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7 04:10:52

新课程理念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享受美术学习,亲身体会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在美术学习中,要有善于观察的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唯有创造才能延续艺术的生命,才是美术教育的真谛。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实践能力;创造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平台。美术教育通过动手的操作性、形象的可塑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造力,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认识审美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教师也要跟上形势,要积极改变观念,突破传统的灌输者身份,转化为有创意的学习组织者与指导者。初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艺术语言技能,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学习人物肖像画的相关知识时,出示优秀作品《蒙娜丽莎》,要求学生要以原作为主,进行取舍。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爱好,然后从构图、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创造。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创作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毫无拘束。唯有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思维一旦活跃,才有创造的灵感,才能培养创造力。

二、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教学要求学生要有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创造需要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对实践积累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教师不能要求初中生凭空想象,艺术源于生活,没有观察能力就谈不上创造。教师将罗中立的作品《父亲》展现给学生,首先,这是一幅油画,并提出问题:罗中立为什么能创造出这么优秀且震撼的作品?他在创作时是怎么思考的?作品中到底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得知:作品中的父亲满脸沧桑与慈祥的目光,我们能读懂作者在作品中融入的敬爱。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素材尝试性地进行造型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其美术技能。例如,风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这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去观察树,并掌握树生长的环境以及树叶、树枝、树干的生长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体带到校园当中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能领悟与捕捉物象的美感,然后进行直观的写生练习。具体写生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所看到的花草树木描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带着自己最初的感觉去想,将想象到的事物与实际的东西相互融合起来,如,将刚刚描述出来的树木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思维不能被客观事物本身所约束,从而实现超现实的突破。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造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从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入手

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是多种思维综合利用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学习《设计的魅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这章定位《为坐而设计》,让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凳子入手,谈谈凳子的结构、美观、实用性等等,在讨论与分析之后,教师展示出更多优秀设计师设计的凳子进行比较,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凳子。有的同学为自己的凳子加了海绵,有的设计为多功能式,有的设计成转动式等等,学生体会到了设计的乐趣,扩展了发散性思维,创造积极性越来越高。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手段应该灵活使用,身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持续性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不仅有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范凯熹.设计艺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下一篇:激发兴趣 实现高效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