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替换法

时间:2022-07-28 01:11:26

诗歌鉴赏之比较替换法

教学目标:感受《远浦帆归》的意境,通过重点字词的品读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欣赏这首小令独特的意境美。

2.通过替换比较个别描写意象典型特征的字,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致远及其写景作品简介。(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直接进入主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着”“散”的读音)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请学生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品营造的意境。

(清新悠闲的傍晚,江南渔村渔人晚归图)

设计意图:意象和意境是了解诗歌的前提,只有在把握准确了诗歌的意境之后才能更好地为后面的“比较――替换”环节做准备。而且学生一开始的欣赏大多是粗浅的,也为后面指导学生如何具体展开分析诗歌做铺垫。

三、方法落实:比较替换

1.引入《香菱学诗》中香菱对王维诗的解读“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点字词。

香菱对王维诗中的“余”和“上”印象深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想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他们赋予远浦帆归中意象的特点和原作中的意象的特点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作品入手展开此环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从刚开始关注整体到开始关注细节。

2.请学生分小组,对作品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替换。

夕阳下,酒旆(闲――飘、垂、摇……)

两三航未曾岸(着――靠、临、达……)

落花水香茅舍(晚――暗、暖、畔……)

断桥头卖鱼人(散――回、慢、笑……)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探究有助于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展开竞争,让学生之间形成比赶超的动力,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朗读替换后的作品。

4.请学生介绍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字来替换?和原作的字相比有什么特点?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比较替换的环节,学生能想到很多精彩的词语,在引导学生分析他们选词的缘由的同时,比较分析作者选词的道理所在,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加以突出渲染,构成画面。突出作者对选择景物的典型特征把握的准确性。

5.总结得出比较替换的方法。

选择作品着重描写的词进行替换,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选择的词语必须是符合语法规范、通常思维所想到的词,这样才有比较的意义,能够得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精妙之处就自然得出。

四、再读课文,想象背诵

请学生想象远浦帆归的画面,并背诵这首小令。

设计意图:在总结用比较替换的方法来鉴赏诗歌之后,有必要再让学生回归文本,沉浸其中,感受作品的魅力。

五、巩固练习

鉴赏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用替换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中“诗眼倦天涯”中“倦”字的妙处。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请学生思考,发言。选择替换的字按语法和逻辑原本应该是“看”或者“望”,而原作却用了“倦”,说明“倦”字不仅有“看”和“望”的动词作用,更含有其作为形容词所具备的展现作者内心情绪的作用。即厌倦了俗世纷扰,想要归隐田园的生活愿望。在练习之前需要学生重点关注作者生平的经历,才有助于对作品主旨的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倦”字的妙处。

六、课后作业

1.用比较替换的方法欣赏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字和“冷”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根据你对上面这首诗的欣赏与理解,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选做)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两道课外练习,一题侧重于比较替换的鉴赏方法的再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另一题希望学生能用心品读作品,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从会欣赏上升到表达的高级阶段。

上一篇:《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下一篇:课外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