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7-26 10:13:40

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

【摘要】创业板新股破发是2010年以来证券市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文章在对新股破发现象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股破发的原因,主要是“三高现象”,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本文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新股破发的一些措施。中国创业板诞生五周年了,从“新股无敌”到“新股首日破发的大面积出现” 动摇了“打新股”这一传统理念,不仅使市场恐慌,也倒逼政府部门出台或修改相关法案,合理引导定价发行。

【关键词】创业板新股破发 原因 发行制度 保荐制度

一、创业板概述

(一)创业板概念及特征

创业板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我国的创业板,其运作将采取独立模式,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例如,美国Nasdaq、日本的OTC Exchange、我国台湾的ROSE和法国的“新市场”等即是如此;中小板块要先于创业板块设立。

(二)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出现

相对于其他板块创业板是一个新的板块,成立到现在也有5年,新股破发中以创业板的破发尤为严重。从融资看,截至2014年9月29日,共发行股票392只,融资约2万亿元,平均每个公司融资约51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显示在2011年有151只创业板股票收盘价格低于其发行价,占比高达56.1%,截止2013年底有161家企业跌破发行价格,跌破率为60%,成了名副其实的“破发板”。每个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平均融资约7亿元,这是成绩;一半多的公司跌破发行价,这是缺点。而成绩与缺点是共生的,正是因为发行定价过高,才募集了如此多的资金,同时出现了破发。这或许是定价机制的不良反应。

二、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原因分析

创业板破发的集中体现就是投资者越来越理性,认识到了创业板中存在有巨大的泡沫,特别是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

其一,创业板成了“套牢板”。按照2012年10月21日收盘价,269只创业板股票有228只低于其上市首日开盘价,占比84.8%。如果上市首日开盘即买进并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九成投资者亏损。

其二,创业板成了“变脸板”。第三季度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不在少数:271家创业板公司有105家净利润同比减少,53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0%。如此大范围的业绩变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上市前“化妆”化得太浓了。

其三,创业板成了“套现板”。很多创业板的高管离职可谓是“司马昭之心”,根据规定,创业板公司高管自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且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而高管辞职后,其持有的股份限售期仅为半年。拥有优势信息的高管急着辞职套现,清晰地发出一个信号:当前股价严重高估,跑得越快越好。

三、对创业板新股破发的几点政策建议

创业板新股破发实际上是对紊乱的市场估值体系的自我矫正,新股破发促使后续新股发行市盈率回归到合理的估值水平。新股频繁破发,甚至上市首日即破发,使得一级市场打新的无风险收益状态得到根本改观,迫使一部分打新资金向二级市场,有利于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投资者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使本已低迷的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下面试从定价环节和制度方面探讨该问题。

第一是解决询价对象职责缺失问题,启动新股报价失误的事后问责机制。新股“三高”发行归根结底是买方对卖方的约束机制没有起到作用。要真正发挥询价对象的作用,必须要解决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在新股询价过程中的关系报价、只询价不申购的问题。让询价对象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让报价严重偏离发行价的询价对象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的询价对象要严肃查处,直至取消其资格。

第二是让承销费用与超募资金分离。现行股票销费收费模式使保荐机构和发行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抬高发行价,所以必须斩断保荐机构与新股超募之间的利益链条,将超募资金部分不再计入承销费用计算,或将按超募资金部分计算的承销费用作为不当得利处理;同时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等。

第三是是对募集资金规模设限。发行人募集资金的规模不得超过拟募集资金的一定比例,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保荐机构做高发行价的动力,又可以提高募集资金是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若发行价高于预期,则相应调减发行数量,以抑制掠夺式的高价发行。

四、结论

创业板诞生五年来,"打新股"的投资策略屡试不爽,无论是什么资质的新股发行,都能在上市首日获取"无风险收益",这些收益有时甚至超过200%。但如今出现的创业板大面积破发现象引发人们的一系列思考,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证券市场对创业板监的管及定价不够成熟,导致“新股不败”和“新股破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出现。我们要抛弃表面的市场化,从完善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入手,尽快推出股票的退市机制,完善创业板的发行制度,让创业板成为真正促进中国科技创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0抑价[J].经济研究2013(5).

[2]丁度.中国资本市场IP0泡及影响因素究[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万宝常,早期乐户中的佼佼者 下一篇:2000―长三角地区FDI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