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心和内核探析

时间:2022-07-27 06:42:15

语文教学重心和内核探析

摘要:为推动语文教学系统工程运转的语文教学方法操作,一定得通过教师,而教师操作教学方法离不开学生的学,因此要有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要建立一个支点才可以使师生发挥其互动作用,使语文教学和谐地进展。这个支点必须是师生生命意识的能量交流中建立起来的。在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以研究和解决有关人的发现问题来回答现实对语文教学的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96-01

语文教育属于横断面学科,和其他众多学科和社会生活相关联,不可画地为牢,关起门来搞建设,必然需要有广度。没有广度的语文,不足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语文教育关涉人性的养成,需要有深度。没有深度的语文,不足以启迪心智、陶冶人性。语文教育属于民族共同语教育,需要有高度。没有高度的语文,不足以引领、凝聚人心。语文教育还需要有美感。没有美感的语文,不足以吸引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广度、深度、高度和美感等文化质素融汇统一,才能奠定语文教育的高品质文化,引导学生借助言语实践的形式,在高品位的语言文化海洋里自由畅游,陶冶心灵,涵养人性;敲打语言,熔铸能力,在体验感悟、背诵积累的过程中,由吸纳走向表现,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言语生命智慧。

第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系统工程的基点

语文教学要回到人的发现和解放的起点线上就必须把人的生命意识作为语文系统工程的基点。语文教学这个系统工程由语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组成。众所周知,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功能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孤立的部分功能的总和。因此,语文教学系统工程要发挥其整体功能就必须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因素的最佳结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语文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必须构筑在一个有利于人的发现和解放的基点上,才有可能实现最佳组合,否则,语文教学系统工程就会散架。

第二个问题,语文教学师生关系的支点

语文教学要回到人的发现和解放的起点线上,必须在师生生命意识的能量的交流中建立师生关系的支点。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支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意识的能量的交流。其根据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是课文,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着作者对人生悲观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教师要教学学生学好这些课文,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把自身的生命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命意识能量的释放,从而把课文的生活意识作轴心,并围绕着它,使教师的生活意识和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生交流。这种交流,就成为师生关系的支点,它的功能是回到人的发现和解放的起点线上,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信息互相传输,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展开,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发展,促进具有主客体双重属性的教与学的协调,于是在充当教的主体的教师引导下,学生认识不断提高,语文智能不断发展。

第三个问题:语文教学方法操作的观点

语文教学要回到人的发现的起点线上,必须把教学方法的视点瞄准着人的生命意识的语文学科的重心和内核。

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方法作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其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如温故而知新的启发、对照比较启发、举一反三启发、寻根究底启发等等。结果语文课上学生被动地拼合词语、组装语法,费尽心机地寻找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在修辞手法、句子分析上打转,沉陷在课文外延的似是枯燥乏味的"知识"泥潭里消极挣扎。种种情况说明了,视点不正,就算运用了千般妙法,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等于缘木求鱼。

第四,语文教学方法的操作,从人的发现和解放出发,应有两个级位的视点

第一个级位的视点要对准语文学科的重心。语文学科的施教内容固然是语言,但其中应有一个重心,如果说要把视点对准"语言"就涉及了语言的整个范畴,包含了语言现象、语言规律、语言理论、语言应用等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来,就等于全面开花,还有什么重心可言?再说中学生也负荷不起这样的重担。从语文学科本体的构成要素看,重心应集中到以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上,对许多同样的词语,有的人可以组合成精美绝伦的妙笔佳作。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语文学科。"这种语言组合的结果就形成了文章。以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的这种性能决定它必然成为语文学科的重心,语文教学方法操作必须对准它,方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第二个级位的视点要对准语文科学重心的内核。所谓内核,就是内部质地的生成。作为语文学科重心的以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的内部质地生成是什么?人们从不同角度做了不同的回答:认为它是可以充当人们作思维的凭借的物质外壳,这是物理学的回答;认为它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这是传播学的回答。那些社会学的、物理学的、传授学的种种说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着眼于语言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不能正确的解释作为语言的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的内部质地生成。那么应如何解释才是正确的呢?这就是以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的质地生长也即内核。语文教学方法操作的视点如果偏离了这个内核就如同一个雕刻家不知道他要雕刻的对象是木头还是玉石就拿起刻刀乱刻一通一样。不少施教者正是认不清这个重心的内核,导致视点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王玉祥.浅议语文教学如何面对现实的挑战[J].祖国,2012,(22):136.

作者简介:

尚建乐(1970.11-),女,河南许昌人,职称:许昌卫生学校讲师(中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乐教”方式创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