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空间演变

时间:2022-07-27 03:40:44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空间演变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近几年,城市化水平保持年均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本文结合连云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在剖析已编制完成的村庄规划引导村庄空间演变的基础上,探索未来村庄空间演变的方法。

【关键字】城镇化村庄规划村庄空间演变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是依然有大量的村庄环境和面貌亟需改善。如何有效地编好村庄规划,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从而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村庄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庄规划没有年限要求

村庄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法律规定,按照经济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均未明确“一定时期”的含义。笔者认为,从迅速改变村庄面貌角度出发的村庄整治需要来看,村庄规划年限宜为2-3年;而根据房屋使用年限、经济运行规律、财力能力、一代人的循环周期等因素考虑,规划年限则应为20-30年。

2.2村庄规划与上位规划难以衔接

村庄规划以乡镇总体规划和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等为依据。这些规划年限较长,规划城镇人口大量增加、村庄人口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后期(城乡结构相对稳定时期)的状况。这是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战略蓝图,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实现的行动方案,而且农村地区的规划人口难以精确预测,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村庄规划更为体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要求,所以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难度。

2.3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控制

近期村庄人口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分户等原因,户均人口水平降低。人口减少的同时,户数可能还略有增加,因此需新增宅基地;同时还存在宅基地退让难等状况。综上因素,使得村庄规模近期仍在扩大。而远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人口的持续减少,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势必也持续降低。

3 村庄空间演变的方式

3.1几个村庄间存在撤并。既能有效满足近期几个村庄的建房需求,又能在长期的迁并过程中,通过保留村庄的更新和被撤并村庄的复垦,使保留村庄取得城市化后期相对稳定的规模。

3.2不存在集聚功能的村庄。村庄规划偏重近期建设的需求,规划人口与现状人口相差无几,规划中通过降低户均人口达到增加宅基地份数的目的,村庄总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都增加了,如不能以有效的村庄空间演变方式,远期又容易产生“空心村”等现象。

4连云港市村庄的普遍情况

连云港市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由于气候、地理、水文环境的不同以及历史行政区划的缘故,村庄形态也区别较大,以致镇村布局规划的撤并力度与村庄规划的手法也有较大差异。

4.1规整式排房。村庄规模一般较大,在镇村布局规划中大多无集聚功能;耕地少而宅基占地大,人均耕地无论是否大于1亩,宅基地均为200-220平方米,多见于赣榆、东海两县。在村庄规划中,以增加建设用地的形式满足近期农民的建房需求,即在村庄的一侧或多侧继续排房。

4.2宅田合一。村庄一般规模不大,撤并情况较多;“前宅后田”或“前田后宅”,宅基地较大,且自留地内随意建设;多见于灌云、灌南两县。村庄规划中,将被撤并村庄撤并至保留村庄,多采取整排插建形式。被撤并村庄内的住房仅允许简单修缮,有建房、翻建需求的农民至保留村庄建房。

4.3混合式。即村庄部分较为规整,在发展过程中,其他部分开始趋于分散。村庄规划中,无集聚功能的村庄,自身向村庄一侧或两侧集聚,“变松为紧”;有集聚功能的村庄采用插空补齐与扩大用地相结合的建设形式,“变松为紧+扩大”。

4.4沿路“一字式”及其他。村庄沿道路一字排开,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庄规划中,多将“线”打断,由“细实线”变为“粗虚线”

总结起来:地域从南往北,村庄由分散到规整;人均耕地较少,宅基地超标严重;村庄近年人口变化不大,有一定的建房需求(新增宅基地);现有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同一村庄内二层楼房与土坯房并存,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翻建住房的需求;随着我市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步伐,城市化率将加速增长,村庄人口将持续减少。

5关于村庄空间演变的建议

村庄空间演变有两个方面,一是保留村庄内因“城市化——集聚”这一拉锯式作用力带来的演变过程,二是被撤并村庄的消亡过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着重需要控制的是保留村庄的空间演变,尤其是无集聚功能的规整式村庄。

5.1目前的村庄规划注重近期整治与建设,在今后应适时修编。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对于农村关切的优先顺序依次是:社会稳定、耕地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社会稳定这一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农民近期的建房需求,迅速改善村容村貌,村庄规划年限按2-3年进行控制。一定年限后,可根据村庄发展实际状况进行规划修编,以适应村庄发展的需要。

5.2不仅对村庄进行撤并,也应对单个村庄内部进行集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应往一个或两个方向发展,应靠近主要出行方向、利于村庄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并与近期整治建设的扩建区方向一致。在长期集聚过程中,远离集聚方向上的住宅应暂缓翻建,待集聚方向上有闲置宅基时再异址建设。

5.3严格宅基地管理。坚持“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及时回收宅基地使用权,对空闲或者房屋灭失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另行安排利用;严格宅基地标准,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200平方米,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133平方米;现有宅基地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部分,在分户建房或者现有房屋拆除、改建、翻建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以赣榆县某村为例。该村庄位于位于北高南低的丘陵缓坡上,村庄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乡村型村庄。村庄人均耕地少于1亩,村庄排列较为整齐,实际每户宅基占用为10×20米,即200平方米。

村庄内部没有闲置宅基地,为解决农民目前建房需求,村庄规划中设置扩建区,确定每户占地不超过133平方米。还完善了道路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增加了村庄绿化,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粉刷更新。规划在2-3年内实施完成后,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今后一段时间内基本无新增宅基地的需求,但是村庄内住宅建筑质量普遍一般,今后几年,为改善居住条件,将有大量农户需翻建住房。

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后,随着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为避免空心村的出现,应在长期的过程中,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翻建住宅时的宅基标准和位置。主要做法如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村庄20-30年后人口,匡算村庄建设用地范围。村庄应靠近南侧公路发展,且便于北端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

鼓励农民翻建房屋,并将宅基地控制在133平方米以内。①针对村庄现有宅基尺寸,在翻建采用6.6×19.5米的户型,进深大致保持不变、以缩小开间达到插间的目的,退还超额占用的土地。

②控制4户联排后断开5-6米,这样即保持了村庄整治后的肌理,利用了近期整治建设后的各类设施,也更加便捷了村民联系。③通过近远期叠加,不难发现,有许多农户可在有需要时原址翻建(图中所示红色区域)。如图中第二排最东端的住宅翻建时应贴原宅基东侧建设,其西侧一户也翻建时可选择共用东户山墙或者留出一户的位置,贴原宅基地西侧建设。④先行翻建的住宅应在地基和相邻山墙预留接口,以便相邻住宅的施工。

控制北部住宅(不在村庄发展方向上的、尤其是远离发展方向)的原址翻建,积极协助、协调这些农户往村庄南部插建。

将推进集中居住、集约建设、保持乡土风情等要求贯穿始终。

6 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握当前快速城镇化这一背景,根据连云港市村庄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村庄的合并与村庄空间的演变。

上一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