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时间:2022-07-28 03:49:31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摘要】如今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进程当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融资模式的影响以及作用,以及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有的创新新渠道都是我们需要进行讨论的,不断进行深入讨论分析,才能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效率。

【关键词】市场经济;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很多时候都基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正是有了高质高量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为城市交通、水利、绿化等诸多的市政建设提供了保证;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融资的模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非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进行更好的投融资,才是市政工程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在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讨论时,应先对“基础设施”概念进行讨论。迄今为止,基础设施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规范定义。在不同的文献中,对基础设施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尽相同,如《RAND伽HOUSE全文辞典》这样定义: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国家、城市或区域的基本的设施和系统,比如交通运输、发电站和学校”;而McGarw一Hill图书公司1982年出版的《经济百科全书》提供了另一种定义:“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再如美国《现代经济词典》,将运输电力、通一讯系统、学校监狱等有形资产和教育水平、社会风尚、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都包括在基础设施定义范围之内。在世界银行的《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给出了“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概述

1、投资概念

投资通常与资本相联系。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表示。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人力资本、流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固定资本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机器和工具。人的才能,即人力资本。现金和便于兑现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股票、债券等表现为金融资本。经济学家通常用资本来定义投资。马克思认为:“投资,即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萨缪尔森在给投资下定义时指出:“投资涉及为了增加未来的消费而牺牲目前的消费”,“投资是为了增加未来产量而放弃当前的消费。”由于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是由消费和储蓄组成的,因投资而放弃的消费,便是通过投资的形式而实现的储蓄,凯恩斯甚至用储蓄等于投资这样一个等式来定义投资。本论文认为投资可以表述为:“投资是特定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收益而将现有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活动。”也即投资是投资主体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或交易行为。

2、融资概念

所谓融资就是投资主体为了一定的投资目的,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除了投资主体提供的项目资本金外,向其他投资者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融入资金的活动,通常表现为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上市融资等。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从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逐渐发展到以市场融资为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市场发展程度和政府部门监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可经营性将大幅度提高,向市场融资为主的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个过程不可逆转;二是由于政府部门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的发展完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在任何国家都会经历很长时间,因此,向市场融资为主的转变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管理水平,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的第一职责,也可以说是城市政府的第一选择。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

西方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为我国拓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借鉴这些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以下一些投融资方式。

1、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BOT模式

BOT,即“建设―运(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把通常由公有部门或政府机构承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投资、运营和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权及收益权转让给民(私)营企业、个人或外商。即先利用私人集资或外商投资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然后由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对该项目行使所有权和经营收益权,通过这一时期的收益回报其投资,待这一时期结束后,再将整个项目的所有权及经营的全部设施转让给公共部门或政府机构。BOT的投融资与经营模式具有缓解政府投资不足、提高项目运行效率、风险小、收益较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成功应用BOT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案例。

2、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TOT模式

TOT,即“转让―经营―转让”,是指投资者用资金或资本购买某项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资产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相应的合理回报,然后再将产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原产权所有人。TOT模式与BOT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投资购买己经建成的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后者是获得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投资建设资产。BOT的产生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TOT模式是以现存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使民间投资者与项目建设分开,避免了建设期间的风险,降低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壁垒。TOT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ABS模式

ABS,即“资产评估―收益保证―债券融资”,是指以项目资产为基础并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成本较低的债券进行筹融资。AB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排污、环保、电力、电信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ABS的融资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其他模式

除以上三种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投融资与经营模式外,还有债券融资(由政府发行市政债券,通过市场低成本、长期地筹集建设资金)、股权融资(对部分基础设施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公开上市)、投资基金(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等投融资模式,依据我国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投融资模式,来适应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五、“三个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创新

1.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是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取向之一。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是以增加资金供给为着力点,通过市场化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和私人资本,形成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态均衡。这一政府与市场共生的多元复合模式,既否定了政府作为单一投融资主体的行政性垄断模式,又否定了民营、外资企业等市场主体作为单一投融资主体的以市场为基础形成的市场性垄断模式。这种复合模式是未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主体创新的基本取向。

2.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是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取向之二。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是以优化资本结构为着力点,通过对渠道体系的拓宽与优化创新,推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实现资金供给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协调互动。

3、投融资方式多元化是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取向之三。任何创新都是对现存的超越,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方式的创新也是如此,需要改进:(一)一些已经为国内外投融资实践证明有效的方式未能得到推广或引进;(二)一些在其它领域证明有效的方式未能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所用:(三)用于满足不同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的创新方式未能开发出来。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也是希望我国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更高的质量,同时能够有更高的效率,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耿.城市建设中准公共物品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2)

[2] 刘瑶.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选择及比较分析[J]. 厦门科技. 2011(02)

[3] 金理佐.改善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9)

[4] 邹慧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04)

上一篇: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优化管理分析 下一篇:实景三维GIS的应用前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