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泄泻临床诊治体会

时间:2022-07-27 10:45:30

慢性泄泻临床诊治体会

【摘 要】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多方病之一,西医治疗往往不能建功,本人运用祖国医学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对其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效果颇为满意。本病当以脾胃受损为重点,同时本虚标、实虚实寒热夹杂,治法方向,以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分类证治可获好的疗效,同时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各类方剂治之,但仍在各型中选加乌梅炭、黄连、炮姜等味,在各型中应用治疗久泻不止,反复发作者可明显增强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07-01

慢性泄泻可见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腹泻(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临床上以大便清稀、次数增多,伴腹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其特征。

其病因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都认为于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以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或饮食所伤,饮食馊腐不洁之物,脾胃受伤所主;神志失调,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升降失运所造成;病久体虚,久病失治,脾胃受损,伤肾,运化失调逐成泄泻;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运化水谷,易致泄泻。

综观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泄泻病因虽然复杂,其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调,脾失健运是关键。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为泄泻。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但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肝郁乘脾,脾运失职,湿浊内生,而致泄泻。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肾虚不能助脾易致泄泻。泄泻的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也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实中夹虚、虚中夹实。所以本病多具本虚标实,中塞、下热、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证治分类主要以暴泻、久泻两大类而已,治疗暴泻较为容易。治疗不得当或不及时,转为久泻,从治疗角度来说,不易治愈,假如处于虚实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更为困难,根据临床多年诊治体会,本人认为泄泻应主以以下几方面证型论治,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1 脾胃虚寒型: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胀闷不适,喜暖畏寒,稍受凉或进食生冷饮食症状加重,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止泻。方以桂附理中丸加味(肉桂、制附子、党参、焦白术、干姜、苍术、白蔻、茯苓、白头翁、乌梅炭;若气虚者加黄芪、升麻、柴胡;若食少纳差者加砂仁、焦三仙)。

病案举例:罗某,男,59岁,教师,2008年5月8日就诊。自述泄泻四年之久,素有胃痛,脘腹喜暖畏寒,稍受凉即加重,身倦面色白,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长服西药,效果欠佳。目前仍然大便利荡,每日三至五次不等,腹胀肠鸣,倦怠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脾胃虚寒,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止泻,用桂附理中丸加味,连服三剂后,效果明显,便次减少,日2-3次,腹胀肠鸣减轻,病有起色,原方去黄连,加山药,连服三剂。再次就诊,大便渐成形,每日一次,用理中汤加味继服三剂,病情已愈,便常规正常,而后再未发病。

2 脾虚湿滞,肝脾不和型

除共同症状外,尚有腹胀肠鸣,神疲乏力,纳差,大便不爽,便中夹杂脓血,灼热,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淡红或暗红,脉细弦,治以疏肝理脾、清热化湿、解毒导滞,方用四逆散合芍药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葛根、黄连、黄芩、木香、槟榔、白头翁、地榆炭、川楝子炭,若大便不爽,里急后重者加大黄、焦三仙,以消食导滞,若见脓血便者加秦皮、云南白药。

病案举例:王某、男、37岁、职工,于2008年10月5日初诊,自诉长期外出,饮食不规律,反复腹泻肠鸣三年余,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多次服西药、中成药稍有好转,进食生冷食物后即发作,甚觉苦恼,即来我处诊治。主要表现为肠鸣腹痛,大便日行二至三次,有时稀便,有时欲解不畅,偶见粘液即脓血,纳差,腹胀,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脾虚湿热郁滞,治宜调理脾胃、清热化湿、解毒导滞,用四逆散合香连丸加味。服二剂,日一剂,水煎服。二诊痛泻已减,便溏仍一至二次,粘液减少,黄腻苔已减,脉弦滑,继以平功散合芍药汤加减,继服三剂,以除余邪。三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已成形,痛泻消失,腹胀已愈,食纳大增,继以前方减白头翁、葛根、加炒白芍、焦三仙、炒黄连,健脾和胃,以善其后。

3 脾肾阴虚型

除共同症状外,尚有久泄泻,滑脱,虚赢少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以温补脾胃、收湿固脱,方用连梅理中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党参、白术、炮姜、黄连、乌梅炭、煨柯子、粟壳、肉豆蔻、木香、制附片、肉桂、白芍、甘草、大枣,气虚甚者加红参、黄芪、柴胡、升麻,滑脱重者加赤石脂、禹余粮。

病案举例:

缪某、男、54岁、个体户,于2009年3月2日出诊。因长期与客户应酬,烟、酒及油腻之物进食过多,近月余反复泄泻,大便溏滞,日五至六次以上,肠鸣,腹胀,病情逐渐加重,经医院检查考虑为: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伴倦怠乏力,腹部隐痛,腰痛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属脾肾阴虚,拟温肾暖脾止泻,用连梅附子理中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二剂,一日一剂,水煎服。复诊,腹泻次数减少,日二至三次,饮食稍增,腰痛肢冷好转,舌脉同前,前方继服二剂。三诊,腹泻已止,大便已成形,日一至二次,饮食倍增,唯腰痛,肢冷早晚明显好转,舌淡苔白,脉沉而有力。继以三神丸加味温肾暖脾,连服五剂。随后追访,病情已愈,后再未复发。

4 气阴两虚型

本型病程日久,损伤气阴,除共同症状外,尚有大便干稀交替,少气懒言,苔薄黄少津,脉细。治以建中补虚、益气养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一贯煎加减:黄芪、白术、沙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川楝子、柴胡、白头翁、地榆炭、乌梅炭、白芨、炒白芍、甘草、云南白药。

病案举例:陈某、男、76岁、干部。于2009年9月10日初诊:二月以来,泄泻日至三次以上,大便干稀交替,偶见粘液、未消化食物,倦怠乏力,气短,纳差,舌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无力。证属气阴两虚,治以建中补虚、益气养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一贯煎加味,二剂。再诊,便溏已减,日至二次,纳食稍增精神渐佳,舌苔同前。上方祛川楝子、黄连,加山药,继服三剂。三诊,大便已成形,每日一次,纳食倍增,腹痛消失,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细,继以建中益气养阴,连服五剂。后随访已愈,再未复发。

体会:本病的发生,当以脾胃受损为重点,同时本虚标、实虚实寒热夹杂,治法方向,以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分类证治可获好的疗效,同时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各类方剂治之,但仍在各型中选加乌梅炭、黄连、炮姜等味,在各型中应用治疗久泻不止,反复发作者可明显增强疗效。

另外,由于本病病程缠绵,愈而复发,发而难愈,为防止病情反复,临床还应注意:1.节制饮食、讲究卫生,饮食避免过饥过饱、生冷辛辣,宜讲营养、低脂,少不易消化的食物。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本着四大忌:忌温补、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自始至终要顾及脾胃。3.注意劳逸,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忌自身抗病能力,避免操劳及风、寒、暑、湿,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免影响正常疏泄运化。4.病情好转后,要坚持调理脾胃,如常服参苓白术散等巩固疗效,也可各类药膳调补巩固。

上一篇:波浪型凉水垫+爽身粉在开颅术后病人预防褥疮护... 下一篇:下颌磨牙根折行牙半切除术20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