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高考论述文的文意

时间:2022-07-27 11:32:51

如何掌握高考论述文的文意

内容摘要:高考论述文所选的材料是让学生了解当代最前沿的科技或超前的理论透析,主要特点是理论性较强,一般是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科学原理,所含的专业术语较多,给学生答题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主要体现在难读懂、学生没有阅读兴趣。这使学生论述答题状况不容乐观,也成了最主要的丢分点,那么如何能让高中生克服这个难点,读懂论述文呢?本文着重对如何理解高考论述文的文意进行浅探。

关键词:阅读习惯 论述文解题 技巧

一.强化学生的答题习惯

1.静心读题的习惯

俗话说:“心不静不读书”,很多学生在高考的过程中都存在一种偏急的心态,主要是担心答题时间不够,再加上论述文难懂,而不能静心的认真阅读。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疏解学生紧张急躁的情绪,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耐心把文章看完,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根据近几年广东语文高考论述文的解题经验,发现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文中,只要静心阅读,细心分析筛选就找到答案,如果阅读时心浮气躁往往容易看漏重要信息,影响答题效果。

2.带问阅读的习惯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初读论述文时毫无目的,第一次读只是出于答卷的本能――看内容。这样阅读对答题毫无帮助,也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强调学生阅读论述文时,一定要先看看解题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思路和关键内容,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边读的过程中边划起相关内容,如找出文眼、中心句子、关键字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3.分析比较的习惯

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论述文的选择题就要强化分析比较。从过往的广东高考题研究可以看出,论述文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项意思都相近,只有一两个字的差别便扭曲了句子的原意,有时因果颠倒、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容易混淆学生的判断。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一定要勤于分析比较,多加思考,实在是无法分辨的,一定要多读几遍,在原文中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二、运用技巧准确把握文意

学生知识面和阅历的局限性,加之论述文的理论较强、专业词汇较多,不容易把握论述文的文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技巧分析文章,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教师之前应该向学生强化议论文的结构规律知识: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让学生清晰分析思路和方法。

我们以2007年广东高考题论述文《创新与想象》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读懂”。

1、首先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语言材料,弄清文章结构、中心论点、论证结构的特点、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的特点、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文章新见解、新技术、新成果等,阅读时还要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的价值、作用、意义。

2、辨别文章重要文句,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等。理解文章的主要思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文的中心句或分论点多数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如在《创新与想象》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理解本文主要讲艺术和科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感知到作者认为任何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的逻辑推理和艺术的想象创造力。

3、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性质、逻辑关系。按照文章的论证结构进行分层、并列,根据文章的内容,紧扣论述对象,分清时间、空间或事物发展来进行逻辑的划分。

在2010年广东语文高考题论述文《不可无“我”》中,文章共有7个自然段,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先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况每段的大意,概况出①艺术活动中要有“我”的思想感情;②不能忽略“非我”的现实;③艺术创作要从“我”转为“非我”,反映客观现实;④艺术创作中要有“我”的思想感情;⑤以表演艺术辩证“我”与“非我”的关系;⑥艺术欣赏时保持“我”的个性;⑦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都要有“我”的体验。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第1~3段讲艺术创作中的“我”与“非我”的区分,两者要兼而有之,第4~6段以举例的形式分别阐述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要保持“我”的思想感情,第7段是对4~6段的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对文章的思路一目了然,又掌握了论证的逻辑关系。

4、辨别文中标志性词语。可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过渡词、指代词,还有修饰限制词、分类列举的词等。有时表因果、转折、并列、递进或分类分层、举例的词语,也很重要,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思路、避免逻辑错误。

总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在高考考查定位十分清晰、明确:侧重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从语言角度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论述文作准确的理解。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南海西樵高级中学)

上一篇:另类之路 9期 下一篇: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