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分析

时间:2022-07-28 06:29:30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分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中,难以理解。生活化数学的提出,有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就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内容没有联系生活和教法单一这些问题,实施将生活与教学密切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及教法生活化和课例讲解生活等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数;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标准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应用数学。”这段精彩的论述表明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而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使用,为生活提供服务。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萌芽时期,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还不能很快适应。生活化数学的提出,运用了数学的规律,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对生活化教学内涵分析

所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让数学教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把教学活动的内容放在特定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把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把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上生活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回归到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数学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载体,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开展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小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萌芽阶段,对各个学科的认识还未完全清楚,具有爱打、爱玩、爱闹的特征。而且因为小学生心智未成熟,所以对于外界事物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形象生动的事物,会刺激到小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实施生活化教学,让问题回归现实生活,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展开数学教学,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更多地强调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使用数学知识来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尤其注重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数学生活实践缺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机械式灌输方法,在课堂中和学生缺乏互动,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只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加减法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数字之间的加减法运算,这种抽象数字的教学不利于小学生接受,更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没有将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生活,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便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是只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但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讲解的数学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注重对数学教材的讲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较少,学生的思想便只局限在对数学教材的理解上,不能和自己实际生活相结合。虽然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提及了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度量长度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让学生回忆下生活中事物的长度,比如桌子、椅子、电脑等物体的长度,但是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这样的教学,不仅会造成学生对物体长度形成误差,而且没有亲自动手测量,实际感悟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也不利于学生对于长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注重逻辑推理,忽视背景知识介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且教学工具仍是黑板、粉笔等单一设备,很少有人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方法没有从本质上得到改革和转变。学生得到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教师和书本,课堂讲述枯燥,加上课后面对的又是一大堆题,学生当然会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但是迫于中高考的压力,只能埋头苦学,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反感数学。所以,这也造成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有着“谈虎色变”的感受。虽然近几年部分数学教师已经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是在实际中,往往陷入了错误的发展方向,有的教师干脆整堂数学课都是用多媒体来呈现,有些视频动画制作得虽然精美,不过几乎占用了半节课的时间,造成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不能充分讲解,造成了数学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无论是过少利用多媒体技术还是过多利用多媒体技术,都表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就地取材,发挥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性,实现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将教材内容和生活中内容结合

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所有知识,只有对教材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开展教学。其次,教师还要找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入数学教学,和数学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每一个学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个事物,有的学生可能接触得到,有的学生就没有接触过。因此,教师在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举例子,举出的例子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小学生还处于认知事物的阶段,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是充满好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于学生的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对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例题讲解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也是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小学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都会借用例题来呈现,因此结合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有必要促进例题讲解生活化的实现。

比如一道让学生把1小时55分53秒用秒的形式来表现。很多学生在第一次遇到这种题目时,往往会被以上繁琐的数字难到,而且因为还没有熟练掌握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所以多数人不会解答这一问题。这个时候,教师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来举例说明。又如学生课余时间经常玩的跳皮筋的游戏。首先,是将学生们的跳绳次数用来秒来计算,当学生跳了60次就给予一个小五角星,当学生有了60个小五角星就可以换取一个大五角星。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当你们有了1个大五角星,55个小五角星,并且又跳了53次绳,那你们知道一共跳了多少次绳了吗?”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要稍微思考下就应该知道自己一共跳了多少次绳,进而也就知道1小时55分53秒如何用秒来形容了。

数学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班班通”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