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树立品牌

时间:2022-07-26 06:29:53

以创新树立品牌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日益开放,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国家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我们知道,杭州市余杭区劳动技工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乘势而上,迅速发展,创职教品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学校规模由200 人增加到1000 多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请问贵校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以创新树立品牌的呢?

孙永辉(以下简称孙):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校的顾客就是学生、家长和企业。因此,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教育就是服务”。学校只有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观念,使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切实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家长的期望提供称心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才可能在市场中立足,在竞争中取胜。

学校的教育服务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余杭经济服务,为企业生产服务。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及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需要,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专业,继续发展一批传统专业。另一方面,为促进就业服务。我校坚持“面向市场、贴近企业、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及时准确地把握就业信息,收集分析人才需求信息,常年坚持深入企业调查,征询用人单位意见,汇总成综合的就业信息资料。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使“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构建培训就业体系。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使校企双方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学校邀请企业领导或人事部门负责人给学生做就业形势报告,使学生对企业的用人要求有更明确的了解,以企业的要求为标准完善培养目标。

记:贵校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孙:一般来讲,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单科操作技术上具有较高水平,但从社会需求来看,这是不够的。首先,为了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独当一面,满足企业需求,就必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一个合格的技校毕业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必须具有适应岗位与转换岗位的能力。

由于技校学生与综合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知识比较单一、社会接触面不够广的缺陷,因此,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开展社会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累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记:贵校在学生就业方面与其他学校相比有什么优势,有哪些独特做法?

孙:目前我校采取了长期培训与应急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贴近社会实际,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对在校生进行第二专业培训的同时,逐步实施学生一专多能的培训计划。作为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技工学校,要主动走向市场,迎战市场,贴近社会实际,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另外,还要努力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及时开展就业能力应急培训。

记:面对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上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整?

孙: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把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实习教学环节放在重要地位,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在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课程体系,树立专业品牌。以课程体系创新推动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品牌效应的形成。在打破原有陈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工种所包含的各项技能标准要求,确定知识点,组合成几个模块,如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岗位模块等,由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组成新的课程体系。在学生掌握基础模块、综合职业技能模块之后,实行开放、弹性的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在综合基础知识相似的岗位模块中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需求、对专业爱好的自觉学习的动力,避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记:学校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

孙: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主要以职业活动导向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抓住技工教育特点,重点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从上学期开始,各班级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如汽车机电7 个班级均开设了钳工实训课和计算机绘图及手工绘图等实训课程;计算机专业开设了文字录入课;财会电算班开设了珠算课程;电子技术应用班开设电子实验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使学校高效率、高效能与高效益地运转,我们大胆改革,创新德育机制、管理机制;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习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在职职工培训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相结合,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强化素质教育,主动适应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余杭经济发展输送急需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借势出击 颠覆职业性别隔离 下一篇:杜绝“马路杀手” 从整顿驾培行业开始