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念白与规定情境

时间:2022-07-28 03:51:52

戏曲念白与规定情境

念白,是戏曲声乐的一个组成部份。不管我们演大戏或小戏,都必须通过念白和唱腔向观众介绍剧情,展示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情绪和感情波澜。唱腔虽然不易听懂,但字幕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念白听不清楚就不行了,它将使这个戏失去很大的光彩。所以戏曲界有句行话:“千斤白,四两唱”,这句话说明了念白的重要性和难度。

一 戏曲念白的形式

戏曲念白的形式分以下几种:散白、引子、定场诗、上下场对子、数板、叫板、叫头、滚白、搭架子等。“散白”用在自报家门,独白、对白、背拱等处,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但跳跃不大。

“引子”是念法是吟咏式,一般用于上下场。

“定场诗”和“上、下场对子”都是诗句。定场诗一般是四句,“对子”分两句和四句,有七字句、六字句、五字句、四字句等几种。

“数板”,是指用板鼓伴奏的念白,也叫诗韵百。

“叫头”大多用在感叹、求告或呼唤{人或物}时,有规定“起”叫头的锣鼓点子作前奏,节奏有快慢之。

“叫板”是指唱之前的念白,它在念与唱之间,起到由念到唱在情感上和节奏上的过渡作用。叫板末一个字或两个字要拖长,拖长的音调要以人物此时此地的感情来定。

“滚白”是夹在唱腔中的话白,有点是把唱段中某几句词用念白来表达,节奏似在板槽中,又不死嵌在板式中,这种形式在地方戏中用得比较多。

“搭架子”是幕内的“角色”与舞台上角色的答话,或角色上场前在幕内年的台词或语气词,花旦,丑角常用“啊哈!”,老生和净常念“嗯哼!”悲剧人物上场前常用“苦啊!”,有时也用作上场时开唱的叫板。

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一般分为两类:口语和韵白。

口语,虽然是生活化的念白,但是音调较之生活的口语要夸张,节奏也适当放慢。京剧中的口语念白称京白,地方戏的口语念白用地方语言。

韵白,是指带有诗韵味的念法,是没有规定调门的音乐性语言。念白什么时候用口语,什么时候用韵白,这要由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来决定灵活处理。

扮演性格活泼、有谐趣的人物,一般用口语式念白。如花旦、彩旦、丑行。

扮演端庄的人物,一般用韵白,如青衣、老生、小生、老旦、铜锤花脸等行当。

二 戏曲念白的特点

戏曲念白要求咬字清晰,发音要准确,否则一字拗口,观众听起来就刺耳。那么,如何让你发出来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其次明亮,字字都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去,使观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掌握好念白的十三道辙,具体是:一七、发花、梭波、姑苏、也斜、由求、江洋、怀来、言前、中东、人辰、苗条、灰堆。以它为标准来进行练习,掌握它的发音技巧和特点,如“D”、“七”、“1”、分别是唇音、齿音和舌音,每逢发这类声母时,舌尖都略带弹性,先把“D”、“t”、“I”音弹出,然后再归入韵母的音域,又如“贪”字,属于言前辙字首,字腹发出后,最后舌尖要添住上牙根,才算完成了这个字的归韵,不能念到字腹为止,就不再收音这样字就“不正”。

第二“喷口”,戏曲念白中的每一个字不是随便念出来的,要咬的真,吐得重,使发出来的字音既清楚又圆韵,还要有力量,才能送的远。其次要求演员使用丹田气,即紧收小腹以吸气的姿势微微把气往上提,不能中途把气松懈下来。要练就“崩”、“打”、“粘”、“寸”、“断”等基本功。崩:是用重读突出字音,打:是把字音打响,寸:是吧排句念得字连而意不断,断:是顿止字音。

第三共鸣念白需要与唱腔一样重视发音的共鸣。使字音达到字清、声朗、爽脆、音色甘甜、悦耳动听。戏曲的念白,字调的升降变化很大,有时瞬间就跨过音区,甚至一个字把三个音区{低、中、高}都滑遍了,而且相当快往上挑,引发共鸣的难度较大。就需要加强练习,往高挑时要打开鼻腔,用头腔共鸣。往下滑时要打开胸腔共鸣,使发音优美而高低自如。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叫头”、“叫板”、“定场诗”、“下场对子”中。比如《生死牌》中,王玉环的“叫头”:“青天大老爷啊!”这个“呀”字的拖音,就由低向高滑过了低、中、高、音区。

第四色彩。既要训练基本声音,如真音、假音、低音、高音、长音、短音、响音、轻音等。还要训练有情感色彩的声音。如虚音、实音、悲音、喜音、笑音、怒音、重音、柔音、狠音等。例《打神告庙》中的敖桂英,接到王魁的一纸休书,奔向当年送王魁赴试是的海神庙,敖桂英在幕内有一句“王魁呀,贼子!”的念白。这句念白的语气,应在高低紧慢、抑扬顿挫、音色明暗、音量轻重等变化中,传达出敖桂英因精神受到打击,神智有些恍惚。具体说“王”字要念得冷,“魁”字要带有颤音,“呀”字要念得虚,好似她的心在滴血。“贼”字要把字头的齿音念清楚,此时音量仍不要强,念出被压抑的内心苦痛,最后的“子”字要延长音,由轻渐响,使敖桂英内心深处的血泪,犹如江河决堤的洪水,火山崩裂喷出的岩浆,化作一种反抗精神。

第五重音。舞台上念白听不清字义,除了咬字不清外,还有对台词的逻辑重音没有弄清楚,导致台词的内容不鲜明,就晕把台词的内容分析透彻,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字义的轻重、缓急、连断、豁止,有节奏的念出来,使主要的内容得到强调。例《金沙滩》中杨五郎出家一场当宋王要给他封官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弟兄们在金沙滩一战中死的死,失散的失散,这都是宋王听信谗言引起的一场大战,他实在不想为这个昏庸君王卖命了,但又不敢公然反抗,内心充满矛盾,这才大吼一声:“这个——!”重音落在“这”字上,意思是:这怎么办啊!

相反的例子,如《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因为他是个穷秀才,见窑门外雪地的男踪女迹,就怀疑是妻子做了伤风败俗的事,他将妻子诓出窑外,指着雪地的脚印问妻:“这个?”妻问:“哪个?”他又指脚印说:“这个、这个、、、、这个?”此处的“这个”情感与杨五郎说的“这个”大不相同,所以要把重音落在“个”字上,意思是强调足迹要妻子答复。

以上两种情况,是根据剧情不同,人物不同,在同时“这个”两字上,重音的落点就不同,自如所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了。由此可见,戏曲演员要善于在以上几个方面创造符合剧情和具有性格特色的念白,使念白的情感,俏丽多姿,引起观众的品味无穷。

上一篇:国庆七天乐之游戏篇 下一篇:黄桷坪生活秀:混搭的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