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耗费和消费组合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27 01:47:46

劳动耗费和消费组合的关系研究

摘 要: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出发,探讨劳动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联系将会看到: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基石的效用价值论,是完全可以运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消费理论进行解释的,两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消费理论还可以解释消费者偏好可发生改变的现象。而这是新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力所不能及之处。

关键词:劳动耗费;消费组合;恩格尔系数

中图分类号:C9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07-03

一、前言

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劳动供给与消费组合是利用一个描述闲暇和消费之间的效用函数来实现的。劳动供给是对劳动的负效用补偿的结果,因而劳动供给问题也是一个效用偏好选择问题。尽管这种分析逻辑遭到了多方面的质疑,但是效用理论仍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效用理论始终难以合理解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偏好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从心理学因素的角度来解答。消费理论若只能视偏好为外生给定因素,则其解释效力将无法得到改善。

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劳动耗费与消费组合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理论难题。对劳动给予负效用评价的假定,实质上是认为劳动者都是懒惰的。这在道德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造成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会地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不能因为劳动者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就认为劳动者在道德上存在缺陷。劳动者的道德水准与劳动供给决策本身并无必然联系。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应当获得多少报酬,与劳动者对于劳动持有何种效用评价并无必然联系。无论劳动者对工作是热爱,还是厌恶,付出同量劳动之后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报酬。因为付出劳动就意味着物质耗费。这种物质耗费(既可以是体力耗费,也可以是脑力耗费),最终都需要通过消费得到补偿。因而消费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劳动的再生产过程。劳动需求如果是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引致需求,则商品和服务也将是劳动再生产过程的引致需求。

本文将对劳动供给曲线进行重新推导,运用我国宏观经济实证数据对推导的逻辑合理性进行论证。笔者相信,新的推导方式将有助于解决主流消费理论所面临无法解释的难题。

二、模型推导

关于劳动供给的决定,显然应该是受建立在物质运动基础之上的生物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规律的影响。只要存在劳动供给,则必然存在物质补偿问题。劳动供给的多少与物质补偿的充分程度相关。虽然物质补偿并不一定要与劳动供给同时发生,但是如果物质补偿并不到位,则劳动供给也将难以为继。这一观点是普遍为古典经济学家所接受的。但边际革命之后,这种科学的观点却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主流经济学的偏好选择分析成为分析和预测劳动供给行为的主要分析框架。要了解劳动供给问题的实质,我们似乎应该回到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框架来看待问题。运用边际主义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复兴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分析思路。

作为分析展开的起点,首先假定劳动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尽管不同的具体劳动其耗费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组合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一切形式的劳动,其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劳动供给量和劳动供给形态的区别。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的描述如下。

L=M■?壮■,0

其中,M表示劳动供给中体力的耗费,T表示劳动供给中脑力的耗费。

无论是人类的体力还是脑力,一旦在劳动过程中有所耗费,则必须通过消费来实现其物质补偿,以再生产出体力和脑力来。为分析简化,将消费品划分为食品(C1)和非食品(C2)两类。则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再生产过程可分别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加以描述:

M=C■■C■■ (2)

T=C■■C■■(3)

其中,规定0

将公式(2)和公式(3)分别带入公式(1),则可得到新的函数,以描述劳动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L=C■■C■■(4)

其中,?兹=?琢?茁+(1-?琢)?酌。若将?兹看做?琢的函数,则有:

T=C■■C■■(5)

公式(5)表明劳动供给中体力耗费所占的比重越大,食品消费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就越大,则意味着劳动供给对于食品消费的依赖越大。

假定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品的均衡市场价格P1为和P2,则运用微积分知识可知最大化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为:

■=?兹・■■=P■ (6)

■=(1-?兹)・■■=P■(7)

公式(6)和(7)所隐含的经济学意义表明:消费品的边际再生产力(或边际效用)取决于劳动供给过程中对体力和脑力耗费的不同依赖程度。因为■>0,则若劳动越是依赖于体力耗费,则食品消费的边际再生产力(或边际效用)就越高。这是易于理解的,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食量,其也必然愿意将收入较大的部分用于购买食物。一旦劳动供给中对体力和脑力耗费的依赖程度发生改变,则消费偏好也将发生改变。当先前的重体力劳动者转行从事脑力劳动之时,其对食物的偏好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运用公式(4)、(6)和(7),可推导出对两类消费品的需求函数:

C■=■■・L (8)

C■=■■・L (9)

由于0

假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W)全部用于劳动耗费的物质补偿,即

W=P■・C■+P■・C■ (10)

则将公式(8)和(9)带入公式(10),可得劳动供给曲线:

W=■■・■・L(11)

由此可见,工资率取决于各种消费品的价格以及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大小。若所有消费品价格均以统一比例上涨,则工资率也必将随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而以一定比例上涨;否则劳动耗费就将难以得到充足的补偿,从而出现劳动供给的不足。由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可以引申得到关于恩格尔系数决定因素的结论。恩格尔系数(?椎)是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则运用公式(8)和(9),可计算出:

?椎=■=■=?兹 (12)

