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化

时间:2022-07-27 10:47:06

如何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化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化、浅层化的倾向,教学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那么,怎样避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浅层化,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化呢?

一、教师相机的追问,有利于促进活动的深化

“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师课堂追问是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在前次提问、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度提问,对问题进行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教师课堂追问,是提高师生互动实效、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激活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中有一张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奖牌的统计表。一位教师执教本课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发现,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总数、奖牌总数越来越多,名次越来越靠前。教师相机追问:“是什么原因使我国体育事业取得辉煌的成绩?”学生回答:“因为我国国力强大了。”教师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引导学生感受到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通过教师的追问,进一步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活动的深化

比较是从分析、综合跨越到抽象、概括的桥梁。将比较的方法运用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中,能促进活动的深化。

1.体验活动的比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操作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运用比较性体验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化。

2.图文资料的比较。

把相关图文资料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共同点或不同点等深层的知识,将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可以提高资料交流活动的实效性。

一位教师教学《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比较书上和课件上呈现的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鸦片和白银数量变化情况的柱状图,通过比较,学生了解了鸦片和白银在数量上的迅速增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虎门销烟发生的原因。

3.相关数据的比较。

把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深入性。

一位教师教学《蔚蓝色的地球》,在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读教科书中的资料,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后,让学生对比起航与返航的这些数据,说说自己的感受,领悟到麦哲伦及船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适度把握一节课中活动的数量,有利于促进活动的深化

有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在一节课上安排数量过多的教学活动,每一项教学活动犹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都不能落实到位,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对此笔者给出下列对策。

1.舍弃次要活动。

一位教师在讲《今天,你安全吗》中的“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这一话题时,设计了以下活动:看图让学生讲小兔与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唱《小兔子乖乖》这首歌并说说小兔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教师创设生活中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讨论如果你遇到这些情况会怎样做;小组讨论“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并用“不要……”的句式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各组汇报,其他组补充;续编教科书中的故事;总结什么样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放小军被陌生人拐骗的视频,思考小军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这节课由于教师安排的活动数量过多,造成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实际上,在这个案例中,“看图让学生讲小兔与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唱《小兔子乖乖》这首歌并说说小兔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两个活动就可以舍弃,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分配给其他活动,以保证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能够落实到位。

2.合并相关活动。

一位教师在讲《秋天的收获》一课时,设计了“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分一分”“留住秋天的果实”等六个活动。由于活动数量过多,每一个活动落实的深度不够。

经过修改,这位教师把本课的教学活动缩减为“猜一猜”“说一说”“留住秋天的果实”三个活动。“猜一猜”是对“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三个活动的合并。在“猜一猜”活动中,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感官了解秋天收获物的特点,可以摸,可以尝,还可以闻。由于活动数量减少了,每一个活动参与的人数增多了,活动落实比较到位。

3.合理分配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根据活动内容,有相对的灵活性、开放性。教学可计划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

所以,教师要增强划分课时的意识。实践证明,合理地分配课时,有利于促进活动的深化:教师有了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教科书、深挖教科书,提高与教科书互动的实效性;教师有了充裕的时间适度拓展教学内容;教师有了充裕的时间,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究促进教学活动深化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学校特色建设的定向、定制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