狼》以后,我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扩写,于是出现无穷多的版本,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在千字左右,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作欲望。开头有同学写道:“月黑风高,一个膘肥体壮的屠户拖着疲惫的身子,挑着已接近空的扁担,映着清冷的月光,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四周是荒无人烟的旷野,给这原本美丽静谧的月夜增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结尾有的这样写:“收获不小!屠户拉着两只狼回家了,他把狼皮挂在自己家的墙上,希望有狼群来报仇。就这样,他放弃了他的第二职业:种地,整天坐在一棵老槐树下等啊等……”学完课文后,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文中的写作技巧,指导自己的写作。

2.2 课外阅读,促进写作。

古人云:开卷有益。我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拓展阅读,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万象、凝聚了人间真情、囊扩了天地沧桑。通过阅读,学生从书本中、从作家的视角里认识和了解社会和人生,积累了文学底蕴,储藏了间接体验,这样一来,作文不再是“无米之炊”。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在教室一角开辟专栏“日知书录”,它的宗旨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交流经典或优秀图书,不要忘记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这里我举出一个例子,来呈现学生们的收获:有位同学在《我们离不开书》中感叹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是离不开书的,若没有了书,心灵将十分空虚。是书把我们带进了另一个广袤的世界,使我们其乐无穷。不是吗?设想一下我们失去书的后果,消息无法传播,情感喷发无人听诉…..这是什么局面?”可以说学生们在书香的滋润下成长得健康挺拔,这正应验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我逐步认识到:作文教学无定法,但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从应试教育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开创作文教学新局面,引导学生活跃思路,勤于积累,读写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扎实有效大力度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 下一篇: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