表明恩格尔系数(?椎)的大小是取决于参数?兹的取值,即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劳动再生产过程对不同消费品的依赖程度有关。而参数?兹是参数?琢、?茁和?酌的函数。同时?茁和?酌的取值受劳动者生理和精神因素影响,可视做外生变量。所以恩格尔系数由劳动供给对体力和脑力的不同依赖程度有关。因为■>0总是成立的,故劳动供给对体力耗费的依赖程度越高,则恩格尔系数(?椎)也将越高。

三、实证检验

1.选用数据的说明

正如前一部分的结论告诉我们的,可以通过检验恩格尔系数(?椎)和参数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劳动耗费与消费组合之间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椎)是在统计年鉴中极易获得的数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选取数据,以拟合参数?琢的取值。在前一部分的分析中,仅用一个参数?琢来衡量劳动过程中对脑力和体力耗费的不同依赖程度,是理论分析的必要简化。但实证分析中,却必须对理论抽象的参数?琢赋予具体的形式。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是很高的,我们难以直接通过调查了解到某个特定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耗费了多少的体力和多少的脑力,因此利用具体调查数据拟合出参数?琢是不切实际的。同时,对于这个研究而言,这样的工作也不是非常紧要的。参数?琢所表示的劳动耗费中对脑力和体力耗费的不同依赖程度恰好是非常抽象,且难以获得直接的统计数据的。因此,必须选取间接的数据来对参数进行估计。

幸运的是,统计年鉴之中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以便于我们进行一次实证检验。我们选取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X1)和高中升学率(X2)来间接衡量参数?琢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这两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参数?琢的变动情况。理由是现实生活提供事实支持这种数据的选取。

第三产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第三产业中劳动的耗费对体力的依赖较小,而对脑力的依赖较大。这可以从女性劳动者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男性的事实看出。虽没有可信证据证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脑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却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女性在体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女性总是会倾向于从事其具备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可见,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1)的改变,可反映参数的变动趋势。经济体中有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第三产业,意味着经济中产业结构必定出现了改变,使得对脑力耗费的依赖增大。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更倾向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事实表明,一个经济体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往往意味着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改变,使得劳动过程对脑力耗费的依赖程度上升,即参数?琢将趋向于上升。这同样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而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当经济体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时,其经济资源禀赋状况会发生变化。高中升学率(X2)的提高,意味着经济体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将改变经济体的资源禀赋状况。

本文将利用1990年―200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理论的合理性。(见表1)

2.计量检验

本文将使用经典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恩格尔系数(Y)将作为被解释变量,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1)和高中升学率(X2)将作为解释变量。具体的计量模型为:

Y■=■■+■■?锥■+■■X■+e■(13)

对模型进行经典OLS处理,可获得回归方程:

Yt=78.325 09-0.735 373X■■-0.168 231X■■(14)

(21.281 74)(-3.132 62)(-2.991 084)R2=0.907 113

该回归方程获得的结果,虽然具有较高的样本可决系数且参数回归值的经济意义也得以体现;但通过图示检验和DW检验,表明该回归结果存在较严重的自相关性。因而,经典回归模型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

出现这种自相关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选取的高中升学率(X2)指标的特殊性。高中升学意味着,升学的学生将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进入劳动市场。故高中升学率(X2)提高的效应通常要三到五年之后才可显现出来。以我国实情为例,1999年我国开始扩招,而大学生薪酬下降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是在若干年之后才初现端倪。因此,使用当年数据进行回归必定会出现多阶自相关现象。

因此,考虑到这一因素,须对经典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反复的检验和回归,最终通过引入四阶自相关来修正经典模型。得到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通过引入四阶自相关,修正的样本可决系数明显提高,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结果也是显著的。修正的回归结果成功的消除了自相关性。

就经济意义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1)每上升一单位,会使得恩格尔系数(Y)下降1.053 175个单位,而高中升学率(X2)每上升一个单位,则可致使恩格尔系数(Y)下降0.179 041个单位。

四、结论

本文通过论证了劳动耗费和消费组合的关系。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耗费的不同组合会对消费组合的选择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解释了消费者消费偏好会发生改变的原因所在。在推导出劳动供给曲线的同时,本文还成功地推导出了消费品需求函数和恩格尔系数的决定因素。实证检验验证了本文的观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加速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大安.经济学世界中的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之融合――从质疑效用最大化角度对若干理论观点的理解[J].浙江学刊,2007,(2).

[2]周小亮,笪贤流.效用、偏好与制度关系的理论探讨――反思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稳定之假设[J].学术月刊,2009,(1).

[3]刘清华.西方效用理论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心转移[J].经济评论,2000,(1).

[4]薛治龙.从斯密到凯恩斯――纪念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230周年、凯恩斯《通论》问世70周年[J].当代经济研究,2006,(12).

[5]韦伟,许光伟.论劳动对效用的关系――从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三个原理说起[J].南开经济研究,2005,(1).

[6]白暴力,张栋.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J].财经科学,2006,(8).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上一篇:敲开公益诉讼的大门 下一篇:关于对企业质量成本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