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时间:2022-07-29 02:48:16

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摘 要: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了减速、下滑,甚至是衰退的现象。东北亚地区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梯的国家经济体,这决定了它天然的互补性优势,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现存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调整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东北亚所处的当前国际形式出发,分析了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互补、资金与技术的互补等因素将长期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突破口。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合作;经济合作

在美国次贷风暴、美元疲软、国际油价飙升、粮食高涨和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主导国家的经济都在经受着这股风暴带来的不利影响,都难独善其身。6月14日开幕的第三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各界人士的观点都在传达一个清晰信号: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在需要转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又面临着东北亚地区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也理应提上日程。

一、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而且实现地区一体化也很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亚地区国家巳经有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基础。据日本海关统计,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额已经占到韩国进出口总额的20.53%,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中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边境和地方经贸合作以及所涉地域范围不断拓宽;韩日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日本为韩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韩国为日本第三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2.东北亚地区各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区域内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国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调整增长,在短期内不会逆转。自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回升。2000年以来,韩国和罗斯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2%和5.7%,尽管不同年度起伏较大,但总体上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蒙古、朝鲜两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已经度过前些年最困难时期。

3.有国际社会的热心帮助和推动。图们江三角地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陆路中、朝、俄三国相通,水路中、朝、韩、日五国相通,所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91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并提供300亿美元的贷款进行为期25年的整体开发。除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外,开展活动以促进东北亚经济发展并且影响比较大的国际组织还有东北亚经济论坛、东北亚经济会议等。

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补性

1.资源合作寻求突破

(1)发展石油、森林、矿产资源合作。中、日、韩等国都是石油、木材、矿产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是世界石油、森林、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蒙古、朝鲜也拥有可供出口的矿产资源,中、日、韩等国家又拥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技术,恰好可以弥补俄、蒙、朝资金、人力、技术的不足。这种互利互赢的资源合作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俄、蒙、朝有可以出口更多资源的潜力,中、日、韩等国既应继续增加进口,也应考虑在俄,蒙、朝建立更多资源加工企业,使俄、蒙、朝资源在当地实现加工增值。

(2)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东北亚各国既有人均耕地资源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俄罗斯,也有人均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中、日、韩,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耕地总面积达1.3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其中远东地区人均耕地位居世界第一,且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鼓励中日韩出劳务、出资金、出技术参与俄罗斯耕地开发利用,既可为俄罗斯创造巨大财富,也可弥补中日韩本国粮食生产的缺口,实现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的重大突破与互利双赢。

2.产业结构的互补

东北亚各国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梯型特点。其中,日本的产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目前正在在发展知识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产业结构位于区内第一层次;韩国,接受日本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比较多,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也有一定的规模,位于第二层次。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俄罗斯、朝鲜、蒙古,产业多以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某些产业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位于区内第三或第四层次。这种产业之间的互补性构成了各国在相关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区内展开垂直型国际分工,实行产业的跨国转移提供了可能。

3.资金与技术的互补性

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工业产品和管理经验,韩国是一个较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具有一些过剩的资本、有待输出的先进技术、设备及精良的工业产品;而中、俄、朝、蒙是该地区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虽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都面临产业多样化、产业结构升级和逐步实现“赶超”的迫切任务。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等优势,为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持。而不发达国家,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以及技术改造,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这种方式,逐步促进区域内的国际分工方式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从而形成相对于区域外国家的整体优势。

上一篇: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的... 下一篇:美国非关税壁垒政策的经济实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