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8 01:10:36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下,教师应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本文在了解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的基础上,分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从教师角色的转变、情感交流、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角度出发,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新课程的实施使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根本性的挑战,为了适应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顺利实施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努力探索新课改下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摸索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本人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牢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应该要使学生“会学”。因此,突出高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新的历史使命。本文是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指的就是学生自己在独自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思想观点的基础上,不依靠他人而能独立运用一定学习方法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会学习,自己会学的能力。学生学会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高层次的潜能。它是学生们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反映。它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地计划、组织、调整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理解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娴熟地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自主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时,普遍意识到目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发展,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学生能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历史发展规律,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的能力。基于这些认识教师们尝试着改变由教师单一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顺应了这一教学改革潮流。俄国有个教育家曾说过:“具有能够揭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见,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师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点拨等,不管有多大的作用,都必需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发展规律。如教学目的、任务的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寡与难易,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当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是时展的需要,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职责。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本人通过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感受,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必须以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前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在创新教学的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体现在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创新思考、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仅仅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授者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才是教师最具时代特色的角色特征。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高中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等,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和总结,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高中历史教学如果仅仅只强调灌输结论,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那么学生何来的兴趣,更不用说学生自主学习了。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历史方法的促进者。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许多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随时注重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纠偏,更新教学观念,切实转变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2、从情感交流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知道情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自主、完满的主体人格。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池塘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教育力量,它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师要胸怀宽广,要用爱心、爱护、宽容、宽厚去帮助学生,影响学生;要容得下性格脾气各有不同、兴趣爱好有所差异的所有学生。教师不但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音,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更应该把学生的寒暑冷暖放在心间。要贴近学生,用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和感化学生。对那些另类的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心,而且要积极引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以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科目,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你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来。

3、从实践活动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今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其课程设计有以下特点: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理念现代化;教材设计生动化;学习方式个性化。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支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学科的这种独特性使它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仅只是其中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文字资料、历史文物等,可以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图书馆和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如:在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一知识点时,我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考察。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到过将乐县的哪些地方?(2)什么时候到过?(3)他在将乐县进行了哪些活动?(4)当时革命伟人到将乐县时党的革命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社区去考察并收集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把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写成小论文到课堂上交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加强高职院校“说课”,